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炎症健康教育PPT课件
处理原则
切断传染途径,杀灭阴道毛滴虫,恢复 阴道正常pH值,保持阴道自净功能。
全身用药——甲硝唑(灭滴灵) 局部用药——1%乳酸或0.1%~0.5%醋酸 液冲洗阴道后放置甲硝唑片
护理要点
1.指导病人配合检查
取分泌物前24∼48小时避免性交、阴道灌洗 及局部用药 标本注意保暖,及时送检
护理要点
游泳池、坐式便器、衣物等
• 医源性传播:污染的器械及敷料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稀薄的泡沫状白带增多
+
外阴瘙痒
临床表现
伴随症状:
外阴灼热、疼痛、性交痛 尿道感染症状:尿频、尿痛、血尿 不孕:滴虫吞噬精子,改变阴道内环境
临床重者有 散在的出血斑点 • 后穹隆有大量白带,呈 黄白色稀薄液体或黄绿 色脓性分泌物
组织完整性受损:与炎性分泌物刺激有关 睡眠型态紊乱:与局部瘙痒不适有关 焦虑:与治疗效果不佳有关 疼痛:与局部炎性刺激有关
护理目标
• • • • 病人接受治疗后瘙痒症状减轻,不搔抓外阴 病人学会诱导睡眠的技巧,提高睡眠质量 病人接受医务人员指导,积极配合治疗 病人疼痛程度下降,疼痛次数减少
护理措施
2. 指导病人正确用药
阴道用药方法 用药期间禁酒 月经期暂停坐浴、阴道冲洗及上药 孕20周前及哺乳期禁用 观察用药反应
护理要点
3.健康教育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用物煮沸消毒 治愈前避免去游泳池、浴池 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夫妻同治
治愈标准
月经干净后复查,
连续3次(-)
• 诱发因素:
妊娠 糖尿病 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 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 穿紧身化纤内裤、肥胖
传播方式
• 内源性感染:主要方式 • 直接传染:性交 • 间接传染:污染衣物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白色稠厚豆渣样白带增多
+
外阴剧烈瘙痒
处理原则
消除诱因 局部用药:咪康唑/克霉唑/制霉菌素等 全身用药: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妇科炎症病人的健康 教育
妇产科 张爱平
.
外生殖器
阴阜 大阴唇
小阴唇
阴蒂 阴道前庭
内生殖器
输卵管
卵巢
子宫 阴道
分类
外阴:非特异性阴道炎、前庭大腺炎、脓 肿、囊肿 阴道:滴虫性、念珠菌性、老年性阴道 炎,细菌性阴道病 宫颈:急、慢性宫颈炎 盆腔:急、慢性盆腔炎、盆腔结核
病理
宫颈糜烂 单纯型糜烂 颗粒型糜烂 乳突型糜烂 宫颈肥大 宫颈息肉 宫颈腺囊肿 宫颈黏膜炎
宫颈息肉
宫颈糜烂的分度
轻度:糜烂面积<整个宫颈面积的1/3 中度:糜烂面积占整个宫颈面积的
1/3~2/3
重度:糜烂面积>整个宫颈面积的2/3
轻度糜烂 中度糜烂
重度糜烂
临床表现
白带增多
• 一种由阴道毛滴虫 引起的常见的阴道炎。
病因
•病原体
•生存环境 •寄生部位
阴道毛滴虫
25~40℃,pH5.2~6.6 吞噬细胞内糖原,乳酸↓pH↑ 在月经前后易繁殖
阴道、尿道、尿道旁腺、膀胱 肾盂以及男方的包皮褶皱、尿道 或前列腺中
传播方式
• 经性交直接传播
• 间接传播: 公共浴池、浴盆、浴巾、
护理要点
阴道上药前用 2% ~ 4% 碳酸氢钠液冲 洗以提高疗效 鼓励病人坚持治疗 妊娠合并感染者坚持局部治疗
有症状男性也应同时治疗
子宫颈炎症
(cervicitis)
病因
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
病原体侵入
卫生不良或雌激素缺乏,局部抗
感染能力差
病原体
•葡萄球菌 •链球菌 •大肠杆菌 •厌氧菌 •淋病奈氏菌 •沙眼衣原体
普查普治: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用药指导:局部用药的方法及注意点 传授知识
护理评价
• • • • 病人诉说瘙痒症状减轻,不再搔抓外阴 病人睡眠时间充足 病人接受医护人员指导,焦虑缓解或消失 病人运用减轻疼痛的技巧缓解疼痛,减少 了止痛药物的使用
阴道炎症
滴虫阴道炎
(trichomonal vaginitis)
乳白色黏液状/淡黄色脓性/血性
腰骶疼痛 不孕
处理原则
先排除早期宫颈癌,以局部治疗为主
物理治疗(最常用):电熨、激光、冷冻等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护理要点
物理治疗指导:
时间:月经干净后3~7天 术前除外禁忌证
术后护理:保持会阴清洁
禁止性生活和盆浴 2个月 出现异常随诊 两次月经干净后3-7天复查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一种由假丝酵母菌感染所致的 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又叫外阴阴 道念珠菌病。
病因
•病原体
80%∼90%为白假丝酵母菌 紫外线、化学制剂抵抗力强
•生存环境 怕热,对于干燥、日光、 •条件致病菌 当阴道内糖原 、免疫力
时易发病
病因
1.一般护理
休息、营养 观察、记录病情
心理护理:解释、倾听、精神支持
护理措施
2.缓解症状,促进舒适
保持会阴清洁、止痒止痛
会阴擦洗顺序:由前向后、从尿道到阴 道、最后肛门
体位:半卧位
执行医嘱、配合治疗
护理措施
3.健康教育
卫生宣教:穿棉制内衣,治疗期间用具消毒、
避免性生活、勿去泳池、公共浴池
女性生殖器的自然防御功能
1.大阴唇 2.阴道口、阴道壁 3.阴道的自净作用:pH值 4∼5
阴道杆菌
糖原 乳酸
女性生殖器的自然防御功能
4.宫颈鳞状上皮 5.宫颈粘液栓 6.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 7.输卵管单向蠕动
病原体
细菌 螺旋体
真菌
原虫
衣原体
支原体
病毒
传染途径
上行蔓延 血行播散 淋巴扩散
•收集病史 •身心状况:
外阴 白带 阴道出血 炎症扩散 症状 不孕 全身症状 心理反应
护理评估
•诊断检查
妇科检查:观察生殖系统局部炎
性反应
实验室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
宫颈刮片、 分段诊刮术等
其他:B超、阴道镜、宫腔镜等
可能的护理诊断
•根据评估作出护理诊断或找到合作性问题
直接蔓延
炎症的发展与转归
1.痊愈 2.转为慢性
痊愈
3.扩散与蔓延
慢 性 炎 症
急性发作
临床表现
白带增多
外阴不适
不孕
处理原则
• 控制炎症:寻找病因,针对病原体选
用敏感的抗生素,使用中注意及时、足 量、规范、彻底、有效。
• 加强预防 • 其他治疗:局部治疗,物理或手术、
中药治疗。
护理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