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我们的民族小学学习目标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3.词语卡片.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2.顺势切入,初读课文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趣味识字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傣族阿昌族德昂族,摔交穿戴招引蝴蝶孔雀舞铜铃粗壮凤尾竹2.指名读,正音.3.开火车,练读.4.做游戏巩固字词.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5.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朗读感悟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2.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第二课时朗读感悟1.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a,自读感悟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读后交流描述: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b,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2.读读说说演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a,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b,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引导学生理解"窗外十分安静……"一句,体会正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C,情景表演: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树枝,鸟儿,蝴蝶,猴子,请"它们"做评委,其他小朋友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如果读得好的话,"它们"就如课文所示,围拢过来静静地聆听.d,激情朗读:同学们读得可真好,为了鼓励大家,今天老师允许大家一起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一起游戏,你想玩什么引导学生口述,再朗读该部分.3 ,读读画画,学习第三自然段.a,同桌互读.b,联系前面的课文,带着你的感情,放飞你的想象,画画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板书设计:1、我们的民族小学坪坝傣族阿昌族德昂族摔交穿戴招引蝴蝶孔雀舞铜铃粗壮凤尾竹教学后记:通过记录课余生活这一形式,把课内外结合起来,把动脑,动口和动手结合起来,使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综合性学习提示"中的要求,进行了阶段性的交流,为"语文园地"中的汇报,交流做好了准备。

2、金色的草地教学目标:1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2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3 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懂得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和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教学准备:介绍蒲公英资料的课件生词卡片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1 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2 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3 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4,检查自学情况(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5)完成"语文天地"抄一抄2四,回顾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注释: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面积.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1 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2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出示介绍蒲公英的课件(蒲公英开放,学生描述.)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1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2 从读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我"的什么感情(用课文中的话来说)3 "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己说说.4 那"我"和弟弟是不是一直都在做这个游戏啊我们来看后面的课文5 指导学生读课文第2部分(第3,4自然段)6 作者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图示蒲公英的变化")7"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引导:喜爱金色的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不再随意揪→金色的草地8若"我"没有发现蒲公英的变化,后果会怎样三,思考交流1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2 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喜爱的花草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3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填到语文天地中四,课后延伸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第三课时一,课始三分钟:1,小组内说颜色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2,集体交流.二,课堂补白,积累运用.风的颜色风有颜色/有着变幻多端的颜色,/它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把世界装扮成美丽的画册./春天的风是绿色的,/染绿嫩草/染绿树叶/染绿山岗和原野./夏天的风是蓝色的,/浅蓝的林带,/深蓝的湖泽,/蓝风送走太阳的炎热./秋天的风是金色的,/金风迎来收获的季节,收获遍地的金子./收获满意喜悦./冬天的风是白色的,/白风扬起鹅毛大雪,/美丽的白天鹅啊./多么可爱多么纯洁./风有颜色,有着变化多端的颜色,/要是没有风,/就没有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三,小组讨论1,风真有那么多颜色吗2,要是没有风的话……四,文海冲浪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仿写一首诗歌.板书设计:2、金色的草地新发现:蒲公英一天的变化新发现前:我和弟弟揪它们做游戏新发现后:我们不再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教学后记: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个性化阅读"为核心,让学生在充分诵读,熟读精思,读出自己的疑惑,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共通有无,互相启迪.力求使阅读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在对话中,合作中,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3、爬天都峰学习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第一课时以旧引新,扣题导入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仰望:抬头望.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指导写字,掌握笔顺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布置作业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紧扣课题,承前启后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a. 学生读书圈划.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a.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b.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c. 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总结课文,明白道理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教后札记: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教学后记:这节课教学设计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词句,在读中对汲取力量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在低年级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适时地辅以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根教学设计中还体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相互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槐乡的孩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