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省商洛市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陕西省商洛市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陕西省商洛市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1.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体内的蛋白质都是由12种非必需氨基酸构成的B. 蛋白质经高温作用后,更容易被蛋白酶水解C.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都需要酶起调节作用D. 生长素、抗体和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蛋白质,考查对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结构、功能的理解。

明确酶的作用和蛋白质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人体内的蛋白质可能含有必需氨基酸,A项错误;蛋白质经高温作用后,空间结构变得松散,容易与蛋白酶结合,更容易被蛋白酶水解,B项正确;酶具有催化而不是调节作用,C项错误;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神经递质一般是小分子物质,不是蛋白质,D项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选C项,错因在于混淆了酶和激素的作用。

酶对生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激素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2.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内囊泡的运输过程中存在囊泡膜与靶膜的识别,这可能与囊泡膜上的糖蛋白有关B. 氨基酸的跨膜运输和被转运到核糖体上都离不开载体蛋白C. 高等动物体内的激素可定向运输到靶细胞D. 人体内的细胞都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葡萄糖【答案】A【解析】【分析】糖蛋白主要与细胞的识别功能有关;氨基酸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细胞内进行翻译时运输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激素可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能对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起作用,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葡萄糖进入其他体细胞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A. 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因此囊泡膜和靶膜上的识别蛋白属于糖蛋白,A正确;B. 氨基酸被转运到核糖体上需要tRNA,不需要载体蛋白,B错误;C. 高等动物体内的激素可运输至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靶细胞,C错误;D. 人体内的成熟的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葡萄糖,其他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D错误。

3.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体内血糖不断被消耗,但其含量仍然稳定在0.9g/L左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比赛中运动员的血糖补充途径主要是肝糖原的分解B. 比赛中运动员的血糖补充速率与血糖氧化分解速率几乎相等C. 比赛中运动员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D. 比赛中运动员的骨骼肌细胞内的CO2浓度大于细胞外液的【答案】C【解析】【分析】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含量仍然稳定在0.9g/L左右,此时血糖的补充途径主要是: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及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详解】A. 血糖的来源有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比赛中运动员的血糖补充途径主要是肝糖原的分解,A正确;B. 比赛中运动员的血糖含量稳定在0.9g/L左右,说明血糖补充速率与血糖氧化分解速率几乎相等,B正确;C.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浓度升高,故比赛中运动员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错误;D. 在马拉松长跑中,运动员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CO2,故比赛中运动员的骨骼肌细胞内的CO2浓度大于细胞外液,D正确。

4.细胞呼吸是细胞内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等一系列代谢活动的总称。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外的葡萄糖分子可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过程B. 用14C-葡萄糖研究肝细胞的糖代谢,可在线粒体等结构中检测到放射性C. 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都可叫作酒精发酵D. 人体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因此人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答案】B【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详解】葡萄糖参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A错误;用14C-葡萄糖研究肝细胞的糖代谢,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产生丙酮酸,然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因此在线粒体等结构中可以检测到放射性,B正确;对于微生物来讲,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可叫作酒精发酵,高等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过程不属于发酵,C 错误;人体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但是不能在无氧条件下只进行无氧呼吸,因此人不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D错误。

5.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 摩尔根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这一名词重新命名为“基因”B. 随着细胞质基因的发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可概括为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C. 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 研究表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的内涵:①功能上,是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本质上,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③结构上,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脱氧核苷酸序列;④位置上,在染色体上有特定的位置,呈线性排列。

【详解】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约翰逊给“遗传因子”起了一个新名字为“基因”,A错误;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少量存在于细胞质中,故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C正确;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D 正确。

6.三位美国遗传学家发现了控制生物节律(即生物钟)的分子机制,其核心组件的简化示意图如下(PER蛋白是与生物节律有关的关键蛋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人体大脑皮层中有调节生物节律的神经中枢B. PER/TIM蛋白复合物、mRNA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C. PER/TIM蛋白复合物对PER基因表达的调控属于翻译水平的调控D. PER蛋白积累后抑制PER基因的活性属于负反馈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分析:早晨,PER/TIM蛋白复合物降解,对PER基因的抑制解除,PER基因转录得到相应mRNA,在细胞质中翻译得到PER蛋白,不断积累,在夜间达到最大浓度,PER蛋白和TIM 蛋白形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后抑制PER基因的活性,转录减弱。

据此答题:【详解】调节生物节律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故A错误; PER/TIM蛋白复合物能进入细胞核,而mRNA只能从细胞核出来,且核孔对物质的进出也有选择性,故B错误;PER/TIM 蛋白复合物对PER基因表达的调控属于转录水平的调控,故C错误; PER蛋白积累后抑制PER基因的活性,早晨,PER/TIM蛋白复合物降解,对PER基因的抑制解除,所以属于负反馈调节。

故D正确。

7.近年来,人们十分重视对甲状腺疾病的筛查。

下表表示对某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抽血,检查其甲状腺功能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表中结果可如,该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状激素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测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时可直接采指尖血进行检查,无须在甲状腺处抽血的原因是激素分泌后随__________________运输到全身各处。

(3)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是诊断甲状腺疾病的常用指标,TGAb对甲状腺无直接损伤作用,TGAb和甲状腺球蛋白结合后能激活吞噬细胞,攻击甲状腺细胞。

根据以上内容分析,TGAb含量过高可导致机体患病,使机体_________(填“菱靡”或“亢奋”),该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 几乎全身所有细胞 (3). 体液或血液 (4). 萎靡 (5). 自身免疫病【解析】【分析】据表中数据可知,游离甲状腺激素含量超出参考值,促甲状腺激素检测值比参考值低,故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和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增强,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降低。

【详解】(1)分析表中结果可如,由于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导致该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

甲状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

(2)检测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时可直接采指尖血进行检查,无须在甲状腺处抽血的原因是激素分泌后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3)根据题意,TGAb和甲状腺球蛋白结合后能激活吞噬细胞,攻击甲状腺细胞,会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甲状腺激素可促进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缺乏甲状腺激素会使机体萎靡,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点睛】本题考查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要求学生能结合数据理解和分析激素的反馈调节、分级调节和免疫失调,属于对基础内容的考查。

8.植物对CO2的利用与光照强度有关,下图表示在三个不同光照强度x、y、z(单位:lx)条件下,CO2浓度对菜豆植株光合速影响。

请回答下列问题:(1)菜豆植株光合作用所需的碳源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______________(结构)进入的,随着CO2浓度的升高,菜豆植株细胞对光反应阶段产生的______________的利用量增多,从而促进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2)图中光照强度x与y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CO2浓度为400mg·L-1时,若光照强度突然由z变为y,叶绿体中C3的合成速率会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天气晴朗的中午,光照充足,但菜豆植株光合速率却明显下降,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气孔 (2). [H]和ATP (3). x大于y (4). 增大 (5). 中午,植物蒸腾作用旺盛,叶片气孔关闭,导致CO2供应不足【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曲线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因变量是CO2吸收速率即光合速率;在CO2浓度过低时,三条曲线都与横坐标相交,代表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随着CO2浓度的增加,三条曲线都表现为先增加后维持相对稳定,其中光照强度为z lx的曲线最低,光照强度为x lx的曲线最高。

【详解】(1)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CO2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入的;随着CO2浓度的升高,暗反应CO2固定生成的三碳化合物增加,对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的利用也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