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采工作面俯采穿层技术研究应用|综采工作面采煤工艺技术

综采工作面俯采穿层技术研究应用|综采工作面采煤工艺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综采工作面在回采期间遇到特殊条件时,采取的特殊措施,加以探索应用,并取得不错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俯采;穿层;技术管理由于受丁5、6夹矸厚度不稳定因素影响,在两巷掘进过程中,丁5、6夹矸厚度变化较大,难以托住丁5、6夹矸掘进。

因此,距工作面切眼70m的两巷均沿丁5煤顶板、丁6底板掘进。

这样一来,工作面回采时先采丁5煤层,然后整体下扎穿层过渡到丁6煤层。

因为本工作面沿倾向布置,且回采时呈俯采趋势,如下扎不及时,随采面推进至丁5、6夹矸变厚时,造成全采面破丁6顶板,运输机机头、机尾与巷道形成巨大落差。

因此,根据该工作面地质条件,研究综采工作面俯采穿层技术尤为必要。

1 概况
1 工作面概况
丁6-23160工作面位于二水平丁三采区东部,走向长170m,倾斜长867m,煤层倾角2~9/5°,煤层厚度2m,地面标高+240-+320m,工作面标高-194——140m。

该工作面西邻设计丁6-23140工作面,东邻十矿边界,北起丁三采区皮带运输巷、轨道运输巷,南邻一水平丁七采区的采空区。

本工作面无伪顶,直接顶为灰色砂质泥岩,厚度1-6m,北厚南薄,南部较薄为泥岩。

老顶为灰白色中粒砂岩,厚度11-21m,厚层状,成分以石英为主。

直接底为灰及深灰色砂质泥岩为主,块状,含植物化石碎片。

夹有细、中粒砂岩薄层,厚度5-15m。

工作面主要设备配备采煤机型号为MG250/600-AWD,刮板输送机型号为SGZ-764/500,液压支架型号为ZY4000-12/25、108架,ZY4000-17/37、机头3架(机巷巷道高度较高)。

2 穿层段概况
丁6-23160工作面机巷自38#测点向外60m范围内丁5煤厚0.7~0.8m,丁5与丁6煤层夹矸厚0~7m,丁6煤实际揭露1~8m厚,预计该段丁6煤厚为9~2m。

风巷28#测点以里40m范围内丁5煤厚0.7~0.3m,丁5与丁6煤层夹矸厚0.9~1m,丁6煤实际揭露2~9m厚。

2 措施方案制定
1 技术方案
1)机巷回采至38#测点时,运输机自机头起以每刀80±30mm下扎量开始下扎,并向机尾方向逐渐延伸下扎,直至托住丁5与丁6煤层夹矸。

2)运输机下扎托丁5煤及丁5与丁6煤层夹矸过程中,根据煤层及夹矸稳
定状况,若煤层与夹矸易跨落应及时联金属网护顶,并根据现场情况,工作面托丁5煤与丁5、6夹矸段支架前梁及时上联锁大板。

3)如果采面托煤与夹矸段顶煤破碎,拉架前必须用大板或圆木配合单体柱先临时维护顶板后,方可拉架。

4)工作面开始下扎托丁5煤与丁5、6夹矸进行穿层期间,机巷提前进行拉底、刹顶工作。

5)运输机下扎过程中,采面运输机过渡要平缓,保证运输机平直。

2 控制措施
1)采面下扎托丁5煤回采困难时,穿层段采取人工铺设金属网控制顶板
①采面需铺网时,根据顶板破碎程度决定联对头网或沿走、倾向搭接均不少于200mm的单网,如破碎程度加大时,联双层金属网。

②联网区段,移架时严禁发生顶网、脱网现象;发生顶网、脱网时必须及时补网,否则不准移架。

③在移架前要及时放网,放网人员要精力集中,防止被网挂伤人员或网被运
输机挂跑。

2)如托丁5煤或丁5、6夹矸段突然出现冒顶事故,必须立即处理
①首先应备足护顶所用物料,如工字钢、铁道、大板、圆木、金属网、单体柱及各种工具。

②待掉落处顶板完全稳定后,自冒顶的一端开始上倾向工字钢(工字钢的长度视冒顶的宽度而定)每架一根,工字钢一端担在支架前梁上,另一端抵住冒落后的煤壁边缘,煤壁侧挖柱窝站护帮柱子,柱子必须打在实底上,柱头用Φ4mm 铁丝与工字钢联锁在一起。

③在所架的走向工字钢上穿走向铁道,在走向铁道上摆圆木、大板将顶背实,工字钢与铁道交接处用Φ4mm铁丝绑牢固。

④处理冒顶过程中,必须设专人观山,专人递送物料,护顶人员开始护顶之前先清理好退路,以防顶板再次掉渣伤人。

⑤处理冒顶期间,严禁无关人员在冒顶区下方通过。

⑥处理冒顶工作必须有班长以上干部现场指挥,挑选有经验的老工人担任此项工作。

3 俯采穿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 在穿层过程中,采面自60架至机尾托丁5煤及丁5、6夹矸过程中顶板异常破碎,顶板管理难度大。

解决办法
1)采面60架至机尾段及时联金属网,并且保证联金属网段坚持排排上联锁大板。

2)煤机每割10-15架,及时停止煤机、运输机运转,待维护好顶板,拉完架后再跑煤机。

3)拉架前,先在煤墙侧用单体柱托大板临时维护顶板,然后带压擦顶移架。

4)移架后将支架升紧,达到支架的初撑力要求。

5)需要抬架时,坚持用长度适中的专用抬架圆木抬架,三人配合作业,一人扶圆木,一人操作支架,一人观山,待支架前梁压住圆木后,扶圆木人及时躲至安全地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