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研究》总目(1-8辑)发信站: 我爱南开站(2005年06月13日11:33:42 星期一)[编者按]《明史研究》是中国明史学会主办的一份不定期刊物,1991年创刊,到今年已出版8辑。
受中国明史学会委托,笔者将8辑目录整理成电子文本,在史学评论网(http: )上发布,以使学界了解本刊已发表的论文情况。
高寿仙2004年8月31日第1辑《明史研究》创刊祝词白寿彝、王毓铨、魏斐德、山根幸夫、田中正俊、鹤见尚弘户役田述略王毓铨论明代封建土地关系李文治明代的寄庄韩大成明万历《山西丈地简明文册》考释张海瀛再谈火佃彭超弘治九年抄录鱼鳞归户号簿考栾成显明代盐业荡地考察刘淼朱元璋的佛教政策陈高华从《圣学心法》看明成祖朱棣的治国理想毛佩琦读《明武宗实录》条记李洵论解缙商传论明末辽东总兵李成梁孙文良张献忠“谷城受抚”评析张显清明代科举制度述论张德信明代乡里组织初探王昊朱元璋与凤阳歌白振亚明代的乐户张正明明清俗文化的传播姜士彬明“靖难之役”与朝鲜朴元熇晚明的尚武精神陈宝良读史札记明初讳元说析辨张和平附录明史研究论著索引(1990年度)薛惠引第2辑明末社会经济的繁荣与文化艺术的发展谢国桢遗稿皓首尽瘁史坛垂芳——谢国桢先生传略韦祖辉《瓜蒂庵书目》与《刚主题跋》——深切怀念谢国桢先生林甘泉怀念谢刚主先生李学勤文章·风范·长者——怀念谢国桢先生刘重日忆随刚主师江浙访书商传、任道斌“三不”见为人——追怀刚主师姜纬堂谢国桢先生的两首诗雷梦水回忆谢刚主先生马春怀明清徽州亩产量蠡测周绍泉明代前期至中期财政储存研究田培栋明代漕粮折征的形式及原因鲍彦邦明末江南乡绅的家庭经济——关于南浔庄氏的家规(日)滨岛敦俊略论仁宣时期中枢权力结构的变化郭厚安内阁权力与明代政治谭天星论明代地方监察制度的演变王世华明代谪寓辽东流人研究杨旸、梁德、洪云傅安西使与明初中西陆路交通的畅达万明明代与中亚诸国的交往沈定平宋应星的军事思想南炳文虞胤、韩昭宣起义与傅山何龄修《大明成化年镇番卫军民屯田图》疏正吴景山新发现的万历《繁峙县志》研究李裕民书讯明史园地中又一奇葩——评张显清著《严嵩传》//张德信《明史研究专刊》第十期简介鲍龙学会动态明代文化学术讨论会在山东曲阜召开附录1991年明史研究论著目录巩华阳第3辑简论明皇朝保护江南重赋区的若干重要政策林金树明代马户述论李济贤明中后期对市场贸易的法律管理姜晓萍龙骨车与农民(日)田中正俊、鹤见尚弘明朝军队的编制与领导体制方志远明朝前期学官制度述论战继发明代的武举制度晁中辰、陈风路明代的保甲与火甲陈宝良王守仁与南赣乡约曹国庆明中叶以来徽州争讼和民俗健讼问题探论卞利论晚明社会的奢靡之风暴鸿昌明代王学在北方的传播吕景琳论王夫之的理欲合性说王廷元明代茶人集团的社会组织——以茶会类型为例(台湾)吴智和试论景泰帝朱祁钰尹选波明代诸王府规制述略若亚明末北直清流派的构成及其反阉党斗争张显清“天崩地陷”时代的真实写照——全祖望《续甬上耆旧诗》中保存的晚明文献方祖猷明代前后农民领袖称十八子考释——兼论古谶李氏当王与农民起义杨绍溥读史札记明翰林院设立时间及最初设置张德信书评书讯明代城市史研究的新进展——韩大成著《明代城市研究》评介平和评李新达著《洪承畴传》赵联谨《明代开国功臣传》出版佟佳徽学研究第一部大型资料集——《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宋元明)问世史克海外明史研究日本学界研究明末农民战争史的趋向(日)吉尾宽学术动态澳门举办中西方文化交流学术讨论会程德附录1992年明史研究论著目录巩华阳第4辑严嵩传序王毓铨重读《莱芜集》——为王毓铨先生85岁寿辰而作白寿彝王毓铨先生与钱币学李学勤家长制专制封建社会论——记近年来王毓铨先生对明代及中国封建社会形态基本特征的论述张显清曾经沧海难为水——祝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张宪博徽商在两淮盐业经营中的优势——明清徽商与两淮盐业研究之二张海鹏明代钞关制度述评--明代商税研究之一李龙潜明代中央织染机构考述范金民、夏维中论明代的吏李洵明代州县官吏惩处规制刍议柏桦论明代教官地位的卑下及其影响郭培贵论明之移都北京(美)范德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社会变迁万明明后期分权共政论的发展(韩)曹永禄论明王朝的民族观与民族政策陈梧桐天启时东林党人失败的教训韩大成黄毓祺的复明活动和黄毓祺案何龄修明宣宗《五伦书》中对明太祖之评价(香港)赵令扬略论宋濂的理学思想和文学主张沙似雪张居正治国方略的整体思想吴量恺正直博学的焦澹园南炳文明太祖对道教的态度及其三教合一的追求(香港)马楚坚明人审美风尚概观罗筠筠明代的家庭:家庭形态、权力结构及成员间的关系(台湾)徐泓悍妻与十七世纪前后的中国社会赵毅、赵轶峰晚明文化商品化与社会纵欲思潮商传郑经的诗集和诗歌(台湾)朱鸿林天花、商贾