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护士条例
三、明晰护士的权利和义务
护士的权利与义务是基于护士特定的职业性 质而产生和存在的。因此,它具有在护理活动中 产生并由法律规范所规定的特征。护士的权利和 义务是统一的。
护士在执业活动中应当享有的权利,包括: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取工资报酬、享受福利待遇、 参加社会保险的权利; ——获得与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医 疗保健服务的权利;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与本人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 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权利; ——参加专业培训、从事学术研究和交流、参加行业协 会和专业学术团体的权利; ——获得疾病诊疗、护理相关信息的权利和其他与履行 护理职责相关的权利; ——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 建议的权利。
3、参与管理,对所在机构提出意见和建议。
护士有权利向所在的医疗卫生机构提出管理 和业务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医疗卫生机 构的民主管理。这是护士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 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在护理领域的具体适 用。保证护士此项权利的行使,能够调动护士对 医疗卫生机构行政和业务管理工作的主动性、积 极性,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
解读《护士条例》
主要内容
• 《护士条例》基本框架 • 正确理解和把握《护士条例》 • 明晰护士的权利和义务
由于护士和护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健康 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 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 全和人民群众健康,《护士条例》于2008年1月 23日经国务院第206次常务会议通过,由温家宝 总理签署第517号国务院令公布,自2008年5月12 日起施行。
——护士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与本人 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职称的权利;有参加专业培训、从事学术 研究和交流、参加行业协会和专业学术团 体的权利。
1、关于职称、职务
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内工作的护士,作为从事护理专业 技术工作的人员,都应当享有获得与本人业务能力和学术 水平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权利。
一、《护士条例》基本框架
第一章 总 则
——包含了立法宗旨、护士的定义、护 士基本权利的概括描述以及政府在护士管 理方面的职责等。体现了条例的价值取向。
第二章 执业注册
——规定了国家实行护士执业注册制度。 包括了申请护士执业注册应当具备的条件、 办理护士执业注册、变更注册、延续注册 及注销注册的程序。
为稳定护士队伍,鼓励护士在临床一线护理岗位长期 工作,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护士待遇的文件:
1985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家机关和事 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规定,对护士给予 护士工龄津贴。
1988年,人事部、卫生部和财政部颁布实施《关于提 高护士工资标准的实施办法》。
2006年,人事部、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 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国人部发[2006]59号)对岗 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等进行了明确规 定。
第三章 权利和义务 ——规定了护士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 行的义务。
第四章 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 ——规定了医疗卫生机构在保障护士权利 和加强护士、护理管理方面的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立法思路: ——充分保障护士权益 ——严格规范执业行为 ——强化医疗卫生机构责任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护士条例》
《护士条例》总则中明确了制定条例的宗旨是 “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理事 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的人体健康”。
国际护士会( ICN )于 1953 年通过了首部《国际 护士伦理准则》,经过多次修改, 2005 年完成最新的 修订版。
护士履行四项基本职责: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维 护健康和减轻痛苦。
护理固有的本质是尊重人的权利,包括尊重人的文 化、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选择、尊重人的尊严。护 理对人的尊重,不论年龄、肤色、信仰、种族、文化、 伤残、性别、国籍、政治、种族或社会地位,一律平等 对待。
护士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不仅是保证护理质量和 推进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保障人民群众 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强护士队伍 建设的目的在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一)稳定和发展护士队伍
—— 政府层面 《护士条例》从行政法规的层面规定了:“国务院有关
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及乡(镇) 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护士的工作条件,保障护士 待遇,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国 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护理 工作中做出杰出贡献的护士给予表彰奖励,对长期从事护 理工作的护士颁发荣誉证书。
——护士有获得疾病诊疗、护理相关信息 的权利和其他与履行护理职责相关的权利, 可以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工 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1、关于获得疾病诊疗、护理相关信息
护士履行护理职责,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诊断、治 疗等有关信息和资料。对于患者的诊疗和康复,护士、医 师以及其他医务人员是一个密切合作的团队,共同以患者 为中心,履行救治患者、协助患者康复的职责。护士一方 面要根据医师的诊疗计划认真实施治疗措施、密切观察病 人病情,另一方面要切实为病人提供周到的生活照顾,帮 助病人尽快康复。
