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大学《旅游心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旅游心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046)《旅游心理学》网上作业题答案1:第四次作业2:第一次作业3:第五次作业4:第二次作业5:第三次作业6:第六次作业1:[填空题]1、旅游心理学就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旅游活动中人的和的科学。

2、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是,二是4、是一门能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5、在实际的运用中,问卷法可分为___ _型问卷和__ __型问卷两种。

6、在旅游活动中、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常见心理定势有:、、和刻板印象。

7、是人的旅游行为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在人的大脑中的一种超前的反映。

参考答案:1、(心理活动,行为规律)2、(客观现实)3、(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4、(心理学)5、(封闭、开放)6、(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7、(旅游目标)2:[判断题]1、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行为是外显的,外显的行为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所支配,所以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心理,不研究人的行为。

参考答案:错误1、(心理活动,行为规律)2、(客观现实)3、(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4、(心理学)5、(封闭、开放)6、(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7、(旅游目标)3:[判断题]2、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

参考答案:错误1、(心理活动,行为规律)2、(客观现实)3、(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4、(心理学)5、(封闭、开放)6、(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7、(旅游目标)4:[判断题]3、旅游需要是旅游行为最基本、最核心的动力因素。

参考答案:正确5:[判断题]4、人们常把英国、法国、德国等视为欧洲游览区,这主要是旅游者运用了知觉整体性原则中的相似性原则。

参考答案:错误6:[判断题]5、长期生活在复杂性的生活环境中容易造成人心理上的"恐惧”。

参考答案:正确7:[判断题]6、旅游目标的清晰度主要取决于人们对其意义的理解程度。

参考答案:错误8:[单选题]1、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A:人脑B:客观现实C:社会实践D:社会条件参考答案:A9:[单选题]3、按需要的起源划分,人和其他动物所共有的需要是()A:社会需要B:自我实现需要C:生理需要D:享受需要参考答案:C10:[单选题]2、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行为的动力源泉是()A:能力C:客观现实D:需要参考答案:D11:[单选题]4、旅游活动的主体是()A:旅游从业人员B:旅游者C:旅游企业管理人员D:旅游开发商参考答案:B12:[单选题]7、人们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A:知觉B:感觉C:思维D:记忆参考答案:B13:[单选题]5、旅游业成败的关键是()A:旅游开发行为B:旅游服务行为C:旅游消费行为D:旅游管理行为参考答案:D14:[单选题]6、旅游消费行为的"侦察兵”是旅游者的()A:思维B:感觉C:知觉参考答案:C15:[单选题]10、马斯洛认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A: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C:社交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参考答案:D16:[单选题]9、马斯洛认为一个人的所有需要中最重要的需要是()A:安全需要B:生理需要C:社交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参考答案:B17:[单选题]8、人的认识过程的最高阶段是()A:思维B:感觉C:知觉D:想象参考答案:A18:[单选题]11、人的生理需要的社会保障是()A: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C:社交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参考答案:A19:[单选题]12.旅游消费行为的直接动力是()A:旅游需要B:旅游目标C:旅游动机D:旅游态度参考答案:C20:[单选题]13、目前大都市和工业化社会中生活的人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动机是()A:文化动机B:焦虑动机C:健康动机D:宗教动机参考答案:B21:[单选题]14、选择故地重游或去著名旅游区的旅游者是为了满足其()A:单一性需要B:稳定性需要C:多样性需要D:享受性需要参考答案:A22:[单选题]15、在旅游动机系统中被研究者称为"推力”的是()A:目标类旅游动机B:情感类旅游动机C:经济类旅游动机D:心理类旅游动机参考答案:D1.答:“客人就是上帝”是对客人的最高尊称,服务员要真正做到尊重上帝就必须对上帝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上帝总是对的”或者说“客人总是对的”这并不是对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作的判断,只是对旅游服务员对客服务提的要求。

“客人总是对的”常使某些服务员觉得不能接受,认为客人对也是对,不对也是对,服务员不对也不对,对也不对。

当然如把“客人总是对的”这话当成是对客现存在的事实所作的判断,那就会怎么也想不通。

必须指出的是它并不是对客观存在的事实作的判断,只是对服务应如何对客服务提出的要求,只表示服务员对客人的尊重。

这并不意味着“服务员总是错的”,而是“在客人不对自己对”时,要求服务员把“对”让给客人。

同时要求服务员不要说客人不对,也不要与客人争输赢。

(2)上帝是平等的。

每一位客人都是上帝的化身,不论他们地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少、权力的大小、相貌的美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在人格上,他们都是平等的。

我们在为他们提供服务时应一视同仁,他们的要求只要是对的,都应受到尊重。

(3)明确角色关系―正确理解客我之间的“平等”和“不平等”。

A “平等”的含义是“相互尊重”也就是客人和服务员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他们的不同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

他们应得到尊重,客人不应看不起服务员,服务员也不能怠慢客人。

B 但服务员不可能与客人平起平坐。

因在服务过程中他们扮演了各自不同的社会角色。

客人有权利要求服务员为自己提供服务,而服务员有义务按照客人的要求为他提供服务,只要客人是正当的、合理的要求,服务员就不能拒绝。

从这个意义上说客人与服务员不能平起平坐。

C 同时也不能把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与人混为一谈。

当人们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来往时往往不能平起平坐,显示出不平等,但这并不是说扮演角色的人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是平等的。

