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 的艺术特色赏析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这句中体会出翠翠对二老 的喜欢,虽然这种喜欢是淡淡的。‚大鱼咬你‛ 这句话对翠翠而言已经成为了一种温柔的回忆, 而且,这句话带有俏皮味,也成了翠翠和二老以 后相爱的一个隐喻。
总结
翠翠天真善良、活泼可爱,她 和爷爷相依为命,对爷爷充满了依 恋。
情窦初开
• 以后经历的两个新年,“总不如那个端午 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又含蓄地传达出 翠翠内心萌动的情愫。 • 正因为二老引发了翠翠的情思,她才会无 缘无故地突然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 正在下青浪滩呢?”爷爷的船当然不会在 青浪滩,只有傩送的船才在那儿呢!一句 无意的问话,袒露了一个少女的情怀,一 位娇羞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边城》赏析
汉语言文学2班 段如杰
边城
——沈从文
《边城》的由来
1933年夏,沈从文同未婚妻游青岛崂山时, 意外地看到一个身穿孝服的小姑娘到河边 提水。他回想起家乡“起水”的古老习俗 和美丽如画的青山绿水、充满诗情的淳厚 民风,情不自禁对未婚妻说,他要以那小 姑娘来写一个故事。沈从文不久到北京结 婚后,就开始写起跟未婚妻说过要写的故 事《边城》。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故事 。
• 到路上时,祖父想起什么似的,又问翠翠, “翠翠,翠翠,人那么多,好热闹,你一 个人敢到河边看龙船吗?”翠翠说:“怎 么不敢?可是一个人有什么意思。”
• 潜台词就是要爷爷陪着一起去,但同时表明要爷 爷去不是因为自己胆小,聪明可爱,同时也隐隐 道出了翠翠内心深处的孤寂和对爷爷的依恋。
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 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翠 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 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 去了。”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 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沈从文
《边城》剧照
血浓于水的亲爱
不论是爷爷和翠翠之间的祖孙情感,还是天保和傩 送之间的兄弟情谊,作者都不惜笔墨,不遗余力。 爷爷具有中国传统的美德,他对孙女亲情无限。 为翠翠的婚事担心,在生活上无比关怀,在感情 上尽力体凉。而翠翠对外公关心备至。她担心外 公的身体老去,她愿意把心思向外公倾诉…… 天保和傩送之间的感情是围绕翠翠展开的。 爱情上公平竞争,互相谦让,充分尊重对方,把 爱情和亲情放在同等的位置。这些血浓于水的亲 情,是作者最为珍惜和倡导的。
(3)作者特意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 等苗族风俗的描写。特别是关于端午节风俗的描写,来展 示边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既是‚边城‛乡土性的诗 意揭示,又是扑朔迷离的诗意烘托。 (4)《边城》的艺术风格,它是一首抒情的诗,一曲 浪漫主义的牧歌。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成为诗情的载体, 抒情才是小说的‚本事‛与目的。作者叙事的笔端,倾泻 着、流动着作者对‚爱‛与‚美‛的诗性的讴歌与咏叹。 作者还在艺术上追求诗意化的表现。以关于动作、对话的 白描与韵味发掘翠翠内心丰富的‚潜台词‛;情节结构方 面,以经纬交织、明暗结合的手法,烘托内在的情绪节奏; 在乡土风俗描写方面,将人物的活动置于一幅幅风俗风情 画面上,形成了诗情画意的意境
故事情节
•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 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 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 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 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 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 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 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 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 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 •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感悟湘西人性、人情之美
1.风景如画,风俗至纯。
读《边城》,如同欣赏湘西一路的风景,这里的黄昏温柔、美丽、 平静,这里的夜晚宁静而不乏生机。杜鹃叫个不停,草莺啭着喉咙, 虫声繁密如落雨……这是大自然的一片净土,作者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更是作者追慕的对象:他们坦城、热情、安 闲,日出而作,日落日息,人人都有古君子之风,他们是一群未被近 代文明污染的善良的人。民风之纯朴,让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 人与人之间唯有真诚相待和相互友爱。