和白莲教(美)卡尼·T·费什附录1993年明史研究论著目录巩华阳第5辑李洵先生的生平与学术业绩赵毅、罗冬阳再论“火佃”的渊源及其性质刘重日明代的重工业税(台湾)罗丽馨明代中后期苏州地区商业的发展及其评价夏维中明代京杭运河的管理体制封越健论袁文新与区田法吴庭美、夏玉润明清时期徽州族产经济初探——以祁门善和程氏为例颜军明代豪民私债论纲赵毅明代的党争(台湾)吕士朋略论朱元璋的民本思想陈怀仁从明《大诰》看朱元璋对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化张宪博朱元璋与李善长张健“顺案”考略毛佩琦明代开国皇帝的社会整合——作为权威功能的正统观念(美)范德试论明代的经筵制度张英聘略论明代驿传之役吕景琳、若亚明代文化的层间互动商传明代江南进士甲天下及其原因范金民严嵩诗诣评价析论(美)谢正光俞大猷用兵的哲学思想胡华兴文物选萃石门夹山出土文物考释余学群读史札记李自成通山“遇害”说所据不实张德信第6辑陈子龙:晚明实学思潮的健将——兼论明清实学思潮的一些问题张显清浅论刘基的文学思想与诗文郝兆矩从《四友斋丛说》看何良俊的经世思想刘文鹏论钱谦益的史学陈宝良论谈迁刻苦求实的治史精神——兼论《国榷》的史论杨绪敏从现存版籍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地域分布——明代市民文学研究之二方志远明代北方经济述论——兼与江南经济比较吕景琳徽州文书中“主盟”的性质阿风洪武时期的社会教育与移风易俗高寿仙明祖陵的营建与特色陈琳朱棣与朱高炽的关系及其社会政治影响赵中男土木之战志疑李新峰试论丘濬的人才观寇伟嘉靖前期内阁改革述论田澍明政府对澳门的管理万明徽州海商王直与日本(日)松浦章李自成死于通山九宫山史证不足林金树、杨志清李自成之死考辨赵国华、张德信书评论述明清江南商业发展的力作——《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评介王振忠读史与考察牟定白马山考察记张方玉补白《明督抚年表》术补(一)《明督抚年表》术补(二)《明督抚年表》术补(三)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在京召开吴艳红读《瓜蒂庵小品》——纪念谢国桢师百年诞辰商传忆谢刚主先生二三事李兴盛试论明太祖“以教化为本”的治国思想与实践张显清明代丞相制度新论——“内阁非相说”质疑及其他刘晓东明代南京行政功能初探张英聘明代人口数额的再认识高寿仙明代天津人口初探高艳林明承元制与北边供饷体制的解体——以山西行都司为例张金奎明末勇卫营潘星辉明代福建军屯及其败坏周玉英明代科场案张德信明代八股文略论田澍明代朝野对科举制度的评论王熹论明世宗禁佛何孝荣周鹤芝的姓名及其乞师日本南炳文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及其明史研究赵克生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明代州县施政的影响柏桦儒家思想与十七世纪中国北方下层社会的家庭伦理实践赵秩峰略论明代江浙的城隍神信仰周祝伟从“三言”“二拍”看明代社会风尚及市民观念的变化周均美明初毛怜卫与朝鲜的关系刁书仁、王剑浅析李延遇害通山的史实及新近发现之物证冯俊第8辑王毓铨先生的生平与学术成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悼念日本学者田中正俊教授栾成显从明到清的历史转折——明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毛佩琦明代生员与地方社会:以政治参与为例陈宝良明清无锡进士简论杭建伟明朝“历代帝王庙”从祀试探——以赵普、武成王为中心赵克生明代赎刑考略——兼论赎刑的纳钞纳米之制姚旸洪武永乐时期京师(南京)的卫军胡正宁试论明代火器研制者探讨弹道学理论的特点徐新照明北京皇城和紫禁城的形制布局孟凡人明辉发部先世南迁考张士尊、赵毅15世纪中国与东亚贸易关系的建构万明“南京教案”所表现的明人天主教观庞乃明明后期山东官庄之兴办与“垦荒招亡”成淑君论明清时期淮河流域航运的开发蒲霞论明嘉靖年间倭寇的性质范中义王士琦抗倭援朝职衔考李小林王士琦的仕途终点和人品南炳文中国历史“停滞论”的由来和发展张显清近三十年来国外关于明代社会变迁问题的研究状况程德近十年明史研究述评彭克明、周晓光一部引人注目的深度探索之作——读田澍《嘉靖革新研究》张金奎补白《佛道秘密宗教与明代社会》出版《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出版《明史研究专刊》第十三期出版《天津人口研究》出版《明代云南沐氏家庭研究》出版《明代的卫学教育》出版《徐阶与嘉隆政治》出版《明代的苏州藏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