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

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

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
细读王恩铭老师的《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确实收获很多,惊叹于作者对全书系统有序且相当全面的介绍了美国的民族构成、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教育体系、大众传媒、劳工组织、企业管理、社会保障、电影艺术和体育活动,并对美国的宗教信仰、区域文化、价值观念、家庭婚姻、妇女运动和社会矛盾等问题。

和其他书籍来比,譬如我以前读过的《纽约地标》、《裸视美国》等,该书作者的逻辑更加清晰,篇章安排也比较合理。

比如说就整体结构而言,本书分为十九个篇章,分别从美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出发板块式分别叙述了诸如地理、人口、区域划分,历史,民族构成,政治制度,经济概貌,教育概貌,宗教价值观,大众传播媒介,美国劳工及劳工运动,美国工业组织及企业管理,妇女与妇女运动,家庭与婚姻,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美国社会问题,以及美国人的娱乐活动,主要节日等。

条理清晰,分类严谨,给人以清新,简单的印象。

而就每一个篇章来说,作者在一开始都会有一个概括性的引言。

这样的引言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性的告诉我们这一章将要讲的内容,使读者对作者的思路有了一个简明的了解。

然后在下文的叙述中,不同于有些书籍的是作者分了好多小标题,又一次简明的作为提示性的关键词放在显著位置,使得读者读起来更加方便,也调动了读者的积极性。

其实如此学术性的书籍常常会失于乏味,但是读这本书时,每每看完作者的引言和小标题,我常常会想象作者接下了会怎样写,如
果是我会怎样写,就这一方面我已经了解了哪些问题等等,这样就提高了我阅读的积极性。

我想分类明了,思路严谨,行文脉络清晰是本书最大的特征之一。

就是利用这种方法,作者很明白的把整个美国社会的组成以文化现象说的很清楚。

这种行文方式,也是我们以后写作时应该效仿学习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节是关于美利坚民族构成的介绍,和以前看过的书相比,作者明了的分类方式,抓住纲领的行文可见一斑。

该章开始,作者用简短不足一千字的六小段,简单的介绍了这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的形成,组成,文化特征勾勒出了美利坚民族的基本特色。

然后作者又利用他的分类特长分别介绍了北美土著居民,来自欧洲的居民,来自亚洲的居民,来自非洲的居民,来自拉丁美洲的美国人,这样的分类系统简单明了,易于接受。

然后作者又按同样的结构在每个小节分别叙述了这些居民主要来自这些大洲的哪些国家,这些国家的移民在当今美国所占的比例,以及他们的移民史,他们第一代移民的从事的职业,社会地位以及第二代,第三代……的移民的职业特征,社会地位,和与其他国家移民相比,各个国家的移民的不同点。

比起以前所读过的《裸视美国》,这样的叙述更清晰,思路更简单,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通观全书,我对美国社会有了更系统的了解。

其实对于书上的有些知识我以前零星点点的略知皮毛,但是在作者引领下我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还有一些知识是以前在别的书上很少读过的,比如说以前我只知道美国白人的奴隶制度和他们对黑人的残酷剥削,但是不明白白
人是怎样统治黑人的,黑人又是怎样反抗的,而这些反抗又为什么会以失败告终等等,而书上都有系统的介绍。

尤其是奴隶主在心理文化上控制奴隶的办法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比如,奴隶主制定法律,明确规定教授奴隶识字属于犯法行为,以确保奴隶始终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

此外,他们还通过安排奴隶生活所需品,管理奴隶起居生活,潜移默化的腐蚀他们的独立自主的精神,使奴隶最终养成依附,依赖奴隶主的习惯。

其实,我觉得何止那些早期的种植园主,就算是在封建统治的中国,统治者不也是通过控制人们的思想,实行愚民政策,以巩固其通知吗?
此外,我更加系统的明白了美国的政治制度,比如美国的宪法,美国的三权分立的制衡理论(真觉得他们的制度很聪明的),人权法案,国会,法院,以及总统的选举、权力和其下属行政部门,美国的政党,以及很具美国特色的各种利益团体。

