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耐心看完的朋友,相信你也能走到最后!考研的路上,你不是一个人!)终于坐下来了,把这一年以来的点点滴滴写出来,有很多很多话想说。
其实事情还没完,导师还未找定,但现在已经晚了,干脆再晚点吧。
一直感觉有很多想对正在努力奋斗的考研战友说说,其实也就是自己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些许帮助。
“改变”是需要勇气的,辞职考研更需要勇气。
辞职之后,没有经济来源,虽然有积蓄,吃穿住行不成问题,但毕竟放弃了一年好几万的收入不拿,还一个劲地往外花钱,这个感觉也不好受。
万一最后没成功,再试一年?重新找工作?……那可真是件挺惨的事儿。
这一路走来,真是感慨万千。
先介绍下自己。
本人工作了3年,一直干着轻松没意思的工作。
去年初突然觉醒,打算考研,一番考虑、搜寻之后,决定报考浙大一个很强的工科专业(基本上跟自己以前的学科及工作无关)。
五一长假的几天,找了几本书看了看,感觉还行,7月份正式辞职,全身心地投入复习。
前半段时间,情绪高涨,基本上每天还是挺开心的,可越到后面,随着考试临近,觉得时间不够,种种压力、阻力越来越大,那种痛苦的感觉也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知道。
记得考前一个月,隔壁搬来一群小年轻,据说是在酒吧上班。
每天半夜三更下班,到了家还不急着睡觉,聊天听音乐打游戏看电影什么的,有时一直持续到凌晨4点才安静下来。
恰巧这房子的隔音又很差,他们习惯了在酒吧大声喊话,几乎每句话我都能听清楚,而且还在我房间里产生点回音。
有些次,我一个晚上起来两次去敲门,和他们商量,但却是秀才遇见兵。
结果半个月下来,我由于本来精神压力就大,又经常吵得睡不着,就“神经衰弱”了。
晚上他们一回家,我的心跳就加快,很紧张,老婆也跟着我一起“失眠”,也影响了工作。
到了离考试还有10天了,我想到,暂时搬到紫金港里面,可没想到,那个宿舍的空调外机比洗衣机还响,一个神经衰弱的人怎么可能睡得着。
于是那天半夜,我和老婆两个人又跑出来,想到外面找个旅馆睡觉。
无奈的是,好几家小旅店的隔音还有空调外机都是同样的问题。
最后,我们俩还是回到了家里,躺在床上,听着隔壁的“音乐”,根本睡不着。
老婆给房东打电话,哭了。
她是为了我而哭的,她想到我辛辛苦苦大半年,却在紧要关头碰见这么个事,她替我叫屈啊!最后,我们两个抱在一起,相互安慰相互鼓励直到天亮。
起来后,我们走到紫荆港里面退房(就那宿舍改的旅馆,一天140呀)。
路上,还下着小雨,这是我最悲惨的一个早晨了!可我不想让老婆担心,还安慰她说:“人生嘛,总会碰到倒霉的时候。
今年本来准备就不充分,明年再来一定考上浙大!”其实我心里是多么不甘心啊!忽然我想到了在杭州的前同事,人挺不错,也许他能帮帮我,于是给他打电话。
果真!就是他,在最关键的时候拉了我一把,帮我找了个安静的地方,让我们可以好好休息,直到初试结束!另外,说到我租的这个房子,那真是叫郁闷。
有这么群邻居不说,平时楼下两户人家还老喜欢拿家庭影院K歌,声音很响,低音开得很重。
有时想在家里看会书的都不行。
我去敲门,居然连敲门声都被音乐给掩盖了。
最后开了门,却说:“你们楼上半夜都那么吵,我白天放个歌算什么……”我无语。
半夜吵的哪是我家呀,可是他们不信。
本来我可以搬家来解决的,但是这样不仅要赔违约金,还得再花钱花时间去找房子、搬家,新找的房子还不知道会有什么问题,实在是矛盾啊,不甘心!总之,复习过程中,倒霉事我也算碰了不少。
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以初试400+的成绩入了复试名单。
(其中数学一考了145,专业课也是140+。
)之后的复试准备,其痛苦程度不比前面轻。
