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是因肌细胞产生毒性物质而导致肾损害的一种疾病,俗称肌肉溶解。
人体的肌肉分为三种:心肌、平滑肌、及骨骼肌。
其中的心肌及骨骼肌是有横纹的。
而横纹肌溶解症通常是发生在和我们的肢体运动相关的骨骼肌。
横纹肌溶解症较常发生于肌肉受到大力撞击、长时压迫、或是过度使用之后。
另有少数情况,像血管阻塞导致肌肉缺氧,以及特殊体质的患者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引发横纹肌溶解症。
自2010年7月下旬起,南京等地突然出现大量横纹肌溶解症病例,将矛头都指向了人们爱吃的小龙虾。
病因诱因基本定义肌血球素是在骨骼肌里发现的一种含成人型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铁的色素,当骨骼肌被破坏时,肌血球素被释放到血液里。
它会被肾滤过。
肌血球素可能堵塞肾组织,导致急性管状骨疽、肾衰等病变。
肌血球素分解成某些有毒物质,它们也会导致肾衰。
坏死的骨骼肌会产生大量的液体随血流转移到肌肉,降低身体内相关体液量,将导致震颤和降低肾脏血流液。
这种疾病发并病率为1/10000,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性别和人种身上。
它可能发生在任何对骨骼肌的伤害(特别是外伤)的情况下。
危险因素1、剧烈的运动如马拉松或者体操等2、缺血或骨疽(可能并发有动脉栓塞,深度静脉栓塞或其它病症)3、癫痫发作4、过量服用药物,特别是可卡因、安非他明、海洛因或者PCP(五氯酚)运动引起不科学的运动引起横纹肌溶解症不科学的运动训练可导致机体能量耗损,自由基产生增加,组织渗透性加强,从而引起炎性因子释放,造成肌肉组织的损伤,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并发症。
当前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减少肌肉损伤,恢复血流,防治急性肾功能衰不科学的运动引起竭。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组由于过度运动后所致的骨骼肌损伤。
临床表现为肌痛、肿胀、无力、棕色尿。
主要特征是血清肌酸激酶、肌球蛋白升高,以及肌球蛋白尿,常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
早期病因的治疗,恢复血流,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对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肌肉里的肌红蛋白会在肾小管中形成结晶,阻塞肾小管,影响肾脏功能;肌红蛋白流入肾脏,对肾脏也会产生毒性,轻的会产生血红蛋白尿,严重的还会引起肾衰竭。
横纹肌溶解症多出现在20多岁的年轻人身上。
运动过量打破了人体自身的和谐,比不运动带来的危害甚至更大。
为了避免运动过量,运动时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健身者应拓展运动项目,以免单一运动带来的运动疲劳。
编辑本段致病药物许多药物可引起横纹肌(骨骼肌)损害,轻者表现为肌肉疼痛和乏力,重者出现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降脂药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等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对横纹肌有直接毒性作用,可致横纹肌溶解症。
国内外文献报道的38例均是治疗剂量时发生,但出现时间36h~24月不等,大部分发生于3个月以后。
出现肌肉疼痛和肌酸激酶(CK)升高的肌肉病变的发生率低于0.5%。
同时服用环孢素、烟酸衍生物、伊曲康唑、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和米贝地尔(mibefradil)等影响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药物患者更易发生。
纤维酸衍生物也可引起肌肉损害。
长效苯氧乙酸类药物如苯扎贝特(bezafi-brate)有引起肾功能损害及横纹肌溶解症的危险。
