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二)》教学设计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二)》教学设计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加以解决;
2. 体会线性规划的基本思想,借助几何直观解决一些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二.教学重点:利用图解法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三.教学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解决难点的关键是根据实际四.新课讲3、四.课程讲解
课本第91页的“阅读与思考”——错在哪里?
()
().
y 2x 24 y -x 216y x 4x 的取值范围试求,,满足不等式:
、引例:若实数+⎩⎨⎧≤≤≤+≤y
例1
.1x 3
- 4y -x 25
5y 3x y 2x z 1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试求件:
,式中变量满足下列条:设练习z ⎪⎩
⎪⎨⎧≥≤≤++=
.,106z 11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改为:中:将练习变式z y x z +=.,2z 1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改为:中:将练习变式z y x z -=
z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2)-(-1)
-x y z z =可以化为
.1-,2-,.
1-,2-,和最小值)的直线斜率的最大值(与)
求过可行域内点(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求)构成的直线的斜率()与点(几何意义是可行域内的M y x z M y x
.,z 14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改为:中:将练习变式z x y z = .,21z 13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改为:中:将练习变式z x y z ++=
.,z 152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改为:中:将练习变式z y x z +=
z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0,0O ,.
00O ,和最小值)距离的平方的最大值(到圆心)
求过可行域内点(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求)的距离的平方,()到圆心看成为可行域上的点(把y x z y x z
()().,12z 162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改为:中:将练习变式z y x z +++=
五.课堂小结
1.概念小结: 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一般在可行域的顶点处取得.
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也可能在可行域的边界上取得,即满足条件的最优解有无数多个
2.方法
线性规划问题图解法的思路,解题步骤及注意事项(画图要准确). 课本习题中出现的都是“截距型”目标函数z ax by =+(a b ,不同时为零),即线性目标函数,高考中除了出现“截距型”目标函数的情况外,还有非线性目标函数:
(1)“斜率型”目标函数y b z x a
-=-(a b ,为常数).最优解为点(a b ,)与可行域上的点的斜率的最值;
(2)“两点间距离型”目标函数22()()z x a y b =-+-(a b ,为常数).最优解为点(a b ,)与可行域上的点之间的距离的平方的最值;
(3)“点到直线距离型”目标函数z ax by c =++(a b c ,,为常数,且a b ,不同时为零).最优解为可行域上的点到直线0ax by c ++=的距离的最值.
六.课后练习
1.随堂优化P54 1-3
2. 课时作业p9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