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地名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杭民发[2010]204号各区、县(市)民政局,杭州经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局:为适应城市发展,配合大型建筑物(构筑物)标准名称使用审批事项进驻杭州市行政服务中心,进一步规范我市地名管理工作程序,根据《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56号)、《杭州市地名管理办法》(杭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7号)、《杭州市门牌管理规定》(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86号)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地名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杭政办函〔2005〕180号)精神,并报经市政府法律审查同意,现就进一步规范地名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规范地名命名(更名)工作程序(一)地名命名(更名)的申报程序。
地名命名(更名)按照“谁建设、谁申报”的原则办理申报手续。
地名更名应从严掌握。
1、新建的道路、桥梁、隧道、公园、广场等,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命名方案,提交所在地的地名管理部门审核。
建成2年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尚未提出命名方案的,可由所在地的地名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命名方案。
市区(不含萧山区、余杭区,下同)范围内的,由市地名管理部门审核,经专家咨询和社会公示后,由市地名管理部门报市人民政府审批;萧山区、余杭区范围内的,由所在区地名管理部门报市地名管理部门审核,由所在区人民政府审批;五县(市)范围内的,由所在县(市)地名管理部门审核后,经专家咨询和社会公示,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2、新建的大型建筑物(构筑物),市区范围内的,由产权单位或开发建设单位(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地名审批窗口)向市地名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市地名管理部门审批;萧山区、余杭区范围内的,由所在区地名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市地名管理部门审查,由所在区人民政府或所在区人民政府委托的部门审批;五县(市)范围内的,由所在县(市)地名管理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或同级人民政府委托的部门审批。
3、新建的住宅区,由产权单位或开发建设单位向所在区、县(市)的地名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市区范围内的,经所在区级地名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市地名管理部门审批;萧山区、余杭区范围内的,由所在区地名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市地名管理部门审查,由所在区人民政府或所在区人民政府委托的部门审批;五县(市)范围内的,由所在县(市)地名管理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或同级人民政府委托的部门审批。
(二)申报材料1、道路、桥梁、隧道等命名(更名)的申报材料:(1)申请报告,并填写《杭州市道路、桥梁命名更名申报表》一式三份(见附件1)。
(2)地理位置示意图。
2、大型建筑物(构筑物)和住宅区命名的申报材料:(1)申请报告,并填写《杭州市大型建筑物(构筑物)地名命名申报表》或《杭州市住宅区地名命名申报表》一式三份(见附件2、3)。
(2)立项批复。
(3)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规划红线图。
(4)首期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总平面图。
(5)地名管理部门需要的其他材料。
3、大型建筑物(构筑物)和住宅区更名的申报材料:(1)申请报告,并填写《杭州市大型建筑物(构筑物)地名更名申报表》或《杭州市住宅区地名更名申报表》一式三份(见附件4、5)。
(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总平面图。
(3)土地使用证。
(4)原申领的《地名使用批准书》。
(5)已申领产权证且分割产权的,还须提交全体产权所有人同意更名的确认材料。
(6)已申领产权证且分割产权并成立业主委员会的,还需提交业主委员会同意更名的确认材料。
4、大型建筑物(构筑物)和住宅区命名可采取预申报的方式,预申报所需材料:(1)申请报告,并填写《杭州市大型建筑物(构筑物)地名命名预申报表》或《杭州市住宅区地名命名预申报表》一式三份(见附件6、7)。
(2)立项批复。
(3)预申报名称有技术指标要求的,申报单位须出具达标承诺书。
市区范围内大型建筑物(构筑物)和住宅区的预申报名称,经市地名管理部门审批同意,一年内有效。
(三)办理时限除了当场能作出决定的以外,道路、桥梁、隧道等由人民政府批准的地名,地名管理部门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审批。
