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复习课教学反思
高三生物备课组陈君强
在高中生物考试大纲中,对本课要求是“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那么,怎样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光合作用过程,从而提高该节的复习效率呢?本人尝试进行教学构思:通过构建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理顺光合作用过程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并尝试通过分析光照和CO2浓度变化对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物质合成量的影响,帮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动态变化过程,从而进一步地加深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增强了学生观察联想、归纳综合、灵活分析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加强师生、生生的互动教学,如设置学生讲解光合作用过程及对各种物质的量分析结果进行辨析等重要的学生活动,培养学生自我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分析和主动探索的能力;并注重通过与光合作用过程相联系等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
在教学中,本人注重以下几点:
一、为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多地进行探索和分析。
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复习,教师帮助学生重温和回顾光合作用过程必需的条件(光能)、场所(叶绿体)和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构建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回忆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为本节课的复习教学作铺垫。
学生自主动手构建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的过程,也就是自主复习的过程。
教师可从学生所画的图形中得知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掌握的程度。
熟练画出图解的同学,往往说明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掌握得是较好的。
另外,请学生代表对他所画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进行解说,对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好的效果,能较好地帮助全体学生复习和巩固光合作用过程的知识要点,同时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代表也能更好地牢固掌握光合作用过程的基础知识,锻炼语言、思维和实践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当分析C O2浓度变化而光照强度不变对光合作用各种物质合成量的影响时,本人设置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分析,尝试把两组不相同的分析结果在黑板的分析空表格中展示出来,请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辩论。
这是一个生生之间的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
在这里,更多的是为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能更多地思考和探索光合作用过程的变化,增强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分析和探索的能力。
二、编写学案,注重学与练的结合。
在编写本节的学案时,根据教学思路,如构建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和分析各种物质含量
的影响的教学过程进行编写,目的是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平台,引导他们自主的构建和分析,自主地开展学习与复习,使学生能更有效的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另外,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有一点注重的则是每当学习和复习了一个知识要点时,配套的进行相关练习,作到及时反馈,及时巩固,从而达到能反复强化突破教学重点的教学目的。
而在练习的选择上,根据学生情况分析,根据理科班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基础知识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的掌握上,进行一定难度和能力提升的变式图形练习,加深学生对该节重点光合作用基本过程的掌握。
本节学案的使用,作为学生的一个学习手架,能较大程度地确保教学内容的实施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