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对象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专业本科插班生二、考试目的(1 )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的理解,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具有进行科学实验的初步能力和良好工作作风;(2 )使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同时还应得到一般科学方法的进一步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法和细致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目标分为:A、认识与记忆;E、理解与判断;C、掌握与应用;D、分析与综合四个由低到高的层次。
A、认知与记忆①对物理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定义、名词的重视与复述。
②对物理化学的基本定律、定理、理论及重要公式的重视与复述。
③对物理化学中各种量的法定计量单位与符号及重要常数的了解与熟记。
④对物理化学中重要定律、理论的实验基础及物理化学发展的重要史实的了解。
E、理解与判断①准确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重要公式和理论。
②能区分物理化学中易混淆的概念。
③理解物理化学中重要图示所代表的物理意义。
④理解物理化学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C、掌握与应用①掌握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能解决和论证给定条件下的物理化学问题。
②熟练运用物理化学重要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③能从物理化学的基本公式、假定出发,推导出所要求的关系式。
④掌握物理化学中有关图像的绘制方法,并能进行解释和利用。
D、分析和综合①从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出发,运用演绎、归纳等方法,分析、论证具体问题。
②掌握物理化学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用于解决某些问题。
、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1、考试方法:闭卷,笔试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3、考试时间:120分钟4、试题总数:分四类大题,共30-40小题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命题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命题的原则是:题目数量多、份量小,范围广,最基本的知识一般要占7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要占20%左右,较难的题目要占10%左右。
其中绝大多数是小题目,适当压缩大题目在总的考分中所占的比例。
主观性题目和客观性题目兼顾。
6、题目类型(1)选择题(10-15分)(2)判断题(10-15 分)(3)填空题(20-30分)(4)计算题(40-60分)四、考试内容及要求以下面的形式表达考核内容及考试目标,考核内容按教材章节顺序,列出各章知识点即考点,考点后面列出具体的考核目标要求,以A、E、C、D表示考试目标的四个层次,即认知与记忆(A)、理解与判断(E)、掌握与应用(C)、分析与综合(D)。
一、气体考试内容(考点)考试目标1、理想气体AB2、分压、分压定律 A B C3、分体积、分体积定律 A B C4、真实气体 A B5、对应状态原理、压缩因子 A B6、范德华方程、压缩因子图 A B C二、热力学第一定律考试内容(考点)考试目标1、体系与环境 A B2、热力学性质(强度性质、容量性质) A B3、状态描述、状态方程、状态函数、全微分与偏微分 A B C4、过程与途径(等压、恒容、绝热、可逆与不可逆过程)、过程方程式A B C5、热与功,体积功与PV图 A B C6、热力学能,AU与Qv;焓,AH与Qp A B7、热容、摩尔热容、气体摩尔热容 A B&热力学第一定律及数学表达式 A B C9、焦耳一汤姆逊效应10、可逆过程与可逆体积功的计算A BA B C D11、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相变、化学反应应用 A B C12、反应进度、化学反应热效应 A B13、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 A B C14、标准态、标准燃烧热、标准生成热等与反应热的计算 A B C15、基尔霍夫定律及其计算 A B C D三、热力学第二定律考试内容(考点)考试目标1、过程的方向与限度,自发过程与非自发过程 A B2、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 A B3、卡诺循环、热机效率、卡诺原理、克劳修斯原理、熵与热温商AB4、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达式与熵增加原理 A B5、各类过程熵变计算与熵判据(含总熵判据) A B C D6、热力学第三定律与标准熵及计算 A B C7、吉布斯函数与亥姆霍兹函数计算与判据 A B C&热力学基本方程及应用9、偏微商、Maxwell关系式及应用10、偏摩尔量与化学势及其应用11、气体化学势与化学势标准态 A B四、多组分体系热力学与相平衡考试内容(考点)考试目标1、溶液、混合物、及其组成表示2、拉乌尔定律与亨利定律及计算3、溶液各组分化学势、标准态4、理想混合物(理想溶液)特性及计算A B A B C5、非理想混合物活度及活度系数 A B C6、稀溶液依数性(含理想混合物)及计算 A B C7、逸度与逸度系数计算 A B&相数、物种数、独立组分数、自由度 A B9、相律、独立组分与自由度计算 A B C D10、单组分相图,克拉佩龙方程与克一克方程及计算 A B C11、相点、物系点、杠杆规则计算 AB C12、双液系P—X图与T—X图 A BC D13、恒沸混合物与精馏产物分析 A B14、液相完全不溶或部分互溶的双液系相图、水蒸气蒸馏计算 A B C15、步冷曲线绘制与分析 A B C16、低共熔混合物二组分凝聚体系相图分析、应用 