β2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terbutaline)等β2受体激动剂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能与这类药物的高动力作用如震颤和激动等致横纹肌损害有关。
苯丙胺苯丙胺(安非他明)致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有明显的a-肾上腺能介导的血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管痉挛作用,是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药物滥用许多药物的非药理学用途可致肌损害,其作用机制与药物诱导昏迷或活动过渡有关。
苯环利定(phencyclidine)是一种止痛剂,常滥用。
1000例苯环利定中毒的患者发现横纹肌溶解症25例,伴急性肾功能衰竭者达40%。
这与肌肉过度活动、中毒昏迷和直接横纹肌损害有关。
阿片类如双醋吗啡(海洛因)和美沙酮、巴比妥类和苯二氮类过量致昏迷肌肉受压可发生横纹肌溶解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引起低钾血症的药物?低钾血症是肌溶解的诱发因素。
因此,许多引起低钾血症的药物可引起肌肉损害,特别是有其他易感因素同时存在时,更易发生。
致急性钾丢失的药物如两性霉素B、强利尿剂、轻泻剂类、甘珀酸(生胃酮)和长期用甘草酸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或锂中毒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恶性高热和神经镇静剂恶性综合征(NMS) 急性横纹肌溶解症的许多临床和病理学特征与发热、自主控制失调,即NMS 相关。
氟哌啶醇、氯丙嗪、氟哌噻吨和利培酮可引起NMS,与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功能迅速降低有关。
某些肌肉药物遗传缺陷的患者,使用异氟烷、恩氟烷和琥珀胆碱等药物可诱发恶性高热类似病症。
乙醇急性横纹肌溶解症至少20%与乙醇有关饮用大量乙醇的健康人可出现无症状性CK升高和组织学肌肉病变。
亚临床表现或明显的横纹肌溶解症常见于酗酒者。
编辑本段症状表现1、尿色异常(黑、红、或者可乐色)2、重症肌无力3、病变部位肌肉退化4、无显著症状的虚弱5、肌强直或疼痛(肌痛)可能与本疾病相关的其它症状:1、体重增加(非有意的)2、癫痫发作3、关节疼痛4、疲劳编辑本段指标检测横纹肌溶解症检测能够揭示软化或者受伤的骨骼肌状况:1、尿检验能够在不形成红细胞的情况下显示血管和血色素的情况2、尿肌血球素检测是必须的3、血清肌血球素检测也是必须的4、肌酸磷酸激酶水平极高5、血钾可能极高(当细胞被破坏时,钾离子被释放到血液里)这种疾病还可能会改变以下几个指标:1、肌胺酸酐-尿2、肌胺酸酐3、CPK同工酶编辑本段临床表现横纹肌溶解症通常发生急性肌疼痛、肌肉痉挛、肌肉水肿,触诊肌肉有“注水感”,全身表现可有恶心呕吐和酱油色尿。
严重肌肉疼痛和横纹肌溶解的特征为血清CK活性升高,可达正常值的10倍以上。
血肌红蛋白浓度升高。
约1/3的病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伴高钾血症、高尿酸血症和高磷酸血症。
低钙血症的发生较其他类型肾功能衰竭更明显,后期可发生高钙血症,并且成为有些病例的特征。
尿分析存在“血液”,但显微镜下不见红细胞,是一项重要的诊断线索。
尿肌红蛋白浓度升高。
急性横纹肌溶解症的其他相关表现,如:局部肌肉损伤的隔间综合征;肌肉成分释放至循环系统对全身作用的高钾血症性心律失常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脱水、发热、酸中毒和饥饿所致肌肉能量贮存耗竭等,均是横纹肌溶解症的诱发因素。
编辑本段诊断原则有使用引起横纹肌溶解的药物史及其诱发因素。
肌肉疼痛、乏力、肌肉痉挛、肌肉肿胀、肌肉“注水感”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临床表现应疑为横纹肌溶解症。
血清CK高于正常值的10倍;血肌红蛋白浓度升高、无红细胞性酱油包尿和肌红蛋白尿可确诊。
同时要考虑其他合并因素。
编辑本段疾病治疗在疾病早期用大量的补液治疗能够通过迅速将肌血球素清除出肾脏来预防病情的恶化,骨骼肌坏疽需要的补液量可能与一个大面积烧伤病人需要的补液量相近。
在病情稳定之前,可能需要几升的液体来做静脉补充。
甘露醇和速尿之类的利尿剂可能能够帮助快速清除肾中的肌血球素。
如果尿排除量够大,那么可能需要重碳酸盐来维持尿道的碱性,这将有助于阻止肌血球素分裂成有毒化合物。
