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实验(精)
下图为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结构图,其基本结构有三大部分: 1)齿轮、 轴及轴承组合;2)箱体; 3)减速器附件
• 减速器的基本结构 1-箱座2-箱盖3-上下箱联接螺栓 4-通气器5-检查孔盖板6-吊环螺钉 7-定位销8-油标尺9-放油螺塞 10-平键11-油封12-齿轮轴13-挡油盘 14-轴承15-轴承端盖16-轴17-齿轮18-轴套
2、实验系统的组成
实验台外观如图1所示。
图1
如图2所示,实验系统主要包括如下部分: (1)带传动机构;(2)主、从动轮转矩传感器;
(3)主、从动轮转速传感器;(4)控制盒(数 据采集箱 );(5)个人电脑;(6)打印机。
带
主、从动轮转矩传感器
传
动
机
构
主、从动轮转速传感器
微机接口
单 片
主、从动轮转矩显示
实验一
带传动实验
一、实验目的
• 1. 了解带传动的基本原理,并观察、分析 有关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等重要物理现象;
• 2. 了解转速、以及扭矩的测量原理与方法; • 3. 绘制带的滑动曲线及传动效率曲线。
二、实验系统
• 本实验台机械部分,主要有两台直流电机组成,其中一台作为原动机, 另一台则作为负载的发电机。
2.拆开箱盖,观察齿轮、轴的结构特点及齿轮在轴上如何定位。 3.确定齿轮副的润滑形式。 4.通过对轴承结构的分析,了解其结构特点,明确如下问题。 ①轴承的受力情况如何?为什么采用该形式轴承?为什么这样布置? ②是否要调整轴承的间隙?如何调整? ③轴承盖的形式,结构。 ④如何保证轴承的润滑?采用哪种润滑剂? ⑤采用了何种密封装置? 5.分析减速器其它部分(螺栓凸台,吊耳或吊环,加强筋,箱体结合面,
2.分析并测绘轴系部件,画出轴 系部件。
3.编写实验报告
实验
已知条件
题号 齿轮类型 载荷 转速
示意图
轻低 小直齿轮
中高
中低 大直齿轮
重中
轻中 小斜齿轮
中高
中中 大斜齿轮
重低
轻低 小锥齿轮
中高
轻低 蜗杆
重中
四、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复习轴的结构设计及轴承组合设 计等内容。 2.观察与分析轴承的结构特点。 3.绘制轴系装配示意图或结构草图。 4.测量轴系主要装配尺寸(如支承跨距)和零件主要结构尺寸
1、熟悉并掌握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功用、工艺要求和装配关系 2、熟悉并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法 3、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调整方法,了解润滑和密封方式
二、实验设备
1、组合式轴系结构实验箱 2、测量及绘图工具(绘图工具学生自备)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给每组 指定实验内容(圆柱齿轮轴系,小圆 锥齿轮轴系或蜗杆轴系分析)。
(支座不用测量)。 5.拆卸轴系部件,恢复原状,整理工具,实验结束。 6.根据装配草图和测量数据,绘制轴系部件装配简图。
(这一步可简略,酌情) 7.编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中应注意观察与思考的几个问题
1、观察不同类型轴承的外形和结构特点,轴承代号的标识; 注意轴承的固定、装拆、间隙调整等问题;
2、注意轴的支承方式(如:两端单向固定;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 3、轴上零件的定位结构或定位零件(如:定位台阶、弹性挡
力的作用,带两边出现拉力差异,绕进主动轮和绕出主 动轮的一边的拉力从F0增大到F1,绕出主动轮和绕进被动 轮的一边的拉力由F0减小到F2,F1作用的边称为紧边,F2 作用的边称为松边
设环形带的总长度不变,则紧边的拉力的增量F1-F0 应等于松边拉力的减小量F0-F2。
即F1Βιβλιοθήκη F0=F0-F2则 紧边与松边之差称为带传动的有效拉力,即圆周 力等于F=F1-F2。
底座面及螺栓分布,通气螺栓,放油螺栓,油标,观察孔等)的结构 特点、用途及优缺点。 6.分析如何调整齿轮啮合。 7.分析轴上零件的装配顺序。
四、实验要求
1.给出总传动图并在图上标明各齿轮的齿数、旋向 及各级传动比。
2.给出分析结果 如轴承类型,轴承润滑方法,轴 承轴向间隙的调整方法,上下箱体结合的联接螺 栓数,箱盖和箱座吊耳(环)及加强筋的数量, 上下箱体之间的定位销的布置,观察孔、启盖螺 钉、通气螺栓、放油螺栓及油标的布置和作用等。
三、注意事项
• 1.打开程序界面,在菜单栏下的一排按钮中,“加速”、“减速”以及 “停机”按钮与控制盒前面的相应的薄膜开关功能一致。
• 2.若显示数据失常且无法消除,可正常关闭机器后重新开启试验台重做 实验即可。
• 3.启动电机之前,应关闭负载(即将试验台前面的9个按钮全部弹出)。 • 4.实验数据可保存为电子档。
减速器的基本构造
• 齿轮、轴及轴承组合 小齿轮与轴制成一体,称齿轮轴,这种结构用于齿轮直径与轴的直径 相关不大的情况下,如果轴的直径为d,齿轮齿根圆的直径为df,则 当df-d≤6~7mn时,应采用这种结构。而当df-d>6~7mn时,采用齿 轮与轴分开为两个零件的结构,如低速轴与大齿轮。此时齿轮与轴的 周向固定平键联接,轴上零件利用轴肩、轴套和轴承盖作轴向固定。 两轴均采用了深沟球轴承。这种组合,用于承受径向载荷和不大的轴 向载荷的情况。当轴向载荷较大时,应采用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 轴承或深沟球轴承与推力轴承的组合结构。图中,轴承是利用齿轮旋 转时溅起的稀油,进行润滑。箱座中油池的润滑油,被旋转的齿轮溅 起飞溅到箱盖的内壁上,沿内壁流到分箱面坡口后,通过导油槽流入 轴承。当浸油齿轮圆周速度υ≤2m/s时,应采用润滑脂润滑轴承,为 避免可能溅起的稀油冲掉润滑脂,可采用挡油环将其分开。为防止润 滑油流失和外界灰尘进入箱内,在轴承端盖和外伸轴之间装有密封元 件。
带传动实验台加载原理
本实验台由两台直流电机组成,左边一台是直流电动机,产生 主动转矩,通过皮带,带动右边的直流发电机。直流发电机的输出 电压通过面板的“加载”按键控制电子开关,逐级接通并联的负载 电阻。
计算公式为:
1.