其中,就三权分立,我觉得其实总统的权利,应该是最大的。

且不说其在外交事务中享有的重大权力。

单单是在行政权中,虽然宣战权属于国会但是总统常常会不宣而战。

还有,虽然立权权属于国会,但是总统有否决国会通过的一切法案的权利,尽管参众两院可以各以三分之二的多数票推翻总统的否决,但是“口袋否决”(pocket vote),也可以使法案不能成为法律,此外,总统还可以利用他的威望,诉诸公共舆论,影响国会的立法进程。

还有,在司法权力中,总统有权任命联邦高级司法官员,还有他可以对任何被判处犯联邦法律的人做完全或有条件的赦免。

所以,我觉得尽管三权分立,但有些权力向总统倾斜。

其实,我觉得尽管我们提及美国时常常提及她的自由,民权,认为她是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但是我觉得这可能是近几十年,尤其是二战以来他的经济高速发展给人民留下一些误解吧!其实,尽管她崇尚宗教信仰自由,但是在宗教观念浓重的社会中,作为少数分子的人人常常会被排斥,所以有些人加入某些宗教、社团等等仅仅是为了寻找一种归属感,一种心灵庇护和一种社会认可。

的确,在这个文化高度自由的国度存在着摩门教,伊斯兰教,禅宗教,还有各种非鬼非神的怪胎性教派等共250多种派别。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绝对自由的选择,比如在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就对德克萨斯韦口“邪教”进行大举镇压,事实上美国政府也要求宗教组织在其所规定的法律框架中活动。

此外,就美国妇女而言,其实在独立战争之前和之后的一段时期,和其他国家一样她们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地位都很卑微的。

曾经她们也像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的妇女一样未嫁从父,已嫁从夫的生活着,只是近些年来的妇女运动改变了她们这种状况。

美国人的婚姻也不是向我们想的那样自由,诚然肯定会有冲破界限的佳话的传颂,但是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是受家庭、社会、宗教和种族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美国巨富家庭中的父母,往往对子女的婚事干预比较多。

总之我觉得的确学到很多,但是我觉得该书也有其缺点。

一本小小的只有400页的书不可能详尽的介绍整个美国社会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也不可能把如此复杂的美国剖析的详尽。

可能是行文的需要吧,总觉得作者有时候没有把一件事情说明白,就匆匆忙忙的去说另
一件事情。

比如就其介绍利益集团这一章时,讲了好多集团,但是就其如何组织,如何运营等等都没有提及或者一笔带过,给人一种过于仓促的感觉。

此外在其介绍美国现代家庭的生活方式时,作者提到了群居式大家庭,并且把其放在一很重要的位置,但仅仅用了4行来说明,我觉得过于简单。

因为对于群居式大家庭这种新兴生活方式我们本身就不怎么了解,要想说清楚应该更加详尽一点。

还有,在介绍美国娱乐业时,作者有一段是这样写的“二战结束后,美国电影走出低谷,再创辉煌”,但是在这一段中作者写了这样一句话40年代末,美国国内掀起一场反共热潮,其影响涉及到美国电影圈的很多人员,在一个所谓的“非美活动委员会”的调查下,美国电影界备受干扰。

这句话就让我很迷惑,在没有很多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很难读懂。

我想作者应该之神说一下收到了什么样的干扰。

此外,尽管全书已经很有逻辑,但是我觉得妇女与妇女运动,作为一个单独的章节并不太好,因为其只属于众多美国社会现象的一种,如果这也算得话,那么美国黑人运动是不是也应该再分一章了呢?还有在美国的政治中,我觉得应该加入他的外交政策,但是全书好像从没提过美国的外交政策。

我觉得自己有点吹毛求疵了,这样小的一本书,能够写的如此详尽且有条理已经很难得了,再说如此纷繁的社会,作者难免会有遗漏。

或许这些仅仅也只是我个人一点不正确的看法。

但王恩铭老师的这本书,真的是我读过的书中觉得最系统,最有条理的一本,诚然会有不足,但瑕不掩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