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修订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修订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教学计划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本校特色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中的基础模块专业教程。

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对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各零部件的名称,各零部件的简单构造、工作原理、常见损坏、损坏后的故障现象、常用的检测手段、排除解决方法及综合故障的排查思路,且能够按正规操作要求能熟练地拆装发动机等。

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今后的实际维修中。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能基本达到维修技工(机修工)四级/中技水平,具备一定发动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应付实际维修中的常规保养作业、一级维护保养作业、二级维护保养作业、发动机大修拆装作业等,能排除发动机机械的一般性常见故障。

初步形成解决维修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论知识教学目标:1)发动机的基本知识2)四行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与二行程发动机的区别3)发动机的基本组成4)各组成部件的原理、结构和安装部位5)各组成部件的常见损伤、故障、检测方法和解决手段,及某些部件的维修、拆装注意事项6)依据理论分析某些故障产生的因素及故障的大致排查思路
2、实际操作教学目标:1)能正确选用工具与量具2)能独立完成发动机本体的拆卸与装配作业3)能应用量具测量发动机各机件的配合间隙4)能独立完成教材和课堂规定的实操作业
三、课程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
(一)发动机润滑系统
1、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润滑方式
2、理解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
3、掌握润滑剂的分类和使用
4、掌握机油泵的构造、工作原理、耗损和检测维修方法
5、掌握机油滤清器的工作原理、更换里程及注意事项
6、理解机油冷却器的构造、工作原理
(二)发动机冷却系统1、理解发动机的冷却形式及原理2、掌握水泵的构造、工作原理、耗损和检测维修方法3、掌握冷却液的作用及使用致意事项4、掌握节温器与散热器的构造、工作原理、耗损和检测方法5、掌握冷却风扇的构造、分类、损坏及维修方法(三)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
1、了解汽车燃料的种类及特性
2、掌握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及部分组成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损耗和简单的维修解决方法
3、理解汽油的燃烧特性及空燃比的含义
4、掌握化油器的基本结构、简单的工作原理和检修,以及各部位的调整
5、了解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6、掌握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特点
(四)发动机综合维修1、发动机总装与总检修2、发动机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实习操作教学内容
(一)工具、量具的认识和使用
1、掌握常用工具选用原则
2、掌握常用量具(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内径百分表)的读数及使用方法
(二)气缸压力的测量
1、理解气缸压力对发动机的影响
2、熟练掌握气缸压力测量的方法
3、能够分析排查影响气缸压力的原因故障
(三)冷却系统拆装
1、熟悉冷却系统的组成和水循环路线
2、熟练掌握冷却系统歌部件的拆装
3、掌握冷却液更换的相关注意事项
(四)润滑系统的拆装
1、掌握润滑系统主要机件的拆装要领和调整方法
2、能够正确分析出润滑系统的油路
3、掌握机油更换的相关注意事项
(五)发动机的总装1、掌握保证发动机装合质量的基本条件与要求,熟悉装配技术标准与注意事项2、掌握发动机总装工艺过程及装配方法,正装配发动机,熟练使用装机工具和量具
四、实施细则及建议学时分配
五、教学方法
案例引入、情景式、引导式,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并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考核与评价
(一)考核本课程考试采取模块化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综合能力考核。

一个单元或两个以上单元进行一次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训技能考核,将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与实训技能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作为该模块的考核成绩;将几个模块的考核成绩按课时比例折算得到该课程的考核成绩;再将课程考核成绩与平时作业、实训报告等进行综合评定得到课程总成绩。

理论知识考试采取闭卷笔试或提问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实训技能采取现场操作与答辩相结合的考核的方式。

(二)评价
1.评价原则
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3.如何评价(结合本学科谈谈)
1.在每个新课讲解完后,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同时在下一个课时前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2、实训中,采取小组互评,个人自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从不同层面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到自我价值,培养学生的良好团队合作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