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法侯国越

合同法侯国越

合同法总论第一章合同法与合同概述第一节合同法概述一、合同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一)概念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以商品交换为核心的民事财产流转关系的法律。

(二)调整对象财产关系→动态财产关系(即财产流转关系)1.合同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之特征:(1)主体的地位平等;(2)在形式上表现为合同关系。

2.合同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之种类:(1)商品交易关系;(2)无偿性民事财产流转关系。

二、合同法的特性与意义(一)合同法的性质1.合同法是维护社会一般人在民事交往中预期经济利益的财产法2.合同法是为商品交易提供交易规则的交易法(二)特征1.任意法性2. 统一性和国际性(三)合同法的意义思考题有人说:“在一个熟人社会中,如果一律强调合同与《合同法》来办事,可能给交易双方带来的不是便利而是负担,因为《合同法》是陌生人交易的法律。

”(苏力)对此,你有何评价?三、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一)概述1.合同法原则与民法原则的关系2.有关观点的评述(二)合同自由原则1.合同自由原则的确立2.合同自由原则的内涵(1)缔约自由:是否订立合同,当事人自己做主(2)相对人自由:合同当事人可自由选择相对人(3)内容自由:合同内容由当事人协商决定(4)形式自由:合同采用形式由当事人决定(5)变更或解除的自由(6)其他方面。

3.合同自由的限制(三)诚实信用原则1.诚实信用原则的确立:该原则的最终目的是保持当事人双方利益平衡2.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3.诚实信用原则与《合同法》上的“义务群”(1)合同订立中的先合同义务(诚信原则的延伸)传统民法认为“无合同即无责任。

”合同订立--(附随)--先合同义务--(违背)--缔约过失责任(2)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和从给付义务(具有不确定性)附随义务是保护当事人固有利益不受损害的义务;从给付义务是保证给付利益实现的义务(3)合同消灭后的后合同义务:瑕疵担保责任4、诚实信用原则与合同解释参考法规\合同法.doc(第125条)附:合同解释方法四、合同法的历史发展(一)古代合同法(二)近代合同法(三)现代合同法五、合同法与相关相关法律的关系(一)合同法与侵权法(二)合同法与无因管理法(三)合同法与不当得利法请参见:李开国主编:《合同法》(P16-22)六、我国的合同立法情况(一)概况(二)《合同法》的成功之处1、结束三法并立,实现交易规则统一2、与原来三部合同法中计划经济的影响说再见3、广泛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4、坚持了经济公平、社会公平的原则5、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法和司法时间的经验6、针对经济转轨时期问题提出响应对策(三)《合同法》的不足之处1、应当规定的合同未规定,如旅游合同,劳务合同等2、“无害条文”过多3、出现逻辑和体系的混乱第二节合同概述一、合同的概念(一)语源(二)立法定义参考法规\合同法.doc(第2条)参考法规\民法通则.DOC(第85条)(三)涵义1.广义的合同概念——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2.狭义的合同概念——民事合同或民法合同3.最狭义的合同概念——债权合同思考题:1.《合同法》中的合同是何种意义上的合同?《合同法》中的合同指债权合同,因为我国现有民法理论不承认物权合同,《合同法》规定的身份合同不在起调整范围之中。

2.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四)合同与相关概念1.合同与契约2.合同与有效合同3.合同与协议二、合同的特征1.合同是平等主体之法律行为;2.合同是双方或多方法律行为;3.合同以设立、变更或终止债权债务关系为目的;4. 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参考法规\合同法.doc(第8条)思考题:据《华西都市报》报道,成都市的一名小学生东东与妈妈签订了一份“合同”。

“合同”约定:东东的吃、喝、玩、睡、学习等事项均由东东自己安排并征得妈妈的同意。

社会各界对此褒贬不一。

请你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评价。

三、合同的分类(一)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典型合同与非典型合同)以法律是否规定一定合同名称为标准(二)要式合同(例外)与不要式合同(原则)根据合同是否必须采用特定的形式为标准(三)诺成合同(原则)与实践合同(例外)以合同的成立是否须交付标的物或完成其他给付为标准(四)主合同与从合同根据合同间的主从关系为标准(五)束己合同与涉他合同以是否贯彻合同相对性原则为标准(六)一次性给付合同与连续给付合同以时间因素在合同履行中所处的地位为标准(七)确定合同与射幸合同以合同之效果在缔约时是否确定为标准射幸合同——保险合同,有奖销售(八)本合同与预备合同(九)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以当事人是否互负对待给付义务为标准(十)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以当事人从合同中获取某种利益是否须支付相应代价为标准双务合同都是有偿合同,但单务合同既可能是有偿合同也可能是无偿合同第二章合同的订立第一节合同订立概述一、合同订立的概念(一)概念(二)合同的成立1.概念2.如何判断?(1)一般成立条件①双方或多方当事人: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国家注:此处对行为能力无要求,行为能力关涉合同效力而非成立。

②就必要条款达成合意“合意”:当事人在客观上意思表示的一致;至于主观上意思表示是否一致(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属于合同效力问题。

