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混业理论与实务
(二)中国银行的分业程度
1.第一个层次的分业经营是指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的分离。通过看中国银行的业务内容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为单一的金融业经营。 2.第二层次的分业经营是金融业中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子行业的分离。商业银行、 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只能经营各自的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一个子行业中 的金融机构不能经营其它两个子行业的业务。中国银行的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为银行 自有业务,不涉及其它两个子行业的业务,为分业经营。 3.第三个层次的分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和保险各子行业内部有关业务的进一步分离。 在中国银行业内部,经营长、短期银行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的分离,经营政策性业 务和商业性业务的金融机构的分离;在证券业内部,经营证券承销业务、证券交易业 务、证券经纪业务和证券做市商业务的金融机构的分离;在保险业内部,经营财产保 险业务、人身保险业务、再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的分离等。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模式各有利弊,没有任何一种模式占有绝 对的优势。他们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占有各自的地位,发挥各自的优势。
降低了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避免货币市场的自己直接流 入高风险的资本市场,维护一国的金融稳定。客观上起到 遏制垄断、维护竞争的作用。专业化分工集中在某一特定 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专门从事银行业务、证券管理、资产 组合管理或为大型公司提供融资服务,资源集中,易创品 牌,客户关系简单,透明度高,易于监管。但其也有弊端: 分业经营的经融机构其提供的产品品种单一,难以分散风 险,综合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对于外部市场环境的重大 变动相当敏感,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六)总结
通过看中国银行的各项业务以及分析分业经营模式和混业经营模式可知,现 在金融企业更加侧重与走向混业经营模式。保证企业的发展。但是在实行混 业模式的同时企业也应该注重关注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国际金融经 济的发展。并且密切关注企业内部混业经营模式所带来的弊端,及时更改。
实行混业经营模式是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需要。金融市场有货币市 场和资本市场组成,两者之间及其内部各子市场之间必须通过合理娶到相互 沟通,协调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分业经营。 但我国实现分业经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混业经营是提高经济效益与降低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 行资产结构较为单一,信贷资产举足轻重,而证券资产和其他资产所占比重 很小。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资金实力和盈利能力都存在较大差距, 财务状况令人担忧,风险防范能力较差。业务范围狭小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发 展。实行混业经营,可以使商业银行业务多样化,实现利用内部补偿机制来 稳定银行的利润,从而改善国有银行的财务状况。
Hale Waihona Puke 三.中国银行的混业经营
(
一)混业经营的含义
所谓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企业以科学的组织方式在货币和资本市场进行 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和服务的总称。金融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发展的 大趋势,也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从国内外的情况看,混业经营有诸多公 认的好处,比如:为资金更合理的使用、更快的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助于金融各 个领域之间发挥协同作用,减少或避免拮抗作用;有助于对风险的系统监管等。只有 混业经营才有助于对风险的系统监管。 (二)中国银行混业经营的内容 1.实行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多样化经营所形成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效用 来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多渠道获利;金融行业具有高风险性,而中国银行的业务 多元化,从各个方面都有着手来看属于混业经营模式。 2.金融全球化促使金融机构选择混业经营。中国银行的规模大、业务范围的宽。 3.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混业经营提供了技术支持。以计算机与互联网为特征的信息技术 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金融通讯与金融数据处理成本,中国银行在网络上开设的官网, 通过官网告知客户业务内容,业务更新等一系列的业务。
缺点:
1 、以法律形式所构造的中国银行各个业务相分离 的运行系统,使得业务间难以开展必要的业务竞争, 1、容易形成金融市场的垄断,产生不公平竞争。 具有明显的竞争抑制性。 2 、分业经营使中国银行和证券公司缺乏优势互补, 2 、中国银行过大的综合性导致集团内竞争和内部 证券业难以利用、依托中国银行的资金优势和网络 优势,银行也不能借助证券公司的业务来推动其本 协调困难的问题;可能会招致新的更大的金融风险 源业务的发展。 3 、分业经营也不利于中国银行进行公平的国际竞 争,尤其是面对规模宏大,业务齐全的欧洲大型全 能银行,单一型商业银行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 利地位。
