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本的中小学教育:那是成为世界强国的根本(转贴)我写了篇《在加拿大体验教育公平》,看的人不少。
刚看到新语丝上的《我看到的日本中小学教育》也包含有这个内容。
作者的女儿在那里上小学,也是他从实际中的得到的认识。
全文转发在下面以供借鉴。
我看到的日本中小学教育作者:违章我的女儿在日本上小学,我有必要将日本中小学教育情况介绍一下,供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时参考。
也让大家明白为什么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根本原因。
1. 就学率100%:在日本全境不分地区,种族,国籍,性别,必须接受免费中小学教育,其中包括教材费,设施费。
不向孩子的家长收取分文。
这就很自然保证了中小学就学率100%。
2.教育的目标:科学家的头脑,艺术家的气质,运动员的身体。
学校除了学习科学知识以外,为了保证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学校提供廉价营养午餐,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可以申请免费(如4口人的家庭年收入在500万日元以下)。
小学低年级几乎每天都有体育课,高年级每周也有2-3次体育课。
课后还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活动。
每年学校开一次运动会,每个孩子都是运动员,家长是啦啦队。
现在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这跟他们的中小学的体育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为了使每个孩子接受音乐教育,雅马哈公司特制了几种廉价的简易吹奏乐器,即让孩子接受了音乐教育又提高了孩子们的肺活量。
每年学校要为家长和附近的居民开一次发表会,每个孩子都要登台表演各种节目。
3.教育的平等性:中小学不分重点与非重点,学校的设备全国统一标准,即山区的小学的设备和东京都内的小学的设备是一样。
每个孩子就近入学,每个年级分两个班,每班20到30人左右。
每所学校都有一栋教学楼,一个体育馆,一个运动场,一个游泳池。
日本私立中小学很少,收费很高,国家不鼓励发展私立中小学。
老师和校长5年轮换制,既5年后到其他学校工作,这样避免形成实质上重点学校。
为了保证智力障碍儿童的上学,每所小学设有向日葵班,保证他们的教育。
中学时这些智力障碍的儿童进入各个行政区设立的学校进行特殊教育。
4.教育经费来源是什么呢?是富人的税收。
我这里强调是高收入者的税收,而不是摊派。
收入越高纳税越多,这样就保障了教育的经费问题。
通过税收的调节,减小了贫富差距,使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全体中小学教师是公务员,工资由国家包下来,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投入孩子们的教育。
我想补充的是,教育是日本成为强国的根本原因,中国人中的有识之士在甲午战败后就有认识了,所以有严范孙倾家产办南开学校。
捐资兴学成为社会风尚,还有地方集资,像石室中学得到成都府各县拿出部分学田的支持,故曾有成属联立中学之名,简称“联中”。
戊戌变法失败后,百日维新推行的新政都被取消,惟独设立京师大学堂一项被保留,光绪二十八年(1902)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的桐城派大师吴汝纶,以中国没有办过新式学堂,便到打败了中国的日本去取经,拜访了许多教育界的人士,并将他们的经验之谈记录下来,准备用于京师大学堂的建设。
但吴汝纶虽是古文大师,却是赞成变法的,时已重新掌权的顽固派对他不放心,在他的随行人员中派有密探,随时将他在日本的言行打小报告到北京。
得知他准备学日本搞改革,便欲等他回国整治他,幸有人给他通风报信,于是回国途中半道就告病回老家去了,没能付诸实践,仅能留一本书中,书名《东游丛录》,在日本印的,几个月就印出来了,速度很快,但京师大学堂的改革则到蔡元培出任校长时才从官僚的学堂改成现代的大学。
这里谨将《东游丛录》中几条到今天也有意义的日本人的谈话抄录于下:吾于贵国事,初未研究,故不甚了了,深恐言之未当。
兹承辱临,姑眼言我邦开化之小史而已。
日本文明之起源,萌蘖于三百年前。
自美人扣关,启衅长崎,为吾邦人动荡觉悟之基,盖养全国之知识,究以普通学为先。
下走常研究于斯,尤以文学理学为断。
文学所包甚广,以历史占大部分,唤醒痴人,鉴戒万古,裨益后来,,厥效匪渺,世人诋为空文决非(石高)论。
理学则析造化之奥蕴,辟天地之秘藏,最足以析人之秘,亦最足以坚人之信,欧美各国之富强未始非理学之所致也。
尝读贵国书籍中,巫医并称。
巫者虚妄无经;医者,积种种学理以成之者,两者天壤于隔,乌得相提并论,此亦无理学思想之一证,苟稍解理学,鲜有不能辨别者也。
故常人之宜知普通学,迫如水火菽粟之不须臾容缓也。
(《东游丛录》函杂笔谈,页九十八至九十九。
)数学博物物理化学四者,古来东方国人之未曾考究者,而今日之时局,万不可忽者也。
贵谕称此种学科为西学,恐误,是唯经西人考究以明于世耳。
其理则天地固有之理,而世界万国之所通有,决非西人之宜私者也,是故贵邦学堂教习之,则贵邦之学也。
倘单称之西学,责恐致贵邦人有疏斥此等学科之心。
此事虽是末节,当学堂设施之初,最要考虑者也。
(《东游丛录》函杂笔谈,页百十六至百十七。
)封建之制久行于弊邦。
...加之德川氏专奖励孔孟朱氏之学,童儿八九岁,读书先自四书始,道义之学渐盛,而格物致知之学逐日衰落。
中等以上国民,开口则曰天下国家,而不知天地为园。
坤舆长转者比比然也。
甚至不知分厘合为银两,数理之念全空者,窃为贵帮人今日尚有此弊。
盖孔孟以来数千年,人讲道德文艺,无形之学,次第兴起,其美其妙或有驾欧美而上之者,所惜者格物数理之学,比之泰西,犹幼童之于巨人,萌蘖之于松柏也。
蔽邦深有猛悟,上下一心,学泰西之学,究数理格物之艺术,贵邦现将大兴学政,正宜及时补救,究心于格物致知之学焉。
(《东游丛录》函杂笔谈,页百三十五至百三十六。
)他们说的理学就是科学,认为是“天地固有之理”,不赞成就看成是“西方之学”,是人人都该学的。
事实就是如此。
而今天的中国却还有人热中于硬要将科学分东西,亦即中西,而观其所为,不过是要把中国土产的怪力乱神等“科学外理论”或“类科学”打扮为科学以欺世惑众而已。
还有一段也很有意思。
宜禁读稗官小说谈豪侠事迹大凡教育之目的,不在养豪杰,在养常识之士也。
按贵国人喜豪侠之谭,是以三国史、汉楚军谈及传记小说,多豪侠不羁磊落以为多焉。
读之则快,而扰乱少年之心,决非少矣。
(《东游丛录》函杂笔谈,页百二十九至百三十。
)禁不是个办法,但他说的“贻误青年,其迹甚明”,是有案可证的。
二十多年前,我去北京图书馆查找《东游丛录》,目录上有没有书,但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社会科学)找到了,复印了十几页,可惜没有全部复印,因为这书一般很不容易看到了。