(2)特别成立条件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

实践合同:物的交付。

参考法规\合同法.doc(第367条)二、合同的形式(一)合同的形式选择明示形式与默示形式法定形式与约定形式1.明示形式与默示形式明示形式:口头形式;书面形式(一般书面形式与特殊书面形式);其他形式默示形式:推定形式(行为);沉默方式(法律明文规定或当事人事先有约定)参考法规\合同法.doc(36条)参考法规\民法通则.DOC(第66条)参考法规\合同法.doc(第171条、第47条、第48条)2.法定形式与约定形式合同的形式规则:法定书面形式;约定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之效力:可为证据效力、成立效力或生效效力,由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法律无规定当事人亦无约定的,应认定为证据效力。

(二)合同的形式与合同的成立参考法规\合同法.doc(第36条、第37条)三、合同的内容(一)合同的条款1.合同条款的一般规定参考法规\合同法.doc(第12条)2.必要条款和普通条款3.格式条款参阅本章第三节。

(1)必要条款(主要条款/成立条款):成立合同必备的条款◆标的和数量条款◆法律特别规定的的必备条款◆合同性质要求的必备条款◆当事人要求的必备条款(2)普通条款(一般条款)◆通常条款:根据法律或交易习惯确定,无需当事人协商即当然成为合同内容。

如瑕疵担保条款、“买卖不破租赁”条款等。

◆偶尔条款:不经当事人协商就不能成为合同内容的条款。

(二)合同权利与合同义务1.合同权利2.合同义务(1)给付义务主给付义务:债之关系固有的,比备并决定债之关系类型的义务。

从给付义务:为了准备、确定、支持以及完整的履行主给付义务而存在的义务(2)附随义务:在合同履行中,基于诚信原则而使当事人负担的,以保护他人人身、财产利益为目的的通知、保护、保密的义务义务是整个债法体系中的主线主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的区别:1、对债之关系的地位,作用不同2、确定性以及发生时间不同3、目的不同:给付义务在于实现债权的给付利益,附随义务在于保护债权人的固有利益4、可诉性不同5、是否有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同从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的联系:1、地位,作用类似2、都具有不确定性3、法律规定方法相似从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的不同:1、目的,作用不同2、不确定性程度不同:从给付义务的不确定性<附随义务的不确定性3、可诉性不同:从通过诉讼可以要求对方履行,附只能要求赔偿4、违反以后的法律后果不同:违反附是对固有利益的赔偿,违反从则是对给付利益的赔偿第二节的方合同订立式一、概述参考法规\合同法.doc(第13条、第38条)二、要约(一)概念和要件参考法规\合同法.doc(第14条)1.特定人的意思表示2.以缔结合同为目的(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3.内容具体确定(包含合同必要条款)(二)性质意思表示/准法律行为。

其法律拘束力是法定的,而非要约人的意思表示决定的;不同于法律行为,亦不同于事实行为。

(三)要约邀请1.含义与性质参考法规\合同法.doc(第15条)概念:指当事人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性质为事实行为。

2.主要形态(1)寄送的价目表(2)拍卖公告(3)招标公告(4)招股说明书(5)商业广告(要约邀请或要约)思考题:下列商业广告属于要约还是要约邀请?1. 星期六上午九点 / 重百回兴店/三件全新皮大衣 / 价值近100元起 / 只卖一元 / 欢迎惠顾2. 星期六上午九点 /重百回兴店/一件黑兔毛政法牌女用披肩 / 美丽飘逸 / 价值139元 / 只卖一元 / 先来先买争议问题:下列行为的性质?1.商品标价陈列要约;但商店临街橱窗里的商品陈列,主要功能在于广告,应定性为要约邀请。

2.自动售货机的设置要约(但以售货机中存在有关种类的货物为前提)。

3.公共事业行为客运站的设置:要约邀请;出租车停车候客:要约邀请注意:根据有关规定,在公共事业领域实行强制缔约,但这仅仅限制有关主体承诺的权利,而未影响对有关行为性质的认定。

区分要约与要约邀请的方法:1、根据法律规定区分2、根据当事人的意愿区分3、根据意思表示是否包含了合同主要条款来区分4、根据交易习惯区分5、考虑其他情况(四)要约的法律效力1.要约开始生效的时间投邮主义(发信主义)到达主义(受信主义)参考法规\合同法.doc(第16条)2. 要约法律效力的内容(1)对要约人有法律约束力(形式约束力)(2)对受要约人有法律约束力(实质约束力)(3)要约的撤销与撤回参考法规\合同法.doc(第17-19条)3.要约法律效力的存续期间参考法规\合同法.doc(第23条)合理时间:由要约人到达受要约人的时间、受要约人必要的考虑时间、承诺到达要约人的时间等因素决定。

有时还要考虑罢工、交通中断等因素。

要约在未生效之前,存在撤回问题;在生效之后,就只存在撤销撤回的相关规定:1、撤回指对已经发出但尚未生效的要约,阻止其生效的意思表示2、撤回要约的通知应早于要约或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3、拍卖中,竞买人的应价要约不得撤回撤销的相关规定1、对已经生效但未获承诺的要约,消灭其法律效力的行为2、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3、(《合同法》第19条)(五)要约失效参考法规\合同法.doc(第20条)1.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2.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3.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4.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默示拒绝)。

思考题:1.作为要约人或受要约人的法人绝对消灭,要约是否失效?自消灭时失效。

2.作为要约人或受要约人的自然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要约是否失效?要约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不影响要约的效力;但要约中含有或可推出明显反对意思的,以及受要约人知悉要约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的,例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