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61、腔肠动物的特征:①身体辐射对称②体表有刺细胞③有口无肛门。
(刺细胞在触手处分布最多)如:海葵、海蜇、珊瑚虫等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两侧对称,②背腹扁平③有口无肛门。
多数扁形动物中营寄生生活的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沙蚕、水蛭、蚯蚓)蚯蚓:1、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2、以植物枯叶、朽根等为食。
3、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在粗糙纸上比玻璃板运动快);身体分节使躯体的运动更灵活。
4、靠可以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呼吸。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①柔软的身体外面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②运动器官是足。
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乌贼,石鳖、扇贝、文蛤。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常见的节肢动物有:蝗虫、七星瓢虫、蜜蜂、蚊蝇、蝴蝶、蜘蛛、蜈蚣、蝉、虾、蟹、蜱虫,所有昆虫、蜘蛛、蜈蚣、虾、蟹等。
62、动物按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动物已知150万种,其中昆虫100万多种,是种类最多的类群。
鱼类: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游泳,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胸鳍、腹鳍和背鳍维持鱼的平衡,尾鳍控制运动的方向;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卵生。
变温动物。
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变态发育。
如:青蛙、蟾蜍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体外受精。
卵生。
爬行动物的特征: 1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2 用肺呼吸、 3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爬行动物举例:海龟、鳖、蛇、鳄鱼等。
能离开水中是因为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63.空中飞行的动物:①鸟:1、身体成流线型,前肢变成翼,被覆羽毛;2、消化系统发达,直肠短,食物残渣很快排出。
3、胸骨具有龙骨突,便于着生发达的胸肌。
4、有发达的气囊,减轻体重,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5、心脏发达,心率快,体温高而恒定。
②昆虫:1、头上两根感觉须,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膀三对足,里头是肉外是骨。
2、外骨骼起支持、保护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3、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飞行扩大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繁殖。
64.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哺乳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兔与植食性相适应的特点: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发达,无犬齿(撕裂食物),盲肠发达。
脊椎动物分为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两种类型。
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体温大多数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类动物和爬行类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是变温动物。
65. 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人的骨骼由206块骨连接而成①结构: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一组肌肉总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②特性:肌肉无论受到哪种刺激(包括由神经传来的兴奋)都会发生收缩,停止刺激,肌肉舒张。
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关节囊,及关节内外的韧带;使关节灵活的结构:关节软骨(减少摩擦,缓冲震动)、关节囊分泌的滑液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骼起杠杆作用;骨骼肌起提供动力作用。
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
人体任何动作的产生都需要多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而且要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舒服时就舒张,感觉累时就是收缩的规律)66.按照行为的获得方式可分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
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中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形成一定的组织、有的还有等级制度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气味等。
蝶蛾类昆虫可用性外激素通讯。
67.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维持生态平衡(2)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仿生:人造地球卫星——蝴蝶薄壳技术——蛋壳雷达——蝙蝠的回声定位荧光灯——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抗荷服——长颈鹿的皮肤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列表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3、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4、接种——将少量的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5、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
酵母菌可有氧呼吸,也能无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气。
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第二节细菌1、细菌是由列文·虎克发现的2、法国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3、细菌特征: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无成形细胞核。
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分解者。
分裂繁殖(裂殖)。
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
4、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5、细菌的结构:如下图(从外到内)(1)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
单细胞生物。
能独立生活。
(2)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5、细菌生殖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20-30分钟一次。
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6、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细胞的对比7、营养方式(异养):腐生和寄生(靠现成的有机物来养活)腐生细菌和真菌:分解动物植物遗体;寄生细菌和真菌:寄生在活的动植物体内。
8、作用:作为分解者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
第三节真菌1、真菌的种类:(1)大型真菌:木耳、牛肝菌、香菇、灵芝(多细胞真菌)(2)霉菌:青霉、曲霉(多细胞真菌)(3)酵母菌(单细胞真菌)2、真菌的结构: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叶绿体)、细胞核;另外还有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3、真菌的生殖:用孢子繁殖后代4、酵母菌(单细胞真菌)⑴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⑵营养方式:异养(腐生)⑶有氧呼吸: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无氧呼吸:葡萄糖酒精(多)+二氧化碳+能量(少)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5、霉菌(青霉、曲霉)(多细胞真菌)⑴形态:(多细胞)⑵结构:青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扫帚状,青绿色曲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放射状,黑褐色⑶生殖:孢子生殖⑷营养方式:异养(腐生)6、蘑菇(多细胞真菌)⑴结构:菌盖和菌柄又称子实体,菌褶,菌丝;制作孢子印时,放射状孢子印是由菌褶上散落下来的孢子组成的。
⑵营养方式:异养(腐生)从腐烂的植物体获得营养。
⑶生殖:孢子生殖⑷生活环境:生活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机物的地方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
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这类微生物多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
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癣、小麦叶锈病(注意: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导致的(3)与动植物共生。
(3)共生指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不能分开的现象,简言之,互利共生。
①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②根瘤菌与豆科植物,③与动物:兔、牛、羊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纤维素④与人: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作用1、食品制作。
即发酵原理的应用,发酵就是有机物在一定温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类分解成某些产物的过程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酵母菌酸奶、泡菜——乳酸菌制醋——醋酸菌制酱——霉菌2、食品保存。
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保存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保存方法-------低温保存、高温灭菌保存(如巴氏消毒)、缺氧保存等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脱水法、腌制法、真空包装法、晒制烟熏法渗透法、冷藏冷冻法3、疾病防治。
主要指抗生素治病与转基因技术生产药品。
抗生素是真菌(另外还有放线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
胰岛素是对大肠杆菌转基因形成治糖尿病的药物。
4、环境保护。
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而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如黄杆菌)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
第五章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比细胞小得多,营寄生生活,寄生在活细胞内。
2、分类:动物病毒(流感病毒,球状)、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杆状)、细菌病毒(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蝌蚪状)3、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形态多样。
如杆形、球形、蝌蚪形4、病毒的生活:寄生生活。
寄生在活细胞里,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
5、病毒的繁殖: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6、病毒与人类的关系:(1)有害:给人类、动物、植物带来极大危害。
使人类合其它生物得病:乙肝、甲肝、流感、非典、禽流感、艾滋病、狂犬病、麻疹等(2)有利: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
如疫苗生产、生物防治、基因工程第六单元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从大到小的七个等级,并对每一类群地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