我发现这位古文大师的思想比今天某些受过新式教育的学者进步,大概是因为否定只否定在这些学者身上起了作用,进入到“后现代”便又转回去了,而中国需要的仍是现代化摘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多年间,作为战败国的日本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其教育也在随之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
考察日本的中小学教育,分析其教育的特点与不足,对中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日本中小学教育启示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和教育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全面推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中国制定了以加强素质教育为重点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多年间,作为战败国的日本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其教育也在随之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
考察日本的中小学教育,分析其教育的特点与不足,对中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一、发展面向21世纪的教育,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近代日本教育百十余年的历史就很好地想我们说明了教育本身现代化的必要性和艰难性。
1872年就开始了近代化历程的日本教育,由于没有注重自身的近代化,最后沦为军国主义的工具,将大量善良和无知的青少年培养成杀人工具送上了战场。
在上世纪末的经济危机风暴中显露了其脆弱性。
于是再次向人们提出了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古老又新颖的问题。
日本是我们的近邻,从19世纪70年代起,日本民族开始觉悟到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通过一个多世纪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成功的日本的教育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了日本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和文化水准。
日本文部省在80年代中期以来的教育改革的基础上,陆续发表了面向21世纪的日本教育改革的目标。
平成8年7月19日,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展望21世纪我国的教育的理想目标”的答辩中,明确地提出了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方向,强调在“宽松”的环境中培养“生存力”,即“今后的儿童需要的是无论社会如何变化,都能自己发现课题、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主地判断、行动,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及能力等”的培养,将成为日本教育改革的重点,也体现了日本教育的新学力观。
尽管没有“素质教育”的明确说法,但是从其内容上来看,与中国“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相同之处。
在这一教育改革方针的指导下,从1997年起,日本开始制定了《教育改革计划》,以后每年都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及发展形势进行修订,逐渐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日本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
为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的要求,注重培养个性,完善生涯教育,学校教育多样化、弹性化,高等教育个性化、高度化等,将成为日本新世纪教育改革的重点。
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01年1月25日发布的《21世纪教育重生计划》中,明确地提出了新世纪日本教育改革的七个战略重点:通过通俗易懂的教学提高基础学力,通过多种多样的服务、体验活动养成感情丰富的日本人,完善可以愉快安心学习的学习环境,创建受家长、地方信赖的学校,培养“教育‘内行’的教师”,推进世界水准的大学建设,确立与新世纪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完善大学的基础设施。
因此,必须承认教育的独立性,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于人的发展,不在于其他,至于其他都是教育在完成自身的目的后的副产品,不能跃过教育的现代化,用手段的现代来取代教育本身的现代化。
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工程,百年树人,需要认真地,坚持不懈的努力。
不能有半点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
更不能幻想教育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财富回报。
日本成功的经验在哪里?通过对日本教育的研究和分析,感觉首先对基础教育,日本是抓的很紧,而且经过反复摸索实践,积累了很多经验,当然也有其不足和教训之处,这些对我国今天的基础教育改革或是明天的基础教育的设计,都不无参考价值。
二、要做到立法严谨,执法坚决,依法治教1984年8月,中曾根首相设立临时审议会。
经过3年多的研究和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发表了4次咨询报告,探讨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原则等,成为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各级的职责都由法律明文规定,一目了然。
法律形成体系,法令执行细则、实施条例等环环紧扣,面面俱到,避免了人们在执行过程中任意曲解。
不仅要制定和完善法制体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人们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有法不依,甚于无法。
特别是政府部门的公务员,更要严格守法。
政府部门按照法律行事,老百姓依照法律对其进行监督。
如果发现有违反或不执行的,都属于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