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一、中国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艺术特征 四、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 五、历代古建筑艺术风格
《中国旅游文化》
一、中国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 (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 (二)敬天祀祖的礼制观念 (三)皇权至上的等级观念 (四)以家长为中心的家族观念
一斗三升
一斗二升
《中国旅游文化》
绿釉陶望楼
汉代木构楼阁 (东汉墓 明器)
绿釉陶戏楼
绿釉陶水榭
不详
《中国旅游文化》
该门楼门户 高大,门柱 上施一斗三 升拱,简洁 有力,有一 来宾正恭恭 敬敬地向守 门者行礼。 二层有望楼 两个,一仆 人似持剑作 四方瞭望状。
门楼图
《中国旅游文化》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 色,灞陵伤别。
精制有余,豪劲 不足。
《中国旅游文化》
仿

唐 佛
朗寺
——

气香
,港

志 莲
美净
平苑

仿唐佛寺 “志莲净苑”
(我国和日本在香港合作兴建)
《中国旅游文化》
南禅寺大殿复原立面图
南禅寺大殿
《中国旅游文化》
南禅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位 于五台县东冶镇李家庄旁。该寺创建于唐德宗建中 三年(公元782年),主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 近正方形,单檐歇山顶,屋顶鸱尾秀拔,举折平缓, 出檐深远,明间装板门,次间装直棂窗,转角处额 不出头,阑额上不施普拍枋,斗栱为五铺作双抄单 拱偷心造,用材颇大,唐代作风明显。此殿体量虽 小,但让人感到内力深蕴;好似一名昂首挺立的战 士,蓄势待发,充满自信与力量!
《中国旅游文化》
秦汉建筑技艺
实拍拱
一斗二升
一斗三升
一斗三升
一斗三升
多层斗拱
曲臂斗拱
八角柱和 柱础如倒置的栌斗
《中国旅游文化》
砖的发明是建筑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
《中国旅游文化》
著名的汉代四象瓦当和“汉并天下”瓦当
玄武
白虎
漢並天下
青龙
朱雀
《中国旅游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两晋、南北朝时期建筑材料的发展主要 在砖瓦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与金属材料的运 用等方面。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 显示了木结构技术所达到的水平。
《中国旅游文化》
隋代开凿的大运河,是中国建筑史上继长城之后的又 一壮举。由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河北赵州安济桥, 造型美观,雕刻精美,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
《中国旅游文化》
唐代建筑风格
佛光寺
《中国旅游文化》
敦煌壁画中的唐代佛寺院落:
唐代壁画中的五台山佛光寺院落
《中国旅游文》
敦煌壁画中的唐代佛寺院落 盛唐第148窟南壁弥勒经变
勾连搭
《中国旅游文化》
莲花是南北朝佛教建筑上最常见的装饰题材之一。
莲花柱础
《中国旅游文化》
(隋、唐、五代时期)
唐代建筑主要有以下成就和特点: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发展的高峰, 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成熟的时期。这时期的 建筑,在继承两汉以来成就的基础上,吸收、 融化了外来建筑的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 体系。
出现“本土化”佛教建筑
《中国旅游文化》
河南登封嵩岳寺 塔的建造标志着 砖结构技术的巨 大进步。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中国旅游文化》
云 冈 石 窟
石工技术,到南北朝时期, 无论在大规模的石窟开凿 上或在精雕细琢的手法上, 都达到很高的水平。
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
《中国旅游文化》
这时期歇山式的屋顶更多地出现了,同时屋 顶的组合也增加了勾连搭的形式。
《中国旅游文化》
汉画像砖上的阙门形象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重楼并双阕(画像砖)
《中国旅游文化》
西汉长安南郊明堂复原图
《中国旅游文化》
汉代的明堂辟雍: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两种含义的名称, 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 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 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 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 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 道教化圆满不绝。
《中国旅游文化》
(三)封建社会
“ 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阿房宫遗址
《中国旅游文化》
仿秦宫殿
仿秦城门
仿秦台榭
《中国旅游文化》
秦始皇陵兵马俑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骊山陵远景
《中国旅游文化》
抬梁式
秦汉时期
穿斗式
《中国旅游文化》
在东汉和三国时期,斗拱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 阶段,适用范围相当广泛。
西周: 制瓦技术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春秋: 以宫室为中心的
城市格局初具雏形。
《中国旅游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遗址复原图 (夏代的建筑遗址)
《中国旅游文化》
湖北黄陂盘龙城宫殿复原图 (商代前期城市遗址)
《中国旅游文化》
甲骨文中有关建 筑的一些文字
《中国旅游文化》
西周建筑
山西岐山凤雏宫殿遗址复原图 ——中国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思秋》 李白
《中国旅游文化》
阙音确,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 墓前用以记官爵、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石雕砌而 成。一般是两旁各一,称“双阙”;也有在一大阙 旁再建一小阙的,称“子母阙”。古时“缺”字和 “阙”字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阙的用途 表示大门,城阙还可以登临瞭望,因此也有把“阙” 称为“观”的。
《三礼图》中描绘的王城规划
《中国旅游文化》
春秋战国
河北平山中山王陵复原鸟瞰图
中山王陵享堂复原图
《中国旅游文化》
先秦建筑技艺
战国漆器上的建筑形象
中 山 王 墓 铜 案 的 斗 拱 西周青铜兽足方鬲上的门
《中国旅游文化》
东周半圆瓦当
战国半圆瓦当
春秋鹿纹瓦当
东周瓦钉 瓦钉用法
《中国旅游文化》
战国大木床
《中国旅游文化》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
南巢北穴
巢居
穴居
半穴居
《中国旅游文化》
新石器时代陶屋 ——真正建筑诞生
原始半穴居建筑复原图
《中国旅游文化》
河姆渡遗址干阑式民居复原图
《中国旅游文化》
(二)奴隶社会
商代:中国传统院落式建筑群的组合已经开始定型, 传统木构架的主要形式已经初步形成, 拥有较成熟的夯土技术 。
《中国旅游文化》
敦煌第172窟北壁 观无量寿经变
《中国旅游文化》
敦 煌 第 172 窟 南 壁 观 无 量 寿 经 变 (临作)
《中国旅游文化》
敦煌第217窟 观无量寿经变
《中国旅游文化》
非常遗憾的是,壁画中瑰丽的唐代寺院在华夏大地 上没有任何遗存。日本现存的平等院凤凰堂,建于1051 年,其形制尚保留敦煌壁画中唐佛寺之韵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