A B C D17、稳定化合物、不稳定化合物、固熔体体系相图分析、应用 A B C18、分配定律与萃取计算五、化学平衡考试内容(考点)1、化学反应吉布斯函数变 A rGm2、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及计算3、化学平衡条件、标准平衡常数,A B考试目标A BA B C DA B C4、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及计算 A B C5、理想气体各类平衡常数关系及计算 A B C D6、实际气体反应的化学平衡 A B7、复相反应平衡常数、分解压及计算 A B C D9、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与计算 A B C D10、压力、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A B C六、电化学考试内容(考点)1、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电导池常数考试目标A B2、柯尔劳施(Kohlrausch)方程与离子独立移动定律 A B C3、电导测量的应用与计算4、离子迁移数、离子电导率5、电解质活度、离子平均活度、离子平均活度系数 A B C6、离子强度I、德拜一尤格尔极限公式, A B C7、原电池、电解池、电极命名 A&可逆电池、不可逆电池、化学电池、标准电池 A B9、可逆电极分类与常用电极 A B10、书写电极反应、电池反应,依反应设计电池 A B C11、电池电动势与可逆电池热力学及计算 A B C D12、标准电极电势 A B13、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与电池能斯特方程及计算 A B C14、浓差电池、盐桥、液体接界电势及计算 A B C15、电池电动势测定及其应用(pH值、平均活度系数、标准电极电势、平衡常数等) A B C D16、电解现象、分解电压、法拉弟电解定律及计算 A B C17、极化现象、不同电极极化曲线、超电势 A B18、电化学极化、浓差极化、塔菲尔公式及其计算 A B19、电解时的电极反应 A B C D七、化学动力学考试内容(考点)考试目标1、反应速率与反应速率表示及测定 A B2、反应速率方程、动力学方程、速率常数、质量作用定律 A B3、反应级数及反应级数确定及计算 A B C4、简单级数反应动力学特征与动力学计算 A B C D5、基元反应、简单反应、复杂反应、反应分子数 A B6、简单复杂反应(对峙、平行、连串、链反应)动力学特征与动力学计算ABC7、平衡近似法、稳态近似法、选取控制步骤法、速率方程推导 A B C D&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活化能,Arrheius方程及计算 A B C D9、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A B10、液相反应和多相反应的特点 A B11、光化学反应的特点与基本定律 A B12、光化学动力学与量子产率计算 A B13、催化基本术语与催化作用基本特征,选择性计算 A B14、多相催化反应机理 A B八、表面现象考试内容(考点)考试目标1、表面吉氏函数、表面功、表面张力及其影响因素 A B2、润湿角与杨氏方程 A B C3、弯曲液面附加压力Laplace公式 A B4、蒸气压与表面曲率,溶解度与颗粒大小关系 A B5、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A6、弗罗因德利希及朗格谬尔吸附等温式及计算 A B C7、溶液表面吸附、吉布斯表面吸附方程式及计算 A B C&表面活性物质性质与分类,结构与应用九、胶体化学考试内容(考点)考试目标1、分散体系的分类及其特征 A2、溶胶制备、净化,胶团结构式表示 A B3、溶胶的动力性质(布朗运动、沉降平衡) A B4、溶胶的光学性质(丁达尔现象、光的散射) A B5、胶团的双电层结构,电泳、电渗、E电势 A B C6、憎液溶胶的聚沉7、乳状液五、试题结构(内容、题型、分数分配)六、考试要求本课程为闭卷考试,考生除计算器外不得携带任何纸张、教材、笔记本、作业本、参考资料、电子读物、电子器具和工具书等进入考场。
七、指定参考书《物理化学》肖衍繁,李文斌主编,1997年第一版,天津大学出版社《有机化学》考试大纲、考试对象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专业本科插班生、考试目的《有机化学》课程的考试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有机化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理解,提高灵活运用与综合分析的能力,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同时使学生得到一般科学方法的进一步训练,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目标分为:A、了解;E、掌握;C、综合应用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1、考试方法:闭卷,笔试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3、考试时间:120分钟4、试题总数:六个大题,共40~50个小题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命题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和官能团性质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命题的原则是:题目数量多、份量小,范围广,最基本的知识一般占70%左右,稍微灵活的题目占20%左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占10%左右。
主观性题目和客观性题目兼顾。
6、题目类型(1)命名或写出化合物的结构(10~15 分)(2)选择与填空(15~20分)(3)完成下列反应式(20~25分)(4)鉴别与分离(10~15分)(5)推测结构题(10~15分)(6)合成题(每题15~20)四•考试内容及要求以下面的形式表达考核内容及考试目标,考核内容按教材章节顺序,列出各章知识点即考点,考点后面列出具体的考核目标要求,以A、E、C表示考试目标的三个层次,即了解(A)、掌握(E)、综合应用(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