如果出现高血钾,应该做相应治疗;出现肾衰也应该做及时的处理。
编辑本段预后预防治疗结果主要因肾脏受损伤的程度不同而不同。
病情复杂化的情况:1、急性管状骨疽2、急性肾衰预防:在任何可能损伤到骨骼肌的情况下,应该补充足够的液体来冲淡肾里面的肌血球素。
编辑本段相关新闻——小龙虾事件导读[1]8月23日,南京《扬子晚报》首次爆出约30多名市民因食用小龙虾导致肌红蛋白超标引发了“横纹肌溶解”,一时引发人们的恐慌。
该文章怀疑造成这一症状的“罪魁”是“洗虾粉”,许多媒体亦纷纷查出“洗虾粉”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酸性为醋酸的10000倍,是导致…肌肉溶解症‟的主要原因”。
但实际上无论是草酸还是柠檬酸和亚硫酸盐,经过高温烹煮后残留并造成“肌溶解”的可能性都很小。
引起横纹肌溶解的药剂应该是在虾肉中——小龙虾的养殖环节更加“可疑”。
从2010年七月份开始,南京鼓楼医院急诊科陆续收治了因食用龙虾而入院的病人。
与普通龙虾带来的食物中毒不同的是,这些患者并没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而均表现为肌肉酸痛难忍,医生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
情况严重的还因肾功能受损,出现了“酱油尿”。
原因调查因何致病?南京市疾控中心:不可能是“洗虾粉”惹的祸南京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说,疾控部门将召集相相关图片[2]关流行病学家和营养学家等进行调查。
和以往疾控介入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不同的是,龙虾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比较分散,是由各家医院上报到区县疾控中心,而汇总到南京市疾控中心的大概有20例左右。
龙虾的来源比较分散,有的是家里自己烧煮的,有的是在外面餐馆吃的,他们之间没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果20例都是来自同一家餐馆,同一时段发生的,调查和认定都比较简单,”这位负责人坦言,但是这么分散的病例,调查和取样是有一定的困难。
“如果能明确是哪一种物质,也可以很快检测出来,但是现在不知道是哪种物质,比如把所有可怀疑的对象一一排除了检验。
”这位负责人表示,必要的时候还要会同农林和药监部门,对可疑物质进行检测。
“横纹肌溶解症说是"洗虾粉"惹的祸,我们认为不可能。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解权说,新闻报道该事情后,他们立即组织相关专家对此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基本否定了“洗虾粉”致病的说法。
“洗虾粉”主要成分是草酸,是一种氧化剂,主要起清洁污垢作用,虽然草酸经清水浸泡和高温烹饪后会分解掉,但毕竟是化学物质,不宜在食品加工中使用。
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专家:不认同病例和龙虾有关这么多病例真与龙虾有关吗?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专家唐建新并不认同。
他说,现在的龙虾,饲养过程中以生态食物为主,食谱广泛而复杂,基本不需要添加人工饲料,也不需要使用任何药物。
美国食品安全检查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我省每年都有大量的龙虾出口到美国,充分说明龙虾不是百姓认为的那么“脏”。
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建中也强调,现在还不能确定是龙虾中毒。
“由于龙虾本身不会合成毒素,他和河豚不一样。
”吴建中表示,目前到底是什么原因仍然没有定论,探寻原因是一个科学的过程,不能凭印象凭经验。
如果怀疑是哪种化学物质引发的中毒,必须要做实验,进行毒理分析。
[3]三大疑点随着南京各大医院收治的病例数量不断增加,“怎么浸泡后的小龙虾吃,吃多少,都可能会发病”,这让很多研究流行病学的专家感到很不解,从目前的病历资料看,没有太多明确的指向性,也难以寻找规律。
专家指出,对这种新发现的群体性发病原因的探究,不能凭经验,也不能太早下定论,而是要进行实验室论证,科学地探寻发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