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心梗后心源性休克:容量治疗与血管活性药如何选择?
心梗后心源性休克:容量治疗与血管活性药如何选择?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发病情况
6 % ~ 8%的STEMI 发生心源性休克, 是STEMI第一死亡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发病非手术治疗的病死率仍高达 70% ~ 80% 有效的溶栓治疗使病死率下降到约 60% 介入治疗联合血流动力学支持使病死率下降到 50%
Hamza HA, Frederick AA, Joel MG, et al. Cardiogenic shock complicating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sights from the 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 Am Heart J,2012;163:963-971.
引起肺静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压升高-导致间质性肺 水肿或肺泡性肺水肿 • 低血压和心动过速导致心肌和冠状动脉灌注不良
AMI-心原性休克的病理生理
• 心排量降低致组织器官低灌注和心肌细胞缺氧,使无
氧酵解增加,乳酸堆积致乳酸酸中毒,恶化心肌能量
代谢,心肌收缩力进一步下降 • 缺血诱导iNOS上调,NO产物和过氧亚硝酸盐产生增
心源性休克定义
• 患者存在低血压,低心排表现(心动过速,意识状
态改变,少尿,四肢厥冷),以及肺淤血
• 心指数<2.2L/min/m2,PCWP>18mmHg
• 必须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IABP维持SBP>90mmHg
心源性休克的主要病因
(1)绝大多数由急性心肌梗死(AMI)引起 ①大面积MI(占左室面积40%以上),由左室 衰竭引起占74.5% ②乳头肌断裂,急性二闭占8.3% ③室间隔穿孔占4.6% ④单独右室梗死占3.4% ⑤心脏破裂填塞占1.7%
实验室检查
• ECG:相邻两个导联ST抬高 • 胸片:肺淤血,间质肺水肿,肺泡性肺水肿 • UCG:LV扩大,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LVEF值 降低 • 血气分析: PaO2和SaO2 ,代酸、呼酸,血乳 酸浓度 ,PaCO2 • 生化:心肌标志物增高, 晚期:BUN、Cr、血K 、GPT 、GOT增高等 • 血常规:WBC HB、HCT (血液浓缩)
可部分或完全替代心脏泵血功能;
• 机械辅助装置通过对循环系统的有效支持,能够纠正失代偿 期休克患者急转直下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状态,改善组织灌注,
• 对于CS患者,多数情况下应考虑冠状动脉原因引起,也就是AMI 导致CS。对于AMI患者应该进一步检查可能发展为休克的临床征 象,尤其是心率大于75次/分,以及出现心力衰竭的体征。继发于 AMI的CS患者,无论距离开始胸痛的时间多长,均需要行冠状动 脉造影检查;对于已经确诊的心脏骤停后CS,尤其是电击复律成功 后的,应常规进行冠脉造影。然后通过血管成形术或者特殊的冠状动 脉搭桥术进行再灌注治疗。继发于AMI的CS,或者可能进展为C S的AMI,应该在具有相应心血管专家、具备心脏介入技术、心脏 外科技术的医学中心进行处理[1]。 • [1] LEVY B,BASTIEN O,KARIM B,e t al.Experts recommendations fo 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 pati ents with cardiogenic shock [J].Ann Intensive Care,2015,5 (17):1-10.
血液动力学监测
• 心原性休克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 PCWP >18-20mmHg
CI <1.8L · min-1 · m-2 SBP <90mmHg
右室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
• • • • • 右室心梗是心源性休克的一个重要原因 1.下壁心梗常合并右室心梗 2.下壁心梗,低血压不易纠正,应想到右室心梗 3.有休克表现,但肺野清,无啰音,伴颈V怒张 4.V4R ST升高,即可诊断
血流动力学监测
必要时需行血液动力学监测,以评价左心功能变 化、指导治疗及监测疗效 • 监测指标 动脉血压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心排血量及心脏指数(CI) • 漂浮导管血液动力学监测适应症 心原性休克或进行性低血压 严重或进行性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可疑机械并发症(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或 心包填塞) 低血压而无肺淤血、扩容治疗无效
• 血流动力学监测,根据PCWP调节补液量和速度 • 如补液1000-2000ml血压仍不回升,可适当静脉应用 正性肌力药物
AMI伴心源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 AMI合并CS,迅速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是关键; • 再灌注治疗是治疗的最终目的也是最有效的措施; • 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包括血管活性药物、呼吸支持、血流 动力学支持、肾脏替代治疗、再灌注治疗; • 血液动力学支持包括IABP、心室辅助装置、体外膜氧合器,
• 其诊断标准包括三点: 1.低血压,SBP<90mmHg或平均动脉压< 65mmHg,持续30分钟;或需要血管加压药才能 使血压>90mmHg; 2.组织低灌注状态,例如意识障碍、皮肤湿冷、 苍白、紫绀、少尿(<30ml/h)、血清乳酸增高; 3.心输出量减少和肺淤血,CI≤1.8L/min·m2或 ≤2.2L/min· m2(有循环支持);左室充盈压或 PCWP≥18mmHg。
Babaev et al,JAMA 2005,294-448 Goldberg RJ, NEJM 1991;325:1117 Holmes DR JACC 1995;26:668
• Gusto-1 1995年,约7.2%。
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荟萃 分析
Curr opin Crit Cear 2006,12:431-436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危 险因素
• 高龄 • 女性 • 糖尿病或脑卒中史 • 三支血管病变 • 左主干 • 心肌梗死 前壁心肌梗死 再发心肌梗死
AMI-心原性休克的病理生理
• 当左室心肌发生大面积坏死时,心肌收缩力显著
降低,心脏泵功能损害,致SV和CO下降
• 收缩功能减退-LV舒张末容积增加-LVEDP增高,
心梗后心源性休克:容量治疗 与血管活性药如何选择?