4.金融工程、金融衍生产品等金融创新为混业经营提供了新的通道。20世纪五十年代 以来,金融创新工具和创新组织形式得到极大发展。中国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进军证 券领域,而证券机构则可以通过创建共同基金的形式蚕食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三)混业经营具有两个特征
第一是业务的混合,也就是说任何一个金融机构都可以兼 营所有的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之间的业务是不 分离的;中国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及金融 机构业务相结合,相互互助,保证资金。
可以为客户提供较全面的金融服务,有利于扩大经营范围, 实现规模经济。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降低了单一品种 的风险,分散了经营风险。便于通过多样化经营优势互补、 分散风险、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促进银行业务的创新能 力,提高银行业的竞争力和金融服务效率。其弊端在于: 存在着相当大的管理难度,从事的业务种类过多,面临来 自各方面的激烈竞争,为了设法巩固本机构在每一个领域 的地位,管理与风险控制将更加复杂,需要大量的资源, 并且统一集团内从事存贷、共同基金、咨询、商业银行与 保险等业务部门之间有潜在利益冲突。
《金融混业理论与实务》期末论文
《中国银行的分业经营模式和混业经营模式分析》
上市金融企业——中国银行
一.中国银行
(一)简介 中国银行全称是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hina Limited, 简称BOC),总行(Head Office)位于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号,是五大 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中国银行的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 保险和航空租赁,旗下有中银香港、中银国际、中银保险等控股金融 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为个人和公司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中国银行作为 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 湾及37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主要经营商业银行业务, 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等多项业务。 (二)中国银行的主要业务 中国银行主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个人金融、资金业务、资金 国际业务和金融机构业务等业务。
二.中国银行的分业经营
(一)分业经营的含义
分业经营(Separate Operation)就是指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进行某种程度的“分业” 管制。分业经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的分离,第二个层次 是指金融业中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子行业的分离,第三个层次是指银行、证券和保 险各子行业内部有关业务的进一步分离。
2 、分业经营为中国银行的各个业务发展创造了一 个稳定而封闭的环境,避免了竞争摩擦和合业经营 可能出现的综合性银行集团内的竞争和内部协调困 难问题
中国银行混业经营
1 、中国银行同时从事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和证券业 务,可以使两种业务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做到优 势互补。
2、混业经营有利于降低银行自身的风险
。
五)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利弊分析
分业经营模式也称专业化业务制度,其核心在于银行业、证券业、保 险业、信托业之间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各行之间有严格的业务界限。
混业经营模式是指银行不仅可以经营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如存款、 贷款等,还可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证券承销交易、保险代理等。 实行混业经营模式的金融机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德国是的全能银行, 银行依法从事包括投资在内的,涉及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的各 种金融业务。二是金融控股公司,此形式在美国最为发达和典型。
。
3 、混业经营使中国银行充分掌握企业经营状况, 降低贷款和证券承销的风险。 4 、实行混业经营,使中国银行兼营商业银行与证 券公司业务,这样便加强了银行业的竞争,有利于 优胜劣汰,提高效益,促进社会总效用的上升。
3 、分业经营有利于保证中国银行自身及客户的安 全,阻止银行将过多的资金用在高风险的活动上。 4 、分业经营有利于抑制金融危机的产生,为国家 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是管理的混乱,这种混乱既包括金融机构自身的管理 混乱,又包括监管机构监管的薄弱。金融机构自身管理的 混乱表现在混业经营格局下严重的利益冲突与金融企业内 部的风险传播。
中国银行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对比
· 优点: 中国银行分业经营
1 、有利于培养两种业务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水 平,中国银行既要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不断提高 其专业技能和服务,又要注重于与客户保持长期稳 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