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泛读教程1课文翻译

英语泛读教程1课文翻译

Unit2劳拉·英格尔·威尔德写了很多书,讲述她在荒野里的生活。

本文是从中选出的一个真实故事。

1872年,她们全家住在威斯康辛州大森林边儿上的一幢小木屋中。

方圆几里之内没有一户人家,也远离所有的城镇。

一天,她父亲外出,荒野中只剩下她们母女四人。

晚上,来了一只大熊,她们该怎么办呢?她们最后会安然无恙吗?请看下面的故事。

一天, 爸爸说春天来了。

大森林中的雪已经开始融化。

雪块儿从树枝上掉下来,落在下面松软的雪堆上,形成一个个小洞。

午间的时侯,屋檐下所有的大冰柱在阳光下颤动闪烁。

在冰柱尖儿上,一颗颗小水珠摇摇欲坠。

爸爸说,他得去城里一趟,卖掉他一冬捕获的兽皮。

一天晚上, 他扎了很大一捆毛皮。

毛皮太多,爸爸把它们紧紧捆在一起时, 这堆毛皮几乎和他一样高。

清晨, 爸爸把这一大捆毛皮背在肩上, 向城镇出发了。

因为毛皮太多,他没有带枪。

妈妈很担心。

但爸爸说,如果日出前就出发,并且快些走,他可以在天黑前赶回来。

最近的城镇也很远。

劳拉和玛莉从没见过城镇, 也没见过商店。

她们甚至从未见过两幢连在一起的房子。

但是她们知道城里有好多的房屋, 还有一家满是糖果、印花布和其他神奇东西的商店。

在那里可以买到火药、子弹、盐和糖。

她们知道,爸爸会用毛皮从镇上的店主那儿换回漂亮东西的。

整整一天,她们等着爸爸给她们带回礼物。

太阳下沉到树梢上, 冰柱上的水也不再往下滴, 她们开始急切地盼望着爸爸的归来。

太阳已经不见了, 森林也渐渐暗了下来, 爸爸没有回来。

妈妈准备好晚餐, 摆好了桌子, 爸爸还是没有回来。

到了平时干杂活的时间, 他依然没有回来。

妈妈说,劳拉可以和她一起去挤牛奶, 因为劳拉可以帮忙提灯笼。

劳拉穿上了外套, 妈妈帮她系好扣子。

妈妈点燃了灯笼里的蜡烛, 劳拉则戴上了她的红色手套。

两只手套由一根红纱绳连着, 挂在脖子上。

能去帮妈妈挤牛奶,劳拉感到十分自豪。

她小心翼翼地提着灯笼。

灯笼壁是用锡皮做的, 上面有一些豁口,以便烛光透出来。

劳拉跟在妈妈身后向牲畜棚走去。

一路上, 灯笼里透出点点烛光,在她身周的雪地上跃。

夜还不是太深, 森林里已经暗下来。

铺满白雪的小路隐隐泛着灰色的光,夜空中悬挂着几颗暗淡的星星。

看上去,这几颗星星还不如灯笼的微光那么温暖明亮。

劳拉看到“棕色奶牛苏凯"的身影立在棚场门口时, 不禁吃了一惊。

妈妈也十分纳闷。

这样的早春时分,还不能放苏凯出去到大森林吃草。

它通常住在牲畜棚里。

不过,天气暖和时, 爸爸也会把棚门敞开, 好让它到棚场里活动活动。

妈妈和劳拉看到它正站在栅栏门后等着她们。

妈妈走到门口, 试图推开门。

但是因为苏凯挡在那儿,门无法完全打开。

妈妈说:“苏凯, 到一边去!”她把手伸过门去, 拍了拍苏凯的肩膀。