咬紧牙关,坚持到底!风雨过后,终见彩虹。
我被录取了!其实现在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开心。
痛苦的过程,依旧迷茫的前景,还有悬而未决的导师……呵呵好了,下面就按科目说说复习过程和一些体会,再讲讲我对各类复习用书的看法以及时间分配、心态等。
我的三门公共课是政治、英语和数学一。
用过的书,其实相比别人已经是很少了,基本没有浪费的。
(工作过了,知道挣钱的辛苦。
)先说数学一。
五一长假7天,我基本在学校教室里,就把大学时的高数的课本看了一遍,找点感觉,同时还看了专业课的书时。
短短7天,我就觉得能拿下,于是假期结束,就向公司提出辞职了。
之后的5、6月份,还是要上班,不过基本每天下班后就到教室,看书到22:30左右回家睡觉。
这段时间也一直都是背单词和看高数课本。
工作交接完成,正式离职已经是7月了。
到这个时候,高数课本看了两遍,于是买了二李的复习全书。
全书的复习,我是分成三部分,也就是高数、线性代数和概率。
每个部分都是按照先课本后复习全书的顺序。
高数的课本已经两遍,那就开始看全书。
第一遍的时候,以看为主,不用急着自己做。
很多地方不懂,没关系,先做个记号什么的,等高数部分都扫过一遍之后,有个整体的概念(毕竟有些知识点是相近或相通的,全部都看过之后,有些地方可以触类旁通)。
然后是第二遍全书。
这次是仔细、耐心地来了。
第一遍看懂的地方,就自己做一遍,对照一下;第一遍不懂的地方,就仔细琢磨,反复研究,力争尽可能多地弄懂,但终究还会有一些不明白,再做记号。
整个7月份,我就看高数以及背单词。
由于已经辞职,时间还是比较多的,这个月可以说成果颇丰。
每天10~12个小时,3/5的时间看数学,其余背单词。
高数两遍后,已经到了8月初。
此时,仍然有很多处疑难点未弄明白,又无处求助,于是决定再把课本和全书看一遍。
这一次,我并没有加快速度,就算是已经明白的地方,也仍然非常仔细地看,把它深深地刻在脑子里。
就这样,到了8月中下,高数第三遍结束了。
知识点都知道了,绝大部分都记住了,例题也都能看懂,但很多题目自己做的时候一下子没反应。
就这样进入了线性代数复习阶段。
线性代数,初一看课本,觉得“哇,太难了,太抽象!”没办法,只能咬牙看,静下心来。
先看课本,有很多记不住,再看全书,也有很多记不住。
再看一遍!第二遍更耐心,更仔细。
对照课本和全书,一点一点的理解、记忆!这里我要多说几句。
我最初都有想放弃线性代数的冲动,但是到了复习后期,却变得最喜欢碰到线性代数的题目。
这一变化确实挺神奇的,我想了一下,主要是两点:1、针对线性代数,我自己想了个好的学习方法:画拓扑图。
线性代数其实就是讲三个东西:矩阵、方程组和向量。
搞清楚它们之间的种种关系,那什么都好办了,都好记了。
当初,我只知道它们有对应关系,但总是记不住或者记错。
于是,我就边看书边总结,在一张大白纸上,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线条、箭头、方框和椭圆等表示出来。
后来又总结了一张表,把这三者看作一个东西的三种表现形式,把三者之间的关系用表归纳出来。
当把这些关系理顺之后,就发现,线性代数的内容其实很少,再巧妙的变化也很容易抓住要害。
2、李永乐号称线性代数之王。
他编写的例题什么的,确实很对路。
只要把他的例题做熟了,基本上的线性代数题目,一看到就能马上动笔。
就这样,线性代数硬是被我搞定了。
这时已经是9月了,期间我还是穿插这背单词,其他基本没干。
之后,开始复习概率论。
初一看课本,又是这种感觉“哇,太难了,太抽象!”又得咬牙看,耐心研究。
还是“两遍法”。
最终,又是这个结论“概率论的内容其实不多。
”等概率两遍下来,刚好到了十一长假。
我当然没放假啦,这7天老婆回老家了,我就用来做真题。
