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_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_林毅夫

信息_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_林毅夫

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林毅夫 孙希芳(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100871) 内容提要:各种形式的非正规金融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广泛存在。

本文认为,由于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且常常不能提供充分的担保或抵押,正规金融机构难以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而非正规金融则在收集关于中小企业的“软信息”方面具有优势。

这种信息优势是非正规金融广泛存在的根本性原因,金融抑制只是一个强化因素,同时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各种特征也都源于其存在的根本逻辑。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异质的中小企业借款者和异质的贷款者(具有不同信息结构的非正规金融和正规金融部门)的金融市场模型,证明非正规金融的存在能够改进整个信贷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

关键词:非正规金融 正规金融 逆向选择* 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见,但文责自负。

一、问题的提出———非正规金融的广泛性及其特征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更为信息不透明,并缺乏可资抵押的资产,因而中小企业的融资也更为困难。

大量的资料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非正规金融对于中小企业融资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在一些已经实现了金融自由化的国家和地区,非正规金融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Woodr uff (2001)利用1994和1998年的调查数据对墨西哥小企业在初创阶段和发展阶段融资状况的研究表明,“尽管正规(银行)信贷对于调查样本中最大的企业比较重要,但从总体来看,这些企业极少获得银行信贷。

而非正规的金融借贷———从家庭成员或朋友处获得的借款、商业信用等———在墨西哥更为普遍。

调查数据显示正规银行信贷很少,只有2.5%左右的被调查企业在创立阶段、约3%的被调查企业在创立之后曾获得银行贷款。

”Aliber (2002)对印度城市Nagpur 和乌干达首都Kampala 的调查研究发现,“非正规金融是非正规部门的企业主创办企业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不论从哪个角度考察,都远远大于正规金融机构向其提供的金融支持。

”在肯尼亚,根据Isaksson (2002)的研究,正规部门的小企业和非正规部门的企业向非正规金融的借款较多,尽管从借款规模来看,企业从非正规金融获得的融资额不是很大,但是从借款范围来看,对非正规金融的利用较多。

根据Ar yeetey (1998),在加纳等非洲国家,虽然进行了旨在消除金融抑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但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中,只有一半申请者有机会被银行考虑;而在申请贷款的微型企业中,大约2 3的申请者可能被银行拒绝。

”张维迎(1994)、王信(1996)、隅谷三喜男等(1991)、周添城和林志诚(1999)等研究显示,对于作为台湾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来说,民间金融是一个无法替代的信用筹措来源,在20世纪60-90年代,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台湾民营企业的区内借款来源于民间市场的比例高达35%以上。

另外,根据张仁寿和李红(1990)、史晋川等(1998)、史晋川和叶敏(2001)、Tsai (2001)、史晋川和朱康对(2002)等,民间金融在我国温州非常普遍,温州民营经济的融资特征是,在创业初期,以自有资金和民间融资为主;当35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以后,以自有资金和银行借贷为主,而民间融资仍是重要的外部资金来源。

总之,通过以上并不全面的资料(尽管各份资料对于非正规金融的界定和范围也不完全一致),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大概的认识: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正规金融所占比重很小,而内源融资和非正规金融是中小企业创立和成长的主要资金来源。

张军(1999)、叶敏(2002)、Bose (1998)、Besey ,Coate ,and Loury (1993)、Johnson (2001)、Schreiner (2000)、Aryeetey (1998)等进一步研究了非正规金融市场的特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非正规金融市场与正规金融相互分割;其利率一般高于正规金融市场的利率,①并且在同一个地区,利率相对稳定;一般不要求抵押品;借款合约的执行主要不是依靠国家的法律体系,而是依靠当地的某种社会机制,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履约率往往高于正规金融部门。

非正规金融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民间自由借贷、各种Rotating Savings and Credit Associations (R OSC As )②、各种基金会、私人钱庄、典当行等。

那么,非正规金融广泛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在为信息不透明、缺乏抵押品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方面,非正规金融具有怎样的优势?是什么因素导致非正规金融市场具有上述特征?很多文献认为,非正规金融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或地区大都存在金融抑制政策,正规金融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形成的融资需求,非正规金融应运而生。

这一观点的直接推论就是,只要消除了金融抑制因素,非正规金融就失去了存在的空间。

对于非正规金融市场的特征,相关文献大多着重于分析其利率特征,有的以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市场相互分割为分析前提,有的则把非正规金融市场的高利率归结为非正规金融市场上借贷合约执行的困难。

本文认为,虽然很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抑制政策是造成非正规金融广泛存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不是根本性的原因。

不然,在那些实行了金融自由化的国家和地区,非正规金融就应该消失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信息不对称是金融交易的一个基本特征,而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信息更为不透明,缺乏企业财务报表等易于传递的“硬信息”(hard information ),这种矛盾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比大企业更为困难。

