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雷州方言27 打狗不出门

雷州方言27 打狗不出门

雷州方言27 打狗不出门
原始意义上的农耕生活,离不开牛,想必也离不开狗。

正所谓,鸡犬相闻,邻里相望,人们礼尚往来,至老死也。

那时的半岛乡下,鸡犬特别多。

鸡不笼养,满地跑,以致今天赢得“湛江走地鸡”之美誉;狗不系绳,村里窜到村外,村外溜上山岭,所到之处,必定先提腿撒尿,再气昂昂地冲向下个新高峰。

在所有的家畜中,狗是最坐不稳的那种:满世界跑、嗅和叫。

——仿佛这滚滚红尘隐藏着数不清的神秘和新奇,值它穷一生的精力去探索。

那时,几乎户户养狗:不是为了看家守院,也不是为了遛达解闷,可能仅仅是你看我养我看你养,于是大家都养。

当然,也有养狗来牧羊或打猎的,但更多的人家是为了养而养。

——反正嘛,狗吃的是屎,至多嘛,是剩饭冷菜,容易养。

雷州有一恒久方言:狗吃屎性不落。

话虽难听,奈何却是狗之禀性。

狗一多,场面就不一样的壮观。

凌晨或暗夜,村子略有动静,灵敏的狗立马发出汪汪的警告,一家汪汪上几秒,其他家的便一呼百应:于是,眨眼功夫,汪汪的狗叫声就响成一片,紧接着,勇猛的几只扑哧扑哧地蹿到巷子来:圆睁双眼,竖起耳朵,东张西望地警戒着什么。

这时候,不知谁家的主人一声喝:“死狗,死狗!村里都是好
人,你乱吠什么呀?”语闭,狗吠应声而收,村子于是”秒“归静谧。

这不系绳的狗,这喜欢吠的狗,这到处乱跑的狗,竟成为我们孩童的好伙伴。

我们常常带狗一起牧羊,山羊在狗的吠声中,总会乖巧地耷拉下脑袋;我们偶尔会带狗上山打猎,手中的石头扔到哪,狗便如箭一般”射“到哪,直吓得躲在冬天密草中的鹌鹑屁颠屁颠地钻了出来,成为我们的的猎物、囊中物、和口中福。

那时的狗,极少咬人,更少闻”疯狗症“之说。

即便真有人被狗咬了,村中的老人也会不慌不忙地取出陈年的大银(古银币),绕着伤口疗刮,刮到四周显出隐隐作痛的血痕后,说声好了没事了。

于是,伤者便伤愈,狗也即刻被原谅。

第二天,人狗又玩成一块。

——只是,伤人事件后,伤者会轻拍狗头,警告说:“你下次再咬好人,我便把你宰了。

”说来奇怪,狗自此便不再咬人,直到老死。

狗死的那天,主人红着眼,把它埋在院子的一角,说下辈子有缘欢迎投胎再来我家呀。

人疼狗,狗便极度的信任和依恋人。

狗一见到主人放工回家,就欢蹦乱跳地跑过来,绕着人的膝下转;主人在家时,狗要么在人的身上蹭个不停,要么卧伏在人身边,一副乖乖的熊模样。

有时,主人为生活懊恼莫名,对狗连吆带喝的,狗委屈着水汪汪的双眼,依依恋恋的,不舍离开。

雷州有一句方
言是“打狗不出门”,是否就指此意?非也。

打狗不出门,特指天气异常糟糕:或又湿又冷又萧条,或刮风下雨难出行。

天公一旦如此不作美,人便无心外出,狗也恋家不走。

狗恋家的事,小时候我见证过:一个阴雨连绵的冬天,为了安静看书,我曾持棒驱赶过自家的狗,想把它关在门外,可无论我怎样唬吓,它都东躲西藏的不走,即便我举木棒打它,它也是闪烁着婆娑泪眼,可怜兮兮地在屋里转,汪汪哀叫着不肯出门。

哎,这天气,真是差到极点,连狗都不愿外出了。

打狗不出门,其原意便指,天气很差。

这方言在今天的半岛生活里,还频繁应用。

霪雨连绵的寒冬,农家刚忙完秋割,这时一家人常边斟酒浅品,边辽望萧瑟的户外景象,半笑半嗔道:“瞧瞧!这鬼天气,湿湿漉漉的,天寒地冻的,打狗都不出门啊。

”立马有声音应道:“是啊。

这天气最适合喝酒啦!”其实。

还有一种情况狗也是不肯出门的。

刚刚生了狗崽子的母狗,会寸步不离窝,不出门。

这个时期的主人,当然不舍得打狗,也尽量不靠近狗窝。

哺乳期的狗妈妈,一副翻脸不认人的模样,任谁靠近,它都异常的警惕:露出一副呲牙咧嘴的凶煞样。

——是啊,舔犊情深,任你来者何人,任你良辰美景外设,又哪里比得上狗娃娃们可爱可亲呢?
这个时候,就算你打死它,狗也不会出门。

上文所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里的“人狗剪影”。

那种人与动物和睦相处
的欢欣场面,今天忆来,令我动容。

遗憾的是,一切已时过境迁,一切已今非昔比:今日死去的狗,被人宰成油腻腻的肉排,悬挂在城镇的大街小巷,引得食客们馋涎欲滴;活着的狗,要么被人关在铁笼里嗷嗷哭泣,要么被穿上人的衣服,拖着粗铁链在街上陪人溜达溜达...... 哎,今天的狗,模样已变得十分的怪异和惊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