这时, 跳动的灯笼光恰好照亮了栅栏间的缝隙。

劳拉看到杂乱的黑色长毛, 还有两只发亮的小眼睛。

劳拉转过身, 朝小屋走去, 妈妈跟在她后面。

当她们走出一段路后, 妈妈一把抓起劳拉和灯笼,拔腿跑了起来。

妈妈带着她一路跑进屋里, 随即关上了门。

劳拉问道:“妈妈, 刚才那只是熊吗?”“是的, 劳拉,”妈妈说,“那是一只熊。

”劳拉开始哭了起来。

她靠着妈妈的身体,哭着问道:“它会吃掉苏凯吗?”妈妈拥抱着她,说:“苏凯在棚里很安全。

劳拉,想想吧,棚子四周的那些圆木又粗大又厚实。

门也是又厚又牢,就是为了挡熊用的。

熊不可能进去吃掉苏凯的。

”劳拉感觉好些了。

“但刚才它本可能伤到我们的,是吗?”她问道。

“可它没有伤到我们呀,”妈妈说:“你真是个乖孩子,劳拉。

妈妈告诉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而且也不问为什么就做得那样快。

”妈妈一直在颤抖,但她还是笑笑说,“想想吧,我还打了那熊一巴掌呢!”接着她给劳拉和玛莉摆好晚餐。

爸爸还是没回来。

劳拉和玛莉脱了衣服,做了祷告之后一起钻到被里。

妈妈坐在灯边,缝补着爸爸的一件衬衣。

爸爸不在,小屋看上去寒冷、安静而奇怪。

劳拉听着大森林里风的声音。

风围着房子吹啊吹,仿佛它在又黑又冷的森林里迷了路。

听上去,风也很害怕。

妈妈补完了衬衣。

劳拉看着妈妈慢慢地、仔细地叠好衬衣并用手把它抚平。

然后,她做了一件她以前从未做过的事。

她走到门边,把栓锁的皮带从门洞中拽了过来。

这样,除非她亲手打开门栓,谁也别想从外面进来。

然后,她走过来,把沉睡着的凯丽从大床上抱了起来。

她看到劳拉和玛莉还醒着,就对她们说:“孩子们,睡吧,一切都很好。

爸爸明天早上就会回来了。

”接着她便走回摇椅,怀里抱着小凯丽,坐在那里轻轻摇着.妈妈很晚还没睡,她仍在等着爸爸。

劳拉和玛莉原也想等爸爸回来再睡,但最后还是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爸爸回来了。

他给劳拉和玛莉带回了糖果,还有两块漂亮的印花棉布,给她们做裙子用。

给玛莉的是中国式的白底印花蓝布,而劳拉的则是点缀着金棕色小点的深红色棉布。

他给妈妈也带回一匹做裙子的印花棉布。

这块棕色的布料上面印满了大块羽毛状的白色花纹。

大家都很高兴,因为爸爸把皮毛卖了这么个好价钱,才能帮她们买到如此漂亮的礼物。

牲畜棚周围都是大熊的脚印,四周墙上还有它的爪子印儿。

但是苏凯和马匹在棚里都很安全。

整整一天,阳光灿烂。

雪融化了。

小水流不停地从冰柱上流下,冰柱越变越小。

那天晚上日落前,大熊的脚印在湿润、松软的雪地上只留下了一些模糊不清的印痕。

Unit3那是1579年10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就在斯特拉特福镇外一个很大的果园附近,我初次遇见威尔。

