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方案
规划目标
合理进行村庄各类建设用地的布局。 根据上位规划要求,落实村域内过境交通的路网建设。同时结合村庄发展,合理规划村 域内道路及联村路的建设。 根据村庄产业现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合理进行村庄各项基础设施的规划。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 2、《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3、《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 〔2015〕187号) 4、《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2); 5、《河北省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试行)》(2016); 6、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2016.02); 7、《石家庄市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导则(修订版)》(2016.08); 8、《关于进一步明确农村民居节能改造“四新”应用有关政策的通知》冀农工(2015) 25号; 9、《**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 10、**村地形图和基础资料; 11、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村庄建设现状
道路现状: 现状道路已基本完成硬化。 绿化现状: 村庄绿化以榆叶梅、龙爪槐、玉兰、海棠为主。大部分道路两侧无行道树,村庄 内巷道较窄,几乎无绿化。
村庄建设现状
公共设施现状: 村庄内现状公共设施主要包括:村委会、村民活动广场、卫生室。 基础设施现状: 村庄内煤改气正在施工,村庄内主要道路已设置路灯,村庄内垃圾收集设施不完善。
目录
CONTENTS
1
村庄概况
2
总体规划
3
专项规划
村庄概况
区位条件
**村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区北部,属山区村。距**区 城区中心8公里。全村80多户,约409人,耕地261亩。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栈道村民一部分迁至九里山中 立庄,取名**。1956年与山前、刘庄、五岔沟合并,统 称山前大队。1983年由大队分出。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方案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016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 实现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以实施“四美五改·美丽乡村”(改房、改水、改路、改厕 、改厨)行动为载体,全力打造 “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
规划设计过程
明确规划任务及工作重点
了解村庄现状及村民意愿
通过对村庄现状分析,发现村庄存在的主要问 题,并结合村民意愿,确定本次规划的重点内容。
明确村庄产业发展方向及产业格局,合理安 排村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划定村域三区。合理完 善村庄整体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等
通过十二个专项规划,将村庄打造成为“环境 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
石家庄市2016年7月发布《石家庄市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导则》。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 件、村庄环境整治、建设宜居村庄为重点,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将美丽 乡村建设与扶贫攻坚、现代农业发展、山区综合开发、乡村旅游发展统筹推进。
导则解读及背景分析 实地调研、村民沟通
基础资料分析 总体规划
专项规划
入口节点 绿化节点
村庄风貌规划
根据对村庄 现状情况的分析, 对村庄内主要中心、 节点等要素进行规 划,打造良好的村 庄风貌。
入口节点 村民服务中心
产业规划
1、**市城乡总体规划的市域产业布局规划,提出沿滹沱河南岸发展休闲观光、生态农业、 康体养生等产业。其中,大河镇为物流产业集聚区。 2、大河镇总体规划的镇域产业布局规划,**村所处区域为商贸物流产业区,主要发展商 贸物流产业。 3、**村现有产业主要为传统种植业,产业规模和产值有限。 4、综照以上上位规划,并结合村庄产业现状,规划建议**村产业发展以商贸物流类产业 为主,生态观光农业为辅,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规模。
村庄建设现状
急需解决的问题: 1、房屋质量形式统一,但部分檐口、门头、屋顶、院墙不一致。 2、村庄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影响村民生活及村庄整洁。 3、部分道路已沿路边设置绿化,但整体绿化面积偏少。
总体规划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全村行政辖区范围,近期规划范围为村庄建设用地范围。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7-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7年。
道路系统规划
根据对村庄 内现有道路的位置、 宽度交通量等因素, 对其进行分级,便 于对不同道路,提 出相应的改造、绿 化方法。
基础设施规划
1、排水
规划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在主要道路单侧设置排水边沟,排入村庄 四周农田 中。建设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2、燃气、热力
村庄内现正在架设天然气管道。规划建议采用天然气壁挂炉采暖方式代替 传统煤炉采暖方式。
抗震规划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 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s(中硬场地)为0.40s,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为了 保证村庄在遭受相当于基本烈度地震时,减少灾害损失,村庄内一切建筑及构筑物均 以抗震烈度Ⅶ度设防,重点工程和生命线工程(如水源地、小学、供电设施等)提高 一度设防。
3、生态环境工程
结合村庄污水管网建设,将村庄内的厕所改为水冲式厕所,共需改造厕 所80户。并在村民中心设公共厕所。
基础设施规划
村庄排水工程
规划采用雨污分流的 排水体制,在主要道路单侧 设置排水边沟,排入村庄四 周农田中。建设污水管网及 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后再 排放。
规划主管径DN400。
综合防灾规划
适宜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 限制会现状
2 村民广场现状
2 村民广场现状
村庄南北200米,东西约160米,村内道路硬化情况较好,但 道路两侧缺少绿化。现状村内公共服务设施有村委会、卫生室。
3 卫生室现状
民居现状: 村庄内民居均为二层宅院,建筑形式基本一致。
村庄建设现状
结合建设规划中道路、绿化建立疏散场地和通道,尤其绿化用地,建设过程中 严禁侵占。
防洪规划
**村主要为村庄防洪,按10年一遇设防。
消防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