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对“杜鹃”意象考查的三个视角
■ 刘士民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子鹃、杜宇、望帝、蜀鸟、蜀魄、蜀魂、催归等,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思归之情。
高中课文中多次提及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关汉卿《窦娥冤》)等。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多次涉及此意象的考查。
一、从声音角度切入考查杜鹃鸟的叫声有两个特点:一是类似于“不如归去”,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思归;二是叫声凄切,人们往往将其声与悲苦哀怨联系在一起。
高考命题有的就从声音角度切入。
(2004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题】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二、从意象含义角度切入考查杜鹃又叫子规,作为古典诗词常用的内涵丰富的意象,命题者有的从意象整体把握的角度切入。
(2010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问题】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三、从与其他意象结合角度切入考查在古代,表达同一思想情感的意象往往不止一个,命题者有时会把杜鹃与其他意象结合在一起来进行诗歌鉴赏的考查,如:(2012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问题】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表达他的思乡难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
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
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
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
③锦水春残。
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
④楚天月光。
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