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和批改的反思

对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和批改的反思

对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和批改的反思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数学作业批改方式耗时多、有效性差。

本文针对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的现状,阐明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对数学作业批改的四种改进方法也作了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作业批改;学习小组
一、前言
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不是固定在教科书静止的内容上,它已经成为学生经验的建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新课程要求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机会和活动,指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新课程要求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二、课堂有效教学的概念及其内涵
课堂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特定的课堂范畴,在特定的时间范畴,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而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人,达成数学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旨在提高中学生创新精神和理性思维水平,增强教学效果,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
体现。

三、初中数学作业批改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明确提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保障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数学要重视有差异性的个体,要制定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案。

1、耗时耗量在作业批改上
初中数学作业几乎是天天都有的。

学生天天做,教师则要天天批改。

还有大大小小的检测备课以及班主任工作,教师已经忙的不可开交,但是数学作业若是不能及时修改,很多问题就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优势不能得到强化久而久之作业的本质作用将烟消云散。

这不仅违背了学生学习的原则更无法提升教学质量。

2、无法准确掌握学生作业过程
教师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主要途径。

这样的作业反馈信息量很小作业价值不大。

也有部分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批改任务过于追求作业的质量。

布置作业通常选择订正过的习题甚至是对例题进行抄写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作业成了他们的负担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四、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1)、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多样化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

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

1.随堂批改作业。

新课后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2.小组批改作业。

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

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

3.教师抽查和面批。

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完成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

4.建立作业信息小组。

由科代表和几名同学组成作业信息小组,及时做好信息交流。

其主要任务是: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每一单元授完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作业信息小组及时总结正、错两种典型,向全班同学作交流。

以达到消除错误、开阔眼界、巩固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

(2)、驾驭教材框架,进行宏观把握
只有对整个教材体系有了一个总体宏观的把握,才能在教学中不会顾此失彼。

而学生对讲授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才能为更深层次学习奠定基础。

具有一定关联的知识系统,即已有的知识建模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而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在于唤醒学生自己头脑中的知识经验系统,与数学新知识产生联系,激起学生探索规律的热情,进而转变被动教学;安排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独立数学
学习的材料,以培养能力、促进发展。

因此,要在调整思路的基础上,从处理教材着手,设计数学问题情景,从已有的数学知识建模中激活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活化数学学习,进而去主动学习。

(3)、重视课堂的互动
课堂是一个教学互动、师生共同发展的成长历程。

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是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强调教师对教学的控制,注重学生接受式的学习。

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对话与交流。

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教学做出适当地调整。

(4)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任务
做任何事情,只有具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够更好地达到目标。

而对于数学的的教学也同样是如此。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的要求,已经成为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隐藏在课时严重不够、学生负担加重等表象后面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任务与目标时的严重偏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是以下两点:一是抱着原来的体系不愿意改变,教学时感觉不过瘾;二是不放心,怕考试。

五、结束语
总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也是每位老师的应有追求。

因为,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
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

特别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离开学生的教学和离开生活的教学都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我们应认真研究学情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重视数学在生活过程中的应用,并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慢慢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由此一来,方可进一步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使数学教学达到一个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卢一欣.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题记[eb/ol].上海浦东信息港.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2]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的几点尝试[eb/ol].数学专页.
[3]关于数学作业分层批阅的一点尝试[eb/ol].教育手拉手论坛.
[4]新课标下数学作业改革尝试[eb/ol].成都市学道街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