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在蛋白质纯化中的应用
摘要:本课题将对聚乙二醇在蛋白质纯化中的作用、优势、应用范围及对于性质鉴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为从生物体中提取活性蛋白质组分提供更好的方法和思路,并为聚乙二醇在蛋白质纯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聚乙二醇;球蛋白; 清蛋白
Abstract: In this thesis, PEG used in protein purification will be studied it’s function, advantage , application scope and other aspects. From these facts , It can provide better way and better thinking in extracting protein alive ,and also offer basis of purification.
Key words: polyethylene Glycol , globulin,albumin
1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5%卵清蛋白溶液(新鲜鸡蛋清:水=1:9)为自己所配制的溶液;紫外扫描光谱仪Lambda17型(PERKIN-ELMER公司);荧光分光光度计LS50B型(HITACHI公司);FTIR谱仪NEXUS670型(Nicolt公司);其他试剂为国产分析纯。
1.2方法
1.2.1不同沉淀蛋白质方法的比较,即用硫酸铵的盐析法;用乙醇的有机溶剂沉淀法;用聚乙二醇的有机溶剂沉淀法和用5%三氯乙酸的有机酸沉淀法
1.2.2 产物性质鉴定用紫外光谱比较法和红外光谱比较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用聚乙二醇提纯蛋白质不需要考虑盐浓度、PH,甚至蛋白质的绝对溶解度(在水中)等因素(
即三者对于用聚乙二醇提纯蛋白质来说影响不大).
2.1.1证明蛋白质在聚乙二醇中的溶解度与盐浓度无关
不同盐浓度卵清蛋白溶液(硫酸铵)直接加入聚乙二醇
不同盐浓度卵清蛋白溶液(硫酸铵)用聚乙二醇反透析比较
注:反透析法就是把聚乙二醇放在透析袋中,让水能进出透析袋中,而蛋白质不能进出透析袋.
结果:在试管底都出现乳白色絮状沉淀,沉淀的量如上面的表格所示,其波动值
结果:在试管底都出现乳白色絮状沉淀,沉淀的量如上面的表格所示,沉淀的量基本相等,加水后能继续溶解(证明其未变性).
2.1.3证明蛋白质在聚乙二醇中的溶解度与蛋白质的绝对溶解度无关(注:本实验的基础是建立在《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第136页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的.)
溶解度不同的蛋白质溶于聚乙二醇,根据其盐析所需要硫酸铵的量的不同,证明其球蛋白与清蛋白溶解度不一样。
反透析法析出的蛋白质,再溶解,盐析,析出的顺序和5%卵清蛋白溶液盐析析出顺序相同。
结果:球蛋白为白色沉淀,清蛋白为乳白色絮状沉淀(把上清液倒出,然后加水再溶解,再加为分级沉淀。
盐析法先把溶液加到半饱和时,析出的是球蛋白,然后加到饱和时,析出的蛋白质为清蛋白。
)
2.2证明聚乙二醇有保护蛋白质的功能
(1) 一般认为析出后加水能继续溶解的蛋白质,是没有变性的.
(2) 检验蛋白质是否变性的方法可有: ①结晶比较,最可靠,但比较难的到
晶体
②再溶解,简单,但不一定可靠
(3) 分别用硫酸铵、乙醇、聚乙二醇和5%三氯乙酸分别对5%卵清蛋白溶液进行蛋白质沉淀并对比该组反应
结果:加入硫酸铵得到沉淀物,加水后能继续溶解。
加入乙醇的溶液上方变为白色,加水后不能继续溶解
加入聚乙二醇的一次性沉淀,沉淀物加水可继续溶解
加入5%三氯乙酸的为白色沉淀,加水不溶解
3.讨论
聚乙二醇广泛的应用范围:
3.1聚乙二醇对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修饰作用:
聚乙二醇作为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可修饰酶蛋白的侧链,提高酶的稳定性,改变酶的一些重要性质。
如聚乙二醇修饰天冬酰胺酶、尿激酶,修饰过的酶在血液中的半衰期无一例外的成几倍,几十倍的增长,抗原性消失,耐热性提高,并具有耐酸性、碱性和抗蛋白酶的作用。
3.2在细胞融合当中的作用:
把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经绵羊红细胞免疫过的小鼠脾细胞(淋巴细胞)在聚乙二醇的介导下发生融合。
参考文献:
1、《生物化学》第二版沈同王镜岩主编196-225, 166-168
2、《细胞生物学》第一版翟中和丁明孝王喜忠主编69
3《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第二版王秀奇秦淑媛高天慧颜卉君主编135-138
4、《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主编345
5、颜平,苏雅娴,林克椿等。
付立叶变红外光谱法研究短杆菌肽A及其在脂双层中加Na+前后的构象变化[J]生物物理学报.1995,11:490-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