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居住区景观调研分析(以滨湖家园为例)

居住区景观调研分析(以滨湖家园为例)

Part.6 滨湖家园小区景观调研分析………………………6.1 景观调研分析的意义…………………………………………………………………6.2 周边景观现状…………………………………………………………………6.3 滨湖家园整体景观分析…………………………………………………………6.3-1 景观布局与功能分区…………………………………………………………6.3-2 植物配置与绿化…………………………………………………………6.3-3 景观设施及小品…………………………………………………………6.3-4 景观铺装…………………………………………………………6.4小区景观规划的现存问题…………………………………………………6.5 景观改建建议…………………………………………………………………6.1景观调研分析的意义:景观的布局规划讲究因地制宜,关注本土的历史人文,寻求现代城市生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融合,力求创造处于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下的宜居生态化城市空间。

由于功能需求和适用范围的不同,景观规划呈现出千差万别。

拆迁安置区的景观规划作为较特殊的一类,他的景观规划布局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模式不同于国内现当下商业性质的居住区。

拆迁安置区作为政府主导型的惠民工程项目,其主要受众是大量的非城市人口或者低收入人群,它在规划设计之初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在满足最基础的人居环境要求下追求更大的人口容纳量(商业性质的居住在此基础上则更多的考虑到优质的景观空间体验,更讲究生活的格调和质量),所以安置区的景观在很大程度上让步于住区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多以简单的广场和绿化带为主,就景观的尺度感、可视性、适用性以及人群参与度的情况都差强人意。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安置区的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景观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我们通过对滨湖家园内部的景观规划布局和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安置区内这一特殊人群对于景观需求,提升我们不同类型场地的景观规划的认知,6.2住区周边景观现状:调研场地所在区域高密度集合式住宅密布,相应的交通、商业、文教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全,但相对应的场地周边可用于公共活动性质的绿地景观建设开发的场地有限,所以附近居民的日常游憩散心的活动多在小区内部。

通过对安置区内部景观规划布局的现状及适应性分析,有利于帮场地偏西一有隔离高速的绿化林带,不利于公共绿地景观的开发;其他几处较偏远的大型公共绿地,如东南方向的塘西河公园、金斗公园(附近有合肥美术馆、体育馆等公共建筑)、西北向较远处的南艳湖公园以及更远处的环巢湖景观绿道,但是小区住户达到这些地方进行休憩游玩的可达性不高,多属于家庭周末才会去的地方。

因此看来,所调研小区的周边可供住户日常使用公共绿地有限,住户对于景观环境的需求多体现于小区内部的配套景观。

6.3滨湖家园景观简介:拆迁安置区由于其功能需求(在有限的建设用地上追去人口环境容纳量的最大化)的特殊性,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都比一般的商业性住区高,可用于景观规划设计的资源和场地有限。

因此,滨湖家园在设计出以满足安置人群的日常正常生活所需为主,侧重于居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商业、医疗、文教等基础设施齐全;而对于景观休闲空间的建设过于简略,就景观的品质和类型而言过于单一,形势与功能不相匹配,是属于没有进行科学合理规划设计的景观作品。

下面我们将对滨湖家园的景观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深究其中的优缺点,并提出合理的改造意见,希望能够对美化优化滨湖家园的景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有所帮助。

6.3-1景观布局与功能分区滨湖家园景观规划依托于城市路网划分十字空间进行布局,采用以东西向的商业景观带为景观主轴,同时向南北两侧居住小组团延伸的鱼脊式布局,具有很强的内聚性。

在十字路网划分的四个小的景观组中采用极简式的景观风格,主要景观设计元素为圆形广场、弧形景观墙、凉亭、廊架、树阵等,通过自然曲线型大的园林道路链接。

在功能分区上与一般小区没有太大区别,主要分为以下:中心商业景观带:因东西向商业裙房夹成的带状景观带,以多个几何形植物种植池为主,加以两旁类行道树的树池形成的景观休息观赏空间,在景观规划布局形式上类似于商业街。

小景观组团:通过单元楼围合而成的内部块状景观。

是滨湖家园的主要景观规划区域。

景观防护林带:主要是外围种植的乔灌木林地和宅旁绿地公共活动空间:主要位于各个小景观组团中且多以圆形广场为主,在广场四周散布健身设施和休息座椅,,然后利用植物生长的特点对目标空间进行围合与划分,活动边界明显。

半私密场所空间:主要是通过廊架和景观墙形成的相对小尺度景观空间。

下图是一些园区内部道路和景观节点分布示意图:6.3-2植物配置与绿化绿化种植具有调节光、温度、湿度,改善气候,美化环境,消除身心疲惫,有益居者身心健康的功能,同时也是景观特色表达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人们最能直观体验到的可视景观。

滨湖家园所引种的大多数植物多为安徽本土物种,在合肥的很多现代化小区也有大面积的种植。

下面是实地调研记录的植物树种:基调树种:栾树、香樟骨干树种:银杏、广玉兰、合欢、槐树一般树种:雪松、河曲柳、棕榈、女贞、碧竹、桂花树、特色景观观赏树种:樱花树、紫荆、红枫、碧桃花卉及灌木:石楠、红花檵木、海桐、小叶女贞、细叶麦冬、迎春、洒金珊瑚、杜鹃、黄杨关于在景观空间中的植物的物种搭配方式上,滨湖家园采取最简单直接的乔灌木混合种植的方式。

小区最外围是高大乔木和茂密的灌木搭配,保证了内部空间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宅间绿地采用有一定观赏价值的灌木和小乔木,通过带状的种植形式强调空间的边界,整体上过于均衡而没有突出点。

