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不合逻辑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不合逻辑
例题引路
不合事理注意句中的一些表示范围、 表示判断、表示程度的词语――查 不合逻辑。 (尤其是带有绝对意 义的词如“全”“都”“凡”“从 来”“历来”“一定”“必须”等)
1、给病人做手术,过去由医生个人决定, 现在规定重大手术需要集体讨论决定,这就保 证了手术的顺利的进行。
“集体讨论”不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绝对前 提。
4、否定失当
否定失当指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多次运用 否定,结果将本意弄反了。 误例:夜间驾驶,驾驶员要严格控制车速, 适当加大跟车距离,随时准备停车,以防止追 尾事故不再发生。 解析:否定混乱,“防止”“不再发生”所 表达的正是“要发生”之意,与上下文的意思 相悖。
例题引路
否定失当,注意多重否定、 反问、及有否定意义的词。 如:防止、避免、忌、戒、 禁止等。
例4、下了晚自习,教室里一个人也没有,只有 小王还打着手电在偷偷摸摸地搜索着什么。
自 相 矛 盾
例5、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 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 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例6、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 “志愿者突击队”。 例7、我断定他大概会做这道题。 例8、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剧 《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院上演,日前 正在紧张地排练之中。
例1、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 少的。
主 客 颠 倒
例2、居里夫人这个名字对我国人民是不陌生 的。 例3、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 例4、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 生的,但对今天的小学生都是很熟悉的了。 例5、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 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 生的境地。
6、不合事理
指语句陈述的事实或表述的观点不符合生 活的常理或人们普遍认同的公理。 误例:为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 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 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 解析:不合事理,用词不当,“夷为平地”一 般指把高出来的、凸出来的建筑物铲平、消除, 使成为平地,不能用于“深坑”。
高考典例
不合逻辑
选出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 A ) A、老百姓对一个政党评价,最大的因素就是腐败问题。 对病人来说,治不好肿瘤保不住性命;对政党而言,治不了 腐败保不住政权。 B、美国要想取信于国际社会,就必须明确此次次贷危机 的责任,必须停止这种以邻为壑转嫁风险的所谓“金融创 新”,必须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建立起一整套制度性机制以 避免次贷危机不再发生。 C、取消文理分科究竟是给学生“减负”还是又一次“增 负”?“减负”之说是不是无稽之谈?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D、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后,新闻大战的硝烟随处可见,世 界各地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传媒等机构纷纷派出编 辑、记者参与报道。
例8、这个问题你应该原原本本解释清楚, 否则不可能让人产生怀疑。
5、强加关系
复句中分句间总离不开某种关系,而这种 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关联词的使用。在一 些句子中,若没有弄清分句间是否存在某种关 系,就把关联词强加于句子,则易造成病句。 误例:他的文章写得不长,所以艺术成就很 高。 解析:文章“艺术成就很高”与“写得不长” 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关联词却强加了这种关系。
2、只要有了水,作物就可以存活,这是最 基本的常识。
“只要有……就”“是”这样的表判断的词,表“水是 作物存活”的充分条件,而这是不合生活事理的。
例3、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
不 合 事 理
例4、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 空中就会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例5、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 弱,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到小书房去找。 例6、这天,解放军某部六连官兵与往年 一样,提着礼物,带上乐器,来到驻地 村庄,为老人过一百零六岁生日。
概念不清:抓并列 例题引路 短语,看是否存在种 属、交叉、重复、对 立的矛盾。 1、人们宁愿吃一些新鲜的梨、桃、瓜果,而不 喜欢服用维生素C药丸。
“梨”“桃”属于“瓜果”,出现了种属矛盾。
2、这次代表大会包括工人代表55人,农民代表 47人,妇女代表39人,文艺界代表13人。
“妇女代表”与其它代表是交叉概念。
不合逻辑
1.概念不清 3.主客颠倒 5.强加关系 2.自相矛盾 4.否定失当 6.不合事理
1、概念不清
概念之间有六种关系,即同一关系、种属关 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运用概 念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些关系,否则就要违背 事理。 误例: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 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 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解析:“名人字画、导游地图、古玩、佩饰 等”不属于“工艺品”,所以应将“工艺品” 改为“商品”。
数词不当,确数与 约数不能同时使用。
3、主客颠倒
句子表述的对象有主动者与被动者之分。 有时表达不好,就会出现主客颠倒的现象。 误例:在北京奥运会上一骑绝尘的飞人博尔 特,对热爱体育的人们是不陌生的。 解析:句子想表达的意思是“热爱体育的人 们了解博尔特这个名字”。“人们”是主, “博尔特这个名字”是客,使用介词“对”时, 主应在前,客应在后。
3、在恢复与建设上,缺乏各项学科专家与各项 人才。