买了二李系列中的真题详解,十年真题,每天一份。
按照考试的时间要求自己先做,这一遍我是用铅笔做的,答题的过程也很快,字写得比较随意,但过程都写上去了,做一份一般两小时就够了。
有一两题实在没思路的就不做了。
完成后,就对答案,花不了几分钟。
最后是把错的题目和不会做的题目再做一遍。
这个时候,我的平均成绩是120左右(笔误是当作正确的,真正考试可不行的哦)。
也有一份卷子才刚及格的,当然也有分数很高的。
真题做一遍之后,已经是10月了。
政治和专业课也先后开始看了,那数学和英语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
但是每天仍然得看,保持思维的连续。
到10月底,我又把全书看了一遍。
上面的例题全部自己做一遍。
但是仍然有些题目没反应的。
这时心里其实挺懊恼的,毕竟一模一样的题看了好几遍了,却总是没有思路。
但是也实在没有好的办法,只能再做记号,至少考前能把这些点再看看。
之后还有11、12两个月,由于同时复习4门课程,花在数学上的时间不会太多,基本上每天3~4个小时。
我的后期计划是这样的:先买了两本习题(二李的400题和金榜出的基础660题),《400题》其实就是十份模拟题,先做一遍,《基础660》都是选择题,有空的时候做做。
400题做完一遍后(用的是铅笔),又把全书看再一遍。
这次是要为考前做准备,就是总结、归纳一些考前几天要看的东西。
主要是把全书上以前做个记号的题目再做一遍,还不行的,就再做记号,考前看;还是就是一些难记的公式定理什么的,要么记下来,要么做记号,也是准备考前看。
完成后,就不用管全书了。
继续做题练手。
我把十年真题和400题上原先用铅笔写的都擦掉,再全部重新做一遍。
强化记忆,熟悉题型,调整状态,提高速度,这些都是很必要的。
最后,还有几天时间,于是买了二李的《最后冲刺135》,做了做就考试了。
OK。
下面对数学这部分做个总结:数学是考研的重点,150分,叫人怎么能不重视?数学一也是整个复习过程中,内容最多的科目,最难啃的骨头。
关于时间分配:一般来讲,数学一的复习时间,是整个复习时间的2/5,甚至更多。
我是在7月份开始全职考研的,在10月之前就只看数学和英语。
10月之后才四门一起看。
光从数学这一门上讲,我这样安排倒是够了,但是后期,我为了完成数学的复习计划,压缩了其他的科目的时间,会影响其他科目的成绩。
因此我觉得开始复习的时间在6月份为宜。
过程基本跟我上面讲的差不多,在数学上花的时间也就这么多了。
还有,前前后后算起来,我把高数课本看了约5遍,全书看了约4遍,其实现在觉得,只要早点开始归纳总结,课本只要看个两遍(高数可能要3遍),全书看3遍就可以了。
这样也能腾点时间出来看其他科目。
但是注意:400题和真题做两遍是至少的!关于数学复习用书:相信很多考研人都很在意数学复习全书的选择,口碑较好的是二李系列和陈文灯系列。
后者的书,我一个字都没看过。
早就听说他的书难度高,很多方法很巧妙,而我这个已经好几年没看过书的人,当然要选容易上手的书啦。
而且听浙大紫荆港里书店的老板说,买二李的书的考生多,于是我也就买了。
另外,文灯的书价格也高好多呀。
最后的效果嘛,因人而异的,毕竟主观努力是第一位,书本只是工具。
但是,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我想说:二李的书很对路!!!我感觉,他们的思路比较符合命题组的思路。
这一点很关键。
毕竟是为了考出高分,那就是两个字:应试!二李的书,深入浅出,不仅能让你掌握基本知识点,而且可以灵活组合运用,更重要的是,能够抓住解题思路。
如果文灯的书更巧妙,那大家也不妨试试。
不过,我可以肯定,二李的书足够了!特别是对于长期没接触数学或数学基础不好的考生,我想二李系列更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