但在一些关键性的景观节点缺少色彩明亮的花卉类植物来点景,在植物色彩的运用和搭配上考虑不足。

在种植形式上,现有的方式大多分为以下几类:孤植一般选用树形优美,树冠和枝叶都比较外张的观赏性树种,这种种植方式一般多体现于中心景观、视觉焦点和景观转折点之中。

如小区的环形廊架广场中间的的单棵桂花树,在功能上来讲它是整个场所的视觉焦点,同时柔化了整个硬质铺装广场的现代都市的生冷气息。

对植在一些景观小品组团周边常常采用对植的种植方式,在空间形态和体积上与景观小品形成均衡对抗,两者相辅相成,相益得彰。

丛植和列植这种种植方分别出现在防护带绿化和行道树中。

丛植通过种植数量和体积来限定空间,同时也实现住区减噪防尘的生态功能。

6.3-3景观设施及小品在整个小区里,景观设施和小品是住户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

景观设施的合理规划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小区的生活质量,使得小区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而景观小品也是整体景观特色在细部上的具体表现,它丰富了景观空间的内容,赋予场所新的活力。

在滨湖家园中的景观设施有主要有休息座椅、景观照明设施、垃圾箱、标识牌、健身设施、消防栓等;景观小品多为常见的廊架,凉亭、景观墙等。

6.3-4铺装铺装在景观规划中是常常容易迷糊处理的一部分。

铺装犹如针线,它将各个特色和性质不同个的场地衔接起来。

在另一方面上,铺装还与高视点景观有关,在丰富了高层居民的视觉景观,让小区景观在另一层面上新的变化。

滨湖家园在景观铺装上变化不多,组团景观的铺装主要广场方砖和碎石块路面衔接,在局部区域(健身设施区)为保障安全型加上塑胶;在绿地间主要有町布和西沙路面,增加地面的渗水性。

总的来说整体铺装风格统一,但是形式和色彩上的搭配不足,引导性和观赏价值不高。

以下是在滨湖家园中的常见铺装形式:6.4小区景观规划的现存问题(1)景观设计元素的不合理组织导致景观空间形式单一,在实用性和可游可赏性方面有所欠缺。

空间尺度多为较大型活动的使用空间,在私密空间和小型景观观赏空间的规划建设上不足,缺少小尺度的宜人景观。

(2)景观绿化景观绿化在植物种植上过于单一,大多是沿给定空间的外围进行植物的围合种植,植物搭配形式缺少变化;在植物景观色彩设计上不够合理,没有亮点,在重要节点处缺少花卉类植物烘托环境氛围;植物的生长维护管理不是很到位,植物长势差从而导致景观品质下降,达不到预期想要的景观空间的情感体验;整体植物布局均衡单一,没有侧重点和突出点,因此缺少小区的景观特色。

(3)人性化设计安全小区的安全标示的忽视。

对于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场所的警示不够明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在小区的高压变电箱,周边商业裙房的通风排气散热口缺少必要的安全提示。

(4)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数量的不足和布局的不合理。

小区的基础停车数量不足,随意的临时停车导致消防通道被占用,有一定的消防安全隐患;生活垃圾箱的分布多集中在商业景观带附近,影响了整体的商业景观质量。

在居住楼附近的垃圾箱数量不足,导致日常生活不便,底层生活环境质量的下降。

另一方面,关于休息类的设施如座椅设置的很少,人们在散步的时候很不方便休息。

(5)在空间的形式和利用上过于单一,缺少小尺度的个人游憩空间。

在四周居住楼的围合空间下的广场需要一个良好的活动背景。

这在一方面与环境心理学有关,人们在视野较开阔的空间下往往会产生不安全的心理情节,需要一个好的环境作为背景庇护,这也就是景观学中提出的“瞭望庇护原理”。

在小区中表现在广场过于空旷开敞,人在其中活动缺少安全感,因此这类场所往往缺乏活力。

(6)景观的管理与维护再好的景观在时间的侵蚀下也会逐渐失去原有的光彩,所以维护很重要。

在滨湖家园中我们发现一些地下通分口和凉亭所用的木料被侵蚀的很厉害但是管理上并没有及时更新,以此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6.5改造建议和方案针对上述分析结果,我们结和小区特点提出了一些微小的景观改造:(1)引入水景景观,对于自然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水的功能是多样化的,它能够调节小区内部局部微气候,加开场所内部循环同时满足园区绿化用水需求。

有水的景观场所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水景也会成为该区域的景观特色,丰富人文环境氛围。

缺少水景的场所往往景观效果会大打折扣。

建议在商业绿化带进行改造,引入水环境,丰富商业景观层次,为场所注入新的活力。

(2)结合居民生活习惯对园区内部的景观设施景观新的规划布局。

早期的设施布局可能过于不且实际,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居民生活不便捷。

需要重新对景观休息座椅和生活垃圾收集箱的数量和布局进行考察,合理布局。

(3)丰富完善小尺度私密景观空间。

其主要布局多在四个景观组团中适当场所增加或者功能上的删减。

(4)加强场所与植物的联系,完善空间氛围的营造。

小区的景观由于植物的生长和物种搭配的问题致使预期的空间体验的感觉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来。

在改造中可以适当丰富园区内部关于花卉类植物的配置。

从色彩和视觉层次的体验出发,引种可在花、叶、果等不同层面的景观植物。

下面是一些关于小区景观改造的意向图,仅作为改造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