“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部分全体,不能并列。
例4、主要的日用工业品如棉花、呢绒、服
装、自行车、收音机、书籍杂志等的供应量,
概 念 不 清
也比去年同期增加很多。
“棉花、书籍杂志”不是日用品,应删去。 ——分类列举,同一标准
例5、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
句中出现了几个概念,而“高校教师”中也有数学家、 文学家、史学家,和其余概念并不是并列概念。
10、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 不出的。 前一句是想表达“能想象得出”的意思,这个 句子前后肯定与否定不统一。 11、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 不感兴趣。
句中有“因为……所以”的关联词,但细杳原句,对“学 科有所偏重”,也可能恰恰会喜欢数理化,可见“学科有所 偏重”与“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之间并无因果关系,原 句犯了强拉因果的语病。
7、科学的发展逼得反科学的人不得不戴上伪科 学的面具来反对科学。
不合逻辑,词语使用不当而将表达的意思搞反了, 应该删除“伪”字 。
8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 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否定词之间的搭配导致语意不合逻辑,应去掉“不 足”和“不当”。
9、今天来开会的有数学家、文学家、史学家 和高校教师。
高考典例
不合逻辑
选出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 D )
A、这种油,每斤售价125元,价值太高了。
B、我从小就喜欢文学,读过大量文学作品、小说
和诗歌。 C、我想应该是不必叙述,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
D、色彩搭配是否合理,是关系到居室装饰成败的
关键要素。
高考典例
不合逻辑
选出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 D )
例3、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 一套。
强 加 关 系
例4、我厂今年重视了产品数量,所以产品质 量下降了。 例5、在前一阶段外语学习中,由于我重视了 读、写练习, 因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训练。 例6、宋朝以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王 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宋濂的《送东阳马生 序》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 笔清新,耐人寻味。
例题引路
数词不当,确数与 约数不能同时使用。
1、有近20%左右的同学,在这次考试 中没有及格。
解析:“近20%”与“左右”矛盾。
2、本公司因业务发展,特向社会招聘五 位业务员,要求年龄在20—22岁左右,男 女不限,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解析:“20-22”是确数,“左右” 是约数,前后不能同时使用。
例题引路
强加因果,前后两句之 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1、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 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解析: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 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 去了一趟的“结果”呢?
2、周古城先生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 所以最终成为了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和历史 学家。 解析: 两句之间无因果关系,不合逻辑。
高考典例
不合逻辑
选出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 B ) A、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不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快不是改革 开放的结果。 B、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 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介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 和欣赏习惯。 C、尽管许多梦想没有实现,但我曾真诚地向往过,为此 努力过,付出过心血,自己对这样的经历来说,始终是宝贵 的。 D、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美国和欧洲经济萎缩,一些国 际基金组织为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将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中 国,尤其是亚洲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
否定词之间的搭配导致语意不合逻辑。
4、在这个边远的小城里,一家为顾客提供 各类用品、服装、文具、家电的大型超市即将 开业。
“各类用品”已经包括“服装、文具、家电”等
5、据初步统计,目前有近60%左右的人将 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近”与“左右”矛盾
6、10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 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 一倍多。 数字“减少、降低、下降”等不能用倍数
概念不清 不 合 逻 辑 自相矛盾 主客倒置 否定失当
强加关系 不合事理
[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 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2、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 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 提示。 3、我们青年人缺乏的就是理论水平不高 和时间经验不足。
A、这幅画都画好了,只剩下一块山石还需上色。
B、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
C、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洪水搏斗了一夜。
D、于丹这个名字,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来说是不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