所以说服务员和客人之间他们在社会角色上是平等的,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都应相互尊重。

2、在旅游服务过程中,投诉是不可避免的。

引发客人投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自尊心受到伤害、人格受到侮辱、服务水平低,服务态度差等。

从旅游投诉的原因中,可以看出旅游投诉具有明显的心理特征,具体为:求尊重的心理、求发泄的心理、求补偿的心理、求保护的心理。

求尊重和求发泄的心理,主要属于精神方面的内容,而求补偿的心理则主要属于物质方面的内容。

旅游工作者应该记住:接待客人投诉的过程也是向客人进行补救性的心理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必须耐心而诚恳地接待客人的投诉。

旅游投诉处理的原则是:(1)热情接待:经验表明,旅游投诉接待是否热情,是否重视,是能否妥善处理旅游者投诉的基础。

(2)耐心倾听:鼓励对方把事情经过说出来,决不要打断对方的诉说,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为客人着想。

(3)书面记录:必要的书面记录既可以让投诉者感到他的意见得到重视,同时也可以让旅游者急躁的情绪因记录速度的放慢得到缓解和放松。

(4)保持冷静:做一个“忠实”的听众,不要过多地打断插话,更不要轻易地分辨、反驳或顶撞客人,即使客人态度蛮横,出言不逊,也要以容忍的态度保持冷静。

(5)恰当处理:旅游者的投诉一定要有个结果,不论是当场的结果还是等真相弄清后的结果,恰当是重要原则。

只有处理恰当,投诉者才会愤愤而来,满意而去。

具体来说,处理投诉的步骤是:(1)耐心倾听,弄清来龙去脉:少讲多听,多保持沉默,不要打断对方的讲话;控制情绪,保持冷静。

设法使交谈轻松,让投诉人感到舒适,消除不安情绪。

(2)立即向客人认错、表示道歉:不论客人是对是错,应先诚恳地道歉,消除客人的怨气。

因为与客人争吵时绝对不会取胜的。

(3)对客人表示安慰和同情:对客人表示安慰和同情,使抚慰投诉者已经受伤的心灵的最好办法,也是把他的注意力引向解决问题而不是拘泥于令人烦恼的细节和令人沮丧的情绪的唯一途径。

(4)抓住申诉的核心内容:旅游工作者应倾听客人的陈述并正确理解客人讲的话,抓住客人申诉的核心,并将申诉内容提纲挈领地总结和重复一下,看是否与客人的申诉相一致。

(5)采取积极的行动,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处理好客人的投诉,让失望的客人能得到满意的回答。

(6)妥善解决问题,继续服务:问题解决后,要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和最后结果用书信、便条或电话通知有关客人,要确保诺言的兑现,并追踪一下,确定客人是否真正满意了事情的处理结果。

同时,感谢客人的谅解和协作,继续为其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7)事后总结,做好记录: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加以改进,才会使服务质量大大提高,避免投诉,增强满意度。

3、(1)建立坚强的领导班子,(2)创立有利的群体环境和良好的交往氛围,(3)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4)提高群体成员的自我修养。

4、(1)对差异加以改进:A、重视培养和塑造员工的优良性格,B、提供提高员工能力的条件,C、引导员工提高自己的气质修养(2)根据员工的个性特点分配工作:A、能力和工作匹配;B、根据员工的气质类型,安排适合他们的工作,注意不同类型的搭配;C、性格和工作的匹配;D、考虑员工的兴趣,进行工作安排。

23:[单选题]16.朝圣体现的旅游动机是()A:健康类动机B:自我实现类动机C:社交动机D:寻求精神价值动机参考答案:D24:[单选题]17、旅游动机产生的两个必备条件是()A:个人收入和闲暇时间B:旅游商业环境和个人社交环境C:旅游需要与外界刺激D:信息与学习参考答案:C1:[论述题]1、你怎样改变消费者的旅游偏好2、试论改变人们态度的方法3.如何正确理解"客人就是上帝”的思想?4、联系旅游者的实际,说明个性结构中的三种自我状态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参考答案:2:[多选题]5、文化冲突对旅游者带来的冲击,一般分为三个阶段:()A:不适应阶段B:强烈冲击阶段C:反抗阶段D:适应与协调阶段E:不适应和恢复阶段参考答案:BDE3:[多选题]4、影响人们旅游行为的参照群体有()A:家庭B:文化群体C:社会阶层D:宗教群体E:非正式群体参考答案:ABC1、(1)提高产品属性的突出程度,也就是提高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重要性。

(2)加大宣传的力度,让旅游者相信所提供的旅游产品确实可以带给他们需要的利益。

2、答:(1)、更新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形象(2)、改变知觉(3)、引导参加旅游活动(4)、输送新的知识和信息。

(5)、激发潜在旅游动机3.答:(1)、"客人总是对的"并不是对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作的判断,只是对服务员的一种要求。

(2)、客人是平等的(3)、正确理解客我之间的平等和不平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