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事业单位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账户处理

事业单位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账户处理

事业单位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账户处理
叶建红 海盐县财政支付(核算)中心教育分中心
摘 要:本文基于对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了对比,以帮助实务人员正确理解和执行新会计制度关于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账户处理。

关键词: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分配 账户处理
财政部对1997年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于2012年12月19日发布,并在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

新制度引入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分配等科目。

进一步了规范事业单位资金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动态地反映事业单位多渠道资金的全貌和流向及最终的结转结余情况,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事业的支出和分配行为。

一、新制度对事业收入支出核算的变化
新制度中收入支出的核算变化主要体现在明细科目及项目的核算方面。

由于净资产中结转及结余核算变化较大,收入支出类明细核算必须与其保持一致才能准确进行结转及结余分配。

为此,收入支出类科目明细核算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按财政补助类收支、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经营性收支及其他收支划分。

1.收入类科目的特殊要求。

对“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除按“支出功能分类”相关科目等进行明细核算外,特别强调专项资金收入,还应按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2.支出类科目的特殊要求。

对“事业支出”科目,除按照“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设置二级明细外,还要再细分为“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等层级进行明细核算,并按照“支出功能分类”相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二、新制度下收支年末结转及分配的账户处理
新制度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创造性地引入了“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两个科目。

新制度中有关收支结转、结余及分配的科目有“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

笔者根据新制度中对上述科目的要求进行总结划分,事业单位年末收支类科目结转及分配应按以下几种情况进行结转及分配。

主要财务处理如下:
1.财政补助结转核算的规定。

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结转资金,包括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

在“基本支出结转” 明细科目下按照“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等支出经济分类要求进行明细核算;在“项目支出结转”明细科目下按照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财政补助结转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1.1期末,将财政补助收支均转入“财政补助结转”科目。

借记“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项目支出”;贷记“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或借记“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贷记“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1.2按规定上缴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或注销财政补助结转额度的,按照实际上缴资金数额或注销的资金额度数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取得主管部门归集调入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或额度的做相反会计分录。

2.财政补助结余核算的变化。

财政补助结余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资金。

财政补助结余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2.1年末,完成上述(一)结转后,应当对财政补助各明细项目(仅限于项目支出)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按照有关规定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借记或贷记本科目(项目支出结转—总项目),贷记或借记“财政补助结余”科目。

2.2按规定上缴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或注销财政补助结余额度的,按照实际上缴资金数额或注销的资金额度数额,借记财政补助结余;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银行存款等。

取得主管部门归集调入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或额度的,做相反会计分录。

3.非财政补助结转核算的变化。

非财政补助结转用于核算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项专项资金的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

新制度在定义“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的时候,重点突出了“专项”两个字。

3.1期末,将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入本科目,借记“事业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 科目下各专项资金收入明细科目,贷记本科目;将事业支出、其他支出本期发生额中的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结转入本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事业支出— —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或“事业支出—— 项目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 、“其他支出”科目下各专项资金支出明细科目。

3.2年末,完成上述结转后,应当对非财政补助专项结转资金各项目情况进行分析,将已完成项目的项目剩余资金区分以下情况处理:缴回原专项资金拨入单位的,借记本科目(总项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留归本单位使用的,借记本科目(总项目),贷记“事业基金”科目。

4.事业结余核算的规定。

事业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和经营收支以外的各项非专项资金收入与各非专项资金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4.1期末,对于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非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入“事业结余”。

将事业支出、其他支出本期发生额中的非财政、非专项资金支出以及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级上缴支出的本期发生额结转入“事业结余”科目。

4.2年末,完成上述结转后,将本科目余额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

5.经营收支类结转及分配。

经营结余是事业单位一定期间各项经营收支相抵后余额弥补以前年度经营亏损后的余额。

期末,将经营收入、经营支出本期发生额结转入“经营结余”科目。

完成结转后,如“经营结余”为贷方余额,将余额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进行分配;如为借方余额,为经营亏损,不予结转。

6.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则用于核算事业单位本年度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

6.1年末,需将“事业结余”科目余额转入到本科目,借记“事业结余”;贷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或者,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贷记“事业结余”。

同样,需将“经营结余”科目的贷方余额也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下:借记“经营结余”;贷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6.2有企业所得税缴纳义务的事业单位计算出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贷记“应缴税费——应缴企业所得税”科目。

按照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的,按提取的金额,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贷记“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科目。

年末,按规定完成上述处理后,将“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余额结转入 “事业基金”科目。

年末结账后,“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应无余额。

6.3年末,按规定完成上述处理后,将该科目余额结转入事业基金: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贷记“事业基金”。

或者借“记事业基金”;货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综合上述,“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经年末结账后其余额均为零。

“财政补助结余”有可能存在贷方余额(但不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数额;“经营结余”科目有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如出现贷方余额则转出分配),反映事业单位未弥补亏损数额。

因此,新制度要求服务财政科学化和精细化的目标落实到了日常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中,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进而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
[2]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编写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作者简介:叶建红(1979—), 女,籍贯:浙江海盐,职称:会计师 ,研究方向:预算会计—财政资金。

经 济 论 丛
经营管理者 Manager' Journal
19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