P2 P1
T2n2 T1n1
η(%)
ε (%)
式中T1,T2分别为主动轮和被动轮上的转矩 n1,n2分别为主动轮和被动轮的转速
• 原动机的机座设计成滑动结构,用扳手拧紧螺纹拉杆即可改变带传动 中心距,从而改变张紧力。
• 两台电机的转速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由此可获得必须的转速 信号。
1、皮带传动原理
1.1 带传动的分析
预拉力促使带与轮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使得轮
子转动时带动皮带传动。两皮带轮静止时,带各处的拉 力 都等于预紧力F0。传动时,由于带与轮子表面间摩擦
2.
n2 'n2 n2 '
n1 n2 n1
T2
式中 n2 为从动轮实际转速
n2 ' 为从动轮理论转速即假定带传动没有滑动时的转速,由于本试验中两轮直径相等
n2 ' n1d1 / d2 n1
3.求所曲线
T2 和 T2
测试软件界面
实验二
轴系结构分析与拼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参考图
实验三
减速机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 通过对拆装用减速器的拆装和分析,达到了解其 中各零件的结构、用途及减速器的装配、调整、 润滑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拆装用减速器 2.扳手两把,游标卡尺一把,长直尺一把 3.铅笔,橡皮,三角尺(自备)
三、实验步骤
1.拆卸减速器前,观察其外形,外露零件的相互位置,判断减速器属于 哪种类型。
• 4.界面有4个区域,最下面的区域为数据显示及曲线生成区域,点击菜单 栏下的“采集”按钮,待数据稳定后点击界面最下面的区域中的“采点” 按钮,这时采集到第一组空载数据同时相应的数据点出现在这个区域中。
• 5.按下试验台前面的9个按钮中的任意一个,这时加载一次,用第4步中相 同的方法采集相应的数据。
三、实验操作步骤
• 1.关闭负载(即将试验台前面的9个按钮全部弹出),打开控制盒后面的 电源开关。
• 2.按控制盒前面的“加速”薄膜开关,每按一下电机转速提升一级,将电 机转速调到400~500rpm之间(450rpm左右),如转速过高可按控制盒前 面的“减速”薄膜开关调低转速。
• 3.打开相应程序,点击“工具”菜单,再点击“选项”子菜单,将滤波系 数改为恰当值如“12”或其他,在以后采集数据过程中可随时调整滤波系 数。
六、实验报告
• 内容包括 1.总传动图: 2.减速器分析:(重点是减速器结构特征的分析)
注:可以比较一下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中展开式、 分流式及同轴式的各自特点及应用(选做) 3.所选轴系的测绘及分析结果:(选做)
二级齿轮减速器
单级齿轮减速器
蜗杆减速器
减速器
减速器
减速器的基本构造 。 • 减速器主要由传动零件(齿轮或蜗杆)、轴、轴承、箱体及其附件所组成。
• 6.不断加载(按试验台前面的按钮),不断采集相应的数据,数据与生成 的曲线同步产生,当采集到足够多的点时最终曲线生成。
• 7.数据采集过程中,如有采点时机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异常点则可点击“除 异”按钮(在“采点”按钮下方),将刚才异常点抹去后可重新采点。
• 8.采点结束后,点击 “停止采集”按钮(在“采集”按钮旁边),将载 荷全部卸掉(即将试验台前面的按钮全部弹出),按控制盒前面的“停止” 薄膜开关,最后将控制盒后面的电源开关关闭。
机械设计实验
淮阴工学院机械系
前言
机械设计实验是理论学习基础上的一 个极其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可以使 学生加深对《机械设计》课程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实验基本内容包括: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内容等。
实验项目
带传动实验 轴系结构分析与拼装实验 减速机拆装实验 机械系统创意组合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