市区范围内大型建筑物(构筑物)的地名,自市行政服务中心地名审批窗口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由市地名管理部门完成审批;由市地名管理部门审批的住宅区地名,区地名管理部门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报市地名管理部门,市地名管理部门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地名审批。
萧山区、余杭区在经市地名管理部门进行名称审查后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地名审批。
县(市)地名管理部门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地名审批。
遇特殊情况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审批的,经地名审批机关负责人批准,可延长5个工作日,并将延长的期限和理由告知申请人。
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各级地名管理部门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告知下级地名管理部门或申报单位,说明理由,并退回申报材料。
二、地名注销因自然变化消失的地名,由区、县(市)地名管理部门填写《杭州市地名注销备案表》一式二份(见附件8),报市地名管理部门注销;因行政区划调整、城市建设而消失的地名,由区、县(市)地名管理部门注销,并填写《杭州市地名注销备案表》,报市地名管理部门备案。
三、门牌编制门牌编制必须在把握稳定性、超前性原则的基础上,按照科学规范、有序可循、不得重号的要求进行编制。
(一)门牌编制方法1、市内道路两侧的门牌一般按照自东向西、自南向北、从起始点开始按左单右双的要求进行编制。
斜方向道路,临近东西向的,按自东向西顺序编号;临近南北向的,按自南向北顺序编号。
市区向郊外延伸的道路,也可以自市内向郊外编制。
2、实行距离门牌编制。
道路两侧门牌号码的编制应基本对应,可视情况每4-10米左右编制一个门牌号码。
道路两侧连续无单位或相关建筑物的,应编制预留号码。
3、长度较短、两侧建筑物较少或一侧为河流、绿地、公园等地理实体的道路,可按照距离门牌的编制要求,单侧连续编制。
4、其它情况按照《杭州市门牌管理规定》第十条编制。
(二)道路门牌整编的基本程序1、确定整编道路门牌的方法。
2、发布并张贴道路门牌整编公告。
3、全路和现场调查,做好调查记录。
4、结合现场调查和历史审批资料制作全路段门牌编排表。
5、预编并张贴门牌预编号,预编号应保留不少于15天,张贴预编号时间与安装时间不少于间隔10天。
6、确定全路段应上墙的门牌号并核准数量。
7、制作门牌。
8、按门牌编排表安装门牌。
9、全路段门牌安装质量验收。
10、验收合格后,根据调整情况修改全路段门牌编排表。
11、确认后归档。
12、门牌号码变更情况,应在规定时间内送公安、房管、工商、邮政等部门备案。
住宅区楼(幢)、单元、户室牌整编,可参照执行。
(三)资料的归档和管理门牌档案资料的归档工作是开展门牌整编工作的一部分。
随着门牌整编工作基本完成,各单位要安排专人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门别类,及时归档。
各区、县(市)应具备一套较完整的门牌档案资料,并及时输入地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动态管理。
四、门牌、门牌证申领程序门牌、门牌证的申领、变更和撤销,申请人应向所在地的区、县(市)民政部门或行政审批中心地名窗口申请办理相关手续。
(一)门牌、门牌证的申领1、单位申领门牌、门牌证的,产权单位须提交申请报告,房产权证、房产平面图复印件或相关证明。
2、个人申领门牌、门牌证的,须提交产权所有人身份证或户籍证明复印件,房产权证、房产平面图复印件或相关证明。
3、农居申领门牌、门牌证的,须提交申领人身份证或户籍证明复印件,所在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出具的证明。
4、委托他人代申领门牌、门牌证的,除上述资料外,还须提交产权单位(所有人)的委托书及被委托人身份证或户籍证明复印件。
5、单位和个人申领破墙开店的门牌、门牌证的,除1、2、3项外,还须提交市或区、县(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规划许可证复印件。
6、产权人因分户、房屋出租等事项申领门牌、门牌证的,除1、2、3项外,还须提交与办理事项有关的证明材料。
7、单位和个人要求查询或申领非本单位和非本人的地名资料与证明的,除提交申请报告外,还须依法提交与非本单位和非本人有关的证明材料。
8、新建大型建筑物、住宅区集中申领门牌、门牌证的,其申报材料和办理时限由各区、县(市)地名管理部门自行依法确定。
(二)办理期限1、申领材料齐全,有标准地名,且房屋实际地址与房产权证地址一致,可当场办理门牌证发放手续的,应当场核发门牌证或相关证明。
2、有标准地名,但房屋实际地址与房产权证地址不符,须实地察看确认的,在7个工作日内核发门牌证或相关证明。
(三)遗失与补领对因保管不慎遗失的,可凭遗失报告(或证明)和相关申领材料向原发证单位挂失并申请补领。
办理时限为7个工作日。
(四)门牌证格式按省定标准执行,统一由省定印刷厂印制。
五、签章和资料保密要求有关地名管理的行政审批,包括《地名使用批准书》、《杭州市道路桥梁命名更名表》、《杭州市地名命名申报表》、《杭州市地名更名申报表》以及门牌证等,加盖地名管理行政机关印章。
为确保标准地名和门牌申领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各级地名管理部门有责任做好涉及单位(个人)隐私的归档资料的保密工作。
六、本通知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附件下载:1、杭州市道路桥梁命名更名申报表;2、杭州市大型建筑物(构筑物)地名命名申报表;3、杭州市住宅区地名命名申报表;4、杭州市大型建筑物(构筑物)地名更名申报表;5、杭州市住宅区地名更名申报表;6、杭州市大型建筑物(构筑物)地名命名预申报表;7、杭州市住宅区地名命名预申报表;8、杭州市地名注销备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