湖州市中心医院 重症医学科
心源性休克定义及诊断标准
• 心源性休克(CS)主要指由心室泵功能损 害而导致的休克综合征,是心泵衰竭的极 期表现。由于心排血功能衰竭,不能维持 其最低限度的心输出量,导致血压下降, 重要脏器和组织供血不足,引起全身性微 循环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缺血、缺 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 理生理过程。
AMI伴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 • • • • • • • • 17 • SBP <90 mm Hg 血压迅速下降 > 30 mm Hg HR > 100 bpm 脉搏细速 心音减弱 皮肤湿冷 尿量< 30 mL/hr 胸痛 呼吸急促 心输出量减少
AMI-心原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 心原性休克发生时间:与梗死相关动脉有关 80%发生在AMI发病的24小时内 • 晚发休克(>24小时)多与缺血复发或与并发机 械并发症有关
补充血容量
• AMI后CS存在不同程度的血容量不足,适当补充血容量是 控制CS 的重要环节。对表现为肺充血的患者,应首先给 予正性肌力支持。对于无肺充血表现的患者,扩容可作为 提高心输出量的优化选择。 • 应根据CVP 及PCWP 等监测指标调整液体输注的速度和 用量。 • 对于液体的选择,胶体类如羟乙基淀粉被认为在扩大血容 量方面优于晶体类,但有肾损伤甚至死亡的严重副作用。 目前晶体类是合理的一线选择,5%葡萄糖首选,其他可 选择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等[9]。 • [9] Menon V. Management of cardiogenic shock complicat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Eur Heart J Cardiovas Care,2015,4(3):531-537.
加,导致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及心肌顿抑
• 心肌细胞凋亡、坏死和炎症过程可能使心原性休克进 一步恶化
病理生理
AMI伴心源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变 化
肺水肿 低血压 冠脉灌注压 缺血
代偿性的血管收缩
血氧不足
进行性心 功能不全
• 梗死延展和梗死心肌的扩张是AMI 伴发心源性休克的重要原因之一。 梗死延展是坏死区域向梗死边缘缺血区域的延展。梗死心肌扩张过程 中没有坏死过程的进展,而是由于心室收缩期的切应力使得坏死心肌 的肌束断裂,导致梗死区域变薄和扩张,进而导致左心室功能的恶化。 心源性休克时冠状动脉灌注压下降影响心室泵血,使得心排出量下降, 进而进一步降低了心脏和其他重要器官的灌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在许多病例中,仅有收缩功能的严重下降并不一定出现休克,相反在 伴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左室射血分值(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可能仅有中度降低[5],大约50%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左室 较小或正常,提示心源性休克病理生理机制的复杂性。 • [5] Ramanathan K,Harkness SM,Nayar AC,et al. Cardiogenic shock in patients with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sight into mechanisms [J]. J Am Coll Cardiol, 2004, 43( 5) : 241A.
右室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
• 血流动力学特点为右室收缩功能不全,致 左室充盈压不足,搏出量降低 • 血流动力学异常或影像改变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5 mmHg 心脏指数(CI)≤2.2 L· min-1 · m-2 X线胸片肺野清晰,无肺淤血的影像学改变
右室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
临床表现 • 右心功能不全:颈静脉怒张, Kussmaul 征阳性(深吸气时颈静脉怒张) • 心原性休克表现 • 无呼吸困难,肺内无啰音 心电图 • 右胸导联ST段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