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 真挚、热烈的爱情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 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 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 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真趣。
一、创作意图
• 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边 城》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船 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 的曲折爱情。青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16岁 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 傩送……《边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展 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然而最终 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保与傩送一个 身亡,一个出走,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 去,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
思想内容
《边城》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单纯情爱、祖孙 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 性之美,它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 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作者想要 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 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 的人性与生活方式,但这似乎也反映出湘西在 ‚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着作者民族 的和个人的隐痛。
2.人情最善,人性至美。
围 绕翠翠这一湘西精灵,作者写到爷爷、天保、傩送等人,展示 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的 ‘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人物分析】
那些青山绿水中 的…… 天真纯洁的少女 饱经沧桑的老人 真挚善良的少年 ……
人物形象分析
翠翠:女主人公翠翠是《边城》灵魂之所在。她是一个情窦 初开、渴望爱情的勤劳善良、清纯腼腆、聪明伶俐、善解 人意、温柔乖巧、感情真挚,从未受到城市文明的污染的 极富审美意义的少女形象。 爷爷:是一个忠于职守、古道热肠、心细如发、深爱 至亲的,勤劳、善良、坚强老人,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 天保:痴情、豪爽、慷慨。既大胆表露爱情,又爱惜 手足之情,在不知情中陷入爱情的矛盾中,最后孤独地离 开并死于意外。 傩送:多才多艺,性格与天保很相似,孤独地追求爱 情,最后为亲情放弃爱情。
两情相悦的情爱
古朴的爱情表达方式 单纯的爱情内涵: 天保的‚车‛路、 翠翠和天保、傩送的 傩送的‚马‛路。这 爱情,是建立在充分尊重理 是湘西特殊的示爱方 解对方的基础之上,他们追 式。特别是‚马‛路, 求心心相印,以情感人,他 以歌传情,以草示爱, 至纯至真,毫无铜臭 们奉行奉献利他,他们没有 之气,似乎让人听到 现代文明中的尔虞我诈,自 了几千年之前在河边 私自利。 之上的关关之鸠之声。
读者感悟
• 尘世的风月中,你我终是无缘,一次次的 擦肩而过,空间遗憾在心间,懂了,忘了, 丢了,放了。风花雪月犹如天上明月镜中 花,一切本是虚,何必去较真? • 寂静的长夜里,思念与忧伤相互渴望,而 你仿如一种诱惑,像戒不掉的 瘾、、、、、、你可知?攒眉千度只行动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起 来,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对翠翠 的描写,作者静观、揣摩少女在青春发育期性心理所表现 的各种情态,通过粗线条的外部刻画与细腻入微的心理描 写,从而把羞涩、温柔的个性突现出来。 (2)小说结构寓严谨于疏放。全篇围绕翠翠的爱情故 事这一中心逐步展开,情节集中、单纯;作品以傩送、天 保两人钟情于翠翠为经线,以老船夫关心、撮合孙女的婚 事为纬线,推动故事有节奏地向前发展。又以翠翠与傩送、 天保的爱情纠葛为明线,以王团总想傩送当女婿为暗线。 经纬交织,明暗结合,将情节的单纯性与复杂性完美结合
• 以上几处文字,写出了有一个男子在心上时,少 女暗暗的痴迷、幻想与心神不定。二老对于翠翠 就是爱的诱惑,懵懵懂懂引发她的情感,点燃她 的希望,却又使她飘飘荡荡无处归依。仿佛有无 穷幻想围绕着她,快要将她化作一团炽热的幻影, 支撑她的却只是一个沉默而不可揣测的愿望,既 无凭据,也没回音。可在寂寞的天地中,爱已经 不顾一切地弥漫开,心神也在寂寞之上飞旋。少 女一向紧闭的身心,此时也如花蕾,在烟雨中将 开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