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扩散与固态相变课件

关于扩散与固态相变课件


3. 复合机制 在扩散过程中,当间隙原子和空位相遇时,二者
同时消失,这便是间隙原子与空位的复合机制,如 图。这种扩散一般是在存在费仑克尔缺陷的晶体中
进行。
4. 易位机制
相邻原子对调位置或是通过循环式的对调位置,从 而实现原子的迁移和扩散。这种扩散机制称为易位 式扩散机制。此种扩散机制要求相邻的两个原子或 更多的原子必须同时获得足够大的能量,以克服其 它原子的作用才能离开平衡位置实现易位,因而这 种过程必然会引起晶格较大的畸变,所以实现的可
一个在空位旁边的原子就有机会跳入空位之中,使 原来的位置变为空位,如图。另外的邻近原子也可 能占据这个新形成的空位,使空位继续运动。这就 是空位机制扩散。大多数元素固体的自扩散以空位 扩散为主。在离子化合物和氧化物中也常有这种扩 散。
2. 间隙机制 是原子在点阵的间隙位置间跃迁而导致的扩散,
如图。在间隙机制中,还有从间隙位置到格点位置 再到间隙位置的迁移过程,其特点是间隙原子取代 近邻格点上的原子,原来格点上的原子移到一个新 的位置。前种间隙机制主要存在于溶质原子较小的 间隙式固溶体中,而后种间隙机制主要存在于自扩 散晶体中。
即J=-D(dc/dx) 其中D:扩散系数,cm2/s,J:扩散通量,g/cm2·s
式中负号表明扩散通量的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
可见,只要存在浓度梯度,就会引起原子的扩散,
一、扩散第一定律
Fick第一定律(Fick’ s first law)描述在稳态扩散(steady state diffusion)情况下 ,即各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只随距离 变化而变化. (一定时间内,浓度不随时间变化dc/dt=0)
置换式固溶体中,溶质、溶剂原子大 小相近,具有相近的迁移率,在扩散 中,溶质、溶剂原子同时扩散的现象。
(二)根据扩散方向是否与浓度梯度的 方向相同
1、下坡扩散:是沿着浓度降低的方向 进行扩散,使浓度趋于均匀化。
2、上坡扩散:沿着浓度升高的方向进行扩散,
使浓度发生两极分化。如硅钢和碳钢焊接后热处 理后碳浓度的分布。
四、扩散的分类
(一)根据扩散过程中是否发生浓度变 化
1、自扩散:不伴有浓度变化的扩散,它 与浓度梯度无关。(驱动力为表面能的 降低)
2、互(异)扩散:伴有浓度变化的扩 散,它与异类原子的浓度差有关。
二、互扩散和柯肯达尔效应
3、互扩散和柯肯达尔效应 溶质原子扩散的同时引起溶剂原子的反向扩散--互扩散。
另一平衡位置
二、扩散机理
扩散的微观机制
晶体中的原子以它的平衡位置为中心做晶 格热振动,由于热运动的起伏,总有一些原子 在热振动中能获得足够大的能量,从原来的平 衡位置跃迁到另一个平衡位置。扩散现象正是 这种微观原子迁移的结果。
原子在晶体中扩散的微观机制可以分为 四种:
1. 空位机制
在一定温度下,晶体总会存在一定的空位。
固态扩散的分类—补充
1、按浓度变化 自扩散(self-diffusion) 互(异)扩散(mutual diffusion)
2、按是否与浓度梯度(concentration gradient)一致 上坡扩散(uphill diffusion) 下坡扩散(downhill diffusion)
3、按是否出现新相 原子扩散(atomic diffusion) 反应扩散(reaction diffusion)
能性很小,在扩散中不可能起主导作用。
三、固态金属扩散的条件
一、温度要足够高。 二、时间要足够长。 三、扩散原子要固溶。 四、扩散要有驱动力。 扩散的驱动力是化学位梯度
固态金属扩散的条件—补充
1、温度(T)要足够高。只有T足够高,才能使原子具 有足够的激活能,足以克服周围原子的束缚而发生迁移。 如Fe原子在500℃ 以上才能有效扩散,而C原子在100℃ 以上才能在Fe中扩散
第二节 扩散定律
稳定扩散,是指扩散物质的浓度分布不随时间变化的 扩散过程,使用菲克第一定律可解决稳定扩散问题。
不稳定扩散,是指扩散物质浓度分布随时间变化 的一类扩散,这类问题的解决应借助于菲克第 二定律。
1. 稳态扩散下的菲克第一定律(一定时间内,浓度 不随时间变化dc/dt=0)
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面积的扩 散物质流量(扩散通量)与该面积处的浓度梯度成 正比
扩散的本质是原子的热运动 固态扩散是大量原子无序跃迁的结果。
扩散(diffusion): 物质中原子或分子的迁移现象。
扩散的本质是原子依靠热运动从一个位置迁移到另一 个位置。
扩散是固体中原子迁移的唯一方式。
扩散的基本过程
能量起伏
迁移
热运动的原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从一个平衡位置
获得足够的能量
实现了
原子迁移即扩散
(三)根据扩散过程中是否出现新相分
1、原子扩散:在扩散过程中基体晶格始终保持 不变,没有新相产生。
2、反应扩散:通过扩散使固溶体的溶质组元的 浓度超过固溶度极限而形成新相的过程。新相可 以是固溶体或化合物。特点:相界处产生浓度突 变,突变的浓度正好对应于相中的极限浓度。二 元系的扩散层中不可能存在两相区。
将一块黄铜(Cu-wZn 30%)放一铜盒中,两者的界面用钼丝包扎, 经过高温长时退火后,发现钼丝间的距离缩小了。 黄铜中的Zn原子通过界面向外扩散,铜盒内的Cu原子向黄铜内扩散,且 黄铜内流出的Zn原子数多,而铜盒中Cu原子流入黄铜内较少。 向纯铜的一方流入较多的Zn原子,要建立较多的新原子平面使体积胀大, 产生较多的空位反向流入界面内的黄铜,黄铜内的空位多了。
关于扩散与固态相变
第一部分 扩散
概述 扩散定律 影响扩散的因素
第一节 概述
一、扩散现象和本质
定义: 系统内部的物质在浓度梯度、化学位梯度
应力梯度的推动力下,由于质点的热运动而导致 定向迁移,从宏观上表现为物质的定向输送, 此过程叫扩散
扩散是物质中原子(或分子)的迁移现象,是物 质传递的一种方式。
2、时间(t)要足够长。扩散原子在晶格中每一次最多迁 移0.3~0.5nm的距离,要扩散1㎜的距离,必须迁移近 亿次。
3、扩散原子要能固溶。扩散原子在基体金属中必须有 一定的固溶度,能溶入基体组元晶格,形成固溶体,才能进行 固态扩散。
4、扩散要有驱动力(driven force)。实际发生的定 向扩散过程都是在扩散驱动力作用下进行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