中小企业融资中依赖的是“软信息”(soft information ),③只有便于获取并处理“软信息”的金融交易主体才能克服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

根据参阅的文献资料,各种形式的非正规金融都有自己特定的信息获取方式与合约实施机制,并且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贷方依靠资金供求双方的人缘、地缘关系或其他商业关系获取关于借方的信息,从而使得非正规金融在向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中具有信息优势。

而正规金融则在处理这种“软信息”方面处于劣势,因此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大多要求抵押或担保以规避风险,④然而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可抵押的资产。

这正是非正规金融广泛存在的一个更为根本性的原因,同时金融市场分割、高利率、无抵押要求等特征也都根源于非正规金融存在的36①②③④即使在金融体系高度发达的国家,尽管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各种各样的支持体系比较完善,非正规金融的空间较小,但内部融资仍然是大多数小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正规金融的贡献有限。

例如,根据Berger and Udell (1998),美国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中,股本融资平均占49.63%,债务融资平均为50.37%,债务融资由金融机构的贷款(26.66%)和非金融机构、个人、政府的信用(23.71%)构成,而且规模越小的小企业其股权融资的比重越高。

在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中,有抵押的贷款占91.94%;商业银行贷款在小企业融资结构中的比重为18.75%,其中有抵押的贷款占91.99%。

s oft information 与hard informati on 两个概念在Stein (2002)中有详细阐释。

如温州的各种“会”:和会、轮会、摇会、抬会、转会等。

例如,根据周添城和林志诚(1999),在台湾,民间利率一直都是银行利率的两倍,从1964—1994年,民间利率(年息)在20%—30%之间,而同时期的银行存款利率在5%—14%之间。

根据叶敏(2002),1988年之后温州民间借贷利率一直维持在月息3分左右。

根据Aryeetey (1998),在非洲各国,不同形式的民间借贷的利率差别较大,其中moneylenders 的贷款利率最高,而不同国家的moneylenders 的贷款利率也相差很大,在加纳,月息在8%左右,而在M alawi ,月息可达到50%。

这种根本逻辑。

也就是说,金融市场的分割及其他特征是非正规金融部门、正规金融部门、借款人三方各自优化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其行为选择的前提或原因。

信息经济学中关于信贷市场特征的经典文献,如Stiglitz and Weiss (1981)、Bester (1985)、Diamond (1984)、Milde and Riley (1988)等,一般都假定金融市场上的借款人是异质的,而贷款人是同质的,因此难以直接用来解释非正规金融的广泛存在性及其特征。

因此,必须在信贷市场借款人异质的假设基础上引入贷款人异质的假定,考虑具有不同信息结构的贷款人的行为方式及其竞争关系,进而分析信贷市场的均衡。

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二、逆向选择与正规金融部门的信贷市场均衡(一)模型的设定1.借款人的类型假设在一个区域内,有许多潜在的中小企业借款人,①每个潜在借款人拥有一个投资项目,这些项目都要求B 单位的投资,假设B =1;根据其风险特征,这些项目可分为两类:θH 或者θL 。

项目θi 的收益是一个随机变量y i , y i 的可能取值区间为[0,w ],其分布函数为F i (y ),对所有y >0,有F i (y )>0,i =H ,L 。

项目 y H 比 y L 风险更大(Rothchild and Stiglitz ,1970),即:(1)E [ y H ]=E [ y L ],(2)∫z0[F H (y )-F L (y )]dy ≥0,对 z >0;并且进一步假定,对于充分小的y >0,有F H (y )>F L (y )。

另外,假设每个潜在借款人能够提供的抵押或担保的数量不同。

为了简便,假设有两种可能,一部分人能提供充分的担保或者抵押,而另一部分人没有任何抵押品,也得不到任何担保。

这样,根据借款人的项目风险特征和能否获得充分的担保和抵押,将潜在借款人分为三类:a 类借款人风险为θL ,能提供充分的担保或者抵押;b 类借款人风险为θH ,能提供充分的担保或者抵押;c 类借款人风险为θL ,但不能提供任何担保或者抵押。

三类借款人的比例分别为δa 、δb 、δc ,δa +δb +δc =1。

假设所有的潜在借款人风险中性,所以下文只考虑其期望利润。

2.贷款人的类型假设在这个区域内,存在两类潜在的贷款人:一类是正规金融机构,称为银行(B ),对潜在借款人的类型完全不了解,只知道这三类人的分布,但是可以通过设计包括利率、抵押或担保(以后只称为担保)两个要素的合约条款,作为筛选机制(screening device )。

另一类是非正规金融部门,记为I ,通过人缘、地缘等关系优势完全了解借款人(项目)的风险特征和担保状况,因此非正规金融部门提供的信贷合约只包含利率一个要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