4、对卫生主管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护士有权利对卫生主管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 和建议。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 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 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护士作为公民,可以行 使这项权利向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 批评和建议。
护士的义务,包括:
——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 ——在执业活动中,发现患者病情危急,应当立即通知医 师;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应当先行实施必 要的紧急救护; ——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规 定的,应当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必要时,应当向 该医师所在科室的负责人或者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医疗服务 管理的人员报告; ——应当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有义务参与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发生自然 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的突发事 件,护士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所 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安排,参加医疗救护。
护士与专业发展方面
——护士在以高标准从事临床护理实践、管理、 研究和教育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 ——护士在发展核心专业知识体系方面应当发 挥积极作用。 ——护士通过参加专业组织,应当参与建立和 保持一个安全、社会和经济公平的工作环境。
护士与合作者方面
——护士在护理工作和其它工作方面,应与 共事的医务人员保持合作的关系。 ——护士有责任采取适当的保卫措施,以保 护个人、家庭和社区免受威胁。
——社会层面 尊重护士; 护士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医疗卫生机构层面 与《执业医师法》不同的是,《护士条例》特别
规定了医疗卫生机构在护士队伍建设方面的职责,包 括:保证护士的人力配备;保证护士的工资报酬、津 贴等各项待遇;保证护士的培训、晋升、职业安全防 护等权利。
《国际护士伦理准则》
2006年,卫生部颁布实施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规定了医疗 机构应当制定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的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 防护物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2、关于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 的护士,应当接受职业健康监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卫生部 2002年颁布实施《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 了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 档案管理等内容。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 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护士在工作中,直接接触有 毒有害物质,如:接触甲醛、酚以及导致接触性皮炎、 电光性皮炎和放射性物质等国家规定的危害物质,工作 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的工作岗位,如:直接接触处于传 染期或者发病期的传染病病人或者传染病病原物质,应 当按照本条的规定接受职业健康监护。2007年卫生部颁 布《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规定了从事放射 工作人员的职业保护和健康管理。
其次,护士在工作中必须了解患者的身体、生活习 惯、饮食等有关情况,以便于帮助患者在住院期间更好地 接受治疗。
相关信息一方面来自医务人员,另一方面来自患者和 家属。
2、关于护士履行职责的条件保障
护士开展执业活动,必须要保障其获得必要 的执业条件。必要的执业条件是保障护理服务对 象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也是保障护士和其他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需要。护士执业所需要的条 件包括物化的条件、非物化的条件。
3、患职业病的,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得 赔偿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患者明确 规定了享有的权利。包括:职业病患者依法享受国家规定 的职业病待遇;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 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患者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 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职业病患者依照有关民事法律, 有获得赔偿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劳动 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 保险的,其医疗的生活保障由用人单位承担;等等。
人事部在《关于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工资 待遇等问题的处理意见(试行)》(国人部发[2004]63 号)中,对受聘人员的工资待遇提出明确规定 。
——护士执业,有获得与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 生防护、医疗保健服务的权利。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 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有依照有关法律、行 政法规的规定接受职业健康监护的权利;患职业病的,有 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得赔偿的 权利。
——护士执业,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取工资报 酬、享受福利待遇、参加社会保险的权利。任何 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克扣护士工资,降低或者取消 护士福利等待遇。
本条规定的立法本意是针对目前一些医疗机构对聘 用的合同制护士同工不同酬以及其他不公正待遇的问题。 护士在执业活动中有权利按时获取国家规定的工资报酬, 享受保险和福利待遇,这是护士的基本物质保障权利,是 宪法赋予公民的劳动的权利和劳动者有获得报酬、福利待 遇权利的具体化。这些待遇包括护士的工资、各种津贴以 及在生育、疾病、伤残、休假、退休等方面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