我看见苹果树上坐着个男孩,长着一头红发,看起来比我大两岁左右。

“你在那上面干吗?”我喊道。

“那是纳什农场主的苹果,”我说:”要是他看见了,会放狗出来追你的。

”“纳什先生赶集去了,”那个男孩说:“来呀,这苹果很不错的。

”不一会儿,我也爬到树上。

可是威尔错了,纳什农场主并没有去赶集。

几分钟后,我们就看见那边苹果园墙头上露出一张愤怒的、涨得通红的脸。

我和威尔像一阵风似的飞跑而去,一直跑到河边才停下来。

我们坐下来开始啃苹果。

威尔告诉我,他15岁,住在亨利街。

他的父亲叫约翰·莎士比亚。

他有个姐姐叫琼,有两个弟弟:吉尔伯特和理查德。

后来我才知道,他其实还有个姐姐,但已经死了。

到了第二年,他又添了个弟弟——小埃德蒙,他们家的小宝贝。

“我在教堂街詹金斯先生的学校上学,”威尔说:”从上午7点到下午5点,天天上课。

当然,星期天不上课。

”我为他感到难过。

“是不是很枯燥无味?”我问道“。

“有时候是。

平时还可以。

”他躺了下去,用双手垫着后脑勺。

”不过我们得学习那些拉丁作家,读他们的作品。

我想读当代的、尤其是英国作家的作品。

比如杰弗里·乔叟。

你识字吗?”他问道。

“我当然识字,”我说:“我上过学。

”威尔坐起来,开始啃另一只苹果。

·我想当一名作家,”他说:’一名诗人。

这是我最最想干的事儿。

”从那天起我们就成了好朋友,一直到他去世。

我们几乎天天见面,他教给我许多关于书、诗歌和作家的知识。

学业上,他总是非常勤奋。

威尔离开学校后在他父亲那儿做事。

约翰·莎士比亚是个手套制造商,兼做贩羊之类的生意。

不过威尔对此不感兴趣。

”托比,我们能做什么呢?“一天他对我说。

”我们总不能一辈子做鞋和手套吧!””嗯,我们可以离家出走,到海上去做水手,像弗朗西斯·德雷克那样探索世界。

”德雷克经过三年的环球远航,于1581年返回普利茅斯港。

可我1门还呆在斯特拉特福。

我们有过很多打算,但都一无所成。

威尔仍在大量阅读,而且已经开始自己写诗。

有时他把写好的诗拿给我看,我就说诗写得非常好。

事实上,我那时对诗一窍不通,不过他是我的朋友嘛。

威尔对他的作品并不满意。

“托比,我要学的东西还太多、太多,”他说。

关于女人,咸尔也还要多多学习呢。

1582年10月的一天,他满脸忧郁地来到我家。

“我再也不能离开斯特拉特福了,”他说“再过几周我就要结婚,她叫安妮·哈撒薇。

11月,威尔和安妮·哈撒薇结婚,她搬到亨利街来住。

成家立业了,每月开销会很大。

那一段时间,约翰·莎士比亚在钱方面可谓麻烦不断。

在亨利街的那段日子可真不好过。

次年5月,苏珊娜出生了。

威尔非常喜欢她。

“瞧,托比,她的眼睛像我呢,”他兴奋地说,她会长得像埃及的皇后一样漂亮,像所罗门国王一样聪明。

”我没怎么见过威尔的妻子。

她来自一个非常严肃的清教家庭。

常去教堂,从不唱歌,也不跳舞。

很快又一个婴儿要出生了。

1585年2月的一个傍晚,我急匆匆地赶到亨利街去探望。

威尔的姐姐琼开了门,接着威尔从“两个!”他说:“双胞胎,一男一女。

真是太棒了!”威尔有一对好朋友——哈姆尼特和朱迪丝·赛得拉——他就以他们来为这对孪生子命名。

约翰·莎士比亚非常高兴自己有了孙子,人人都很高兴。

不过好景不长。

我和威尔有空时仍一块转转。

他仍在读书,也在写。

不久,我就看出他有了变化。

他现在23岁,对他的生活很不满意。

“托比,斯特拉特福太小,”他说,”节奏太慢,太安静,太单调。

我得离开这儿。

”“是呀,可是怎么走呢?”我问道,·别忘了你有一个家,家里还有三个小孩子呢。

”他没有回答。

每年夏天的那几个月里,经常有剧团到小镇上来。

1587年间,就有5个不同的剧团来过。

我和咸尔经常去看演出。

威尔喜欢和演员交谈,听他们讲有关伦敦的种种故事。

6月,女王剧团来到了斯特拉特福。

我们去看演出。

威尔说那个剧本非常拙劣,没有一点儿诗意。

几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我来到莎士比亚的厨房。

安妮在那儿,满脸通红,恼怒万分。

她尖声喊着:“你怎么能这样待我?孩子们怎么办”她看见了我,就不再说话。

威尔坐在桌旁。

看见我,他很高兴。

“我告诉安妮,”他平静地说,“我要到伦敦去生活。

我想当一名演员。

要是可能的话,我还想写剧本。

”他转向安妮,说道,“听着,有空的时候我会回来。

不过我必须去伦敦。

在斯特拉特福我什么也做不成。

”他从屋子那边望着我,问道,“托比,你要和我一块儿去吗?”“什么时候动身?”我问他。

乘坐马车去伦敦要花两天时间。

我坐着马车进入伦敦,开始感到害怕。

这是一座其大无比的城市,而我们不过是两个从小镇上来的微不足道的年轻人。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喧闹声,那气味儿,那拥挤的人流。

伦敦有20万人,我以前可从没见过这么多的人。

第二天,我们开始找工作。

开头那几年可真不错。

当然,我们没有多少钱,得拼命地做事。

新演员每周只能拿到六先令,而且又不是每周都有活儿干。

我决定不做演员了。

“为什么不?”威尔说,“演员的生活多好。

”当时我们在肖瑞迪斯一个名叫“帷幕”的剧场里为女王剧团当差。

威尔在两个不同的剧里扮演了四个小角色。

他在一个剧里扮演士兵和谋杀犯,在另一个剧里扮演一个小偷,和一个爱上了“夜之女王”的意大利贵族。

他喜欢演戏。

.“我没你聪明,”我说,“我去管服装和道具吧。

”威尔擅长表演。

说不上最好,但也相当不错。

一名演员必须多才多艺。

他当然得记住台词——有时,要同时背六个剧本的台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