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0第十章税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10第十章税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2、商品课税
3、现代直接税 (西方)
4、发展中国家以间接税为主,但出现新 趋势(推行增值税;扩大所得税)
2014-9-12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1985年所得税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均GNP的相关关系
占中央政府经常收入的比重
按人均收入 水平分类
低收入国家 中低收入国家 中高收入国家 发达国家
表10-1
所得税、利 得税和资本收 益税(%) 16.8 34.8 20.3 40.8
社会保险税 (% ) 0.2 3.6 13.6 30.5
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平均数 (美元)
200 820 1850 11810
1985年所得税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关关系
2014-9-12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第二节 税制改革理论
什么是良好税制的构成要素?这方面占据 主导地位的税制改革理论有20世纪50年代 和60年代的公平课税论(theory of equitable taxation)、20世纪70年代的 最适课税论(theory of optimal taxation)和20实际90年代复兴的财政交 换论(theory of fiscal exchange) ,这 三大理论对税制改革的设计和实施方案都 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4-9-12
简单来说,最适课税论是研究如何以
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征收某些大宗税款 的理论,该理论以资源配置的效率性 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为准则,对构建 经济合理税制结构进行分析,即以怎 样的方式、方法对应税行为和结果合 理征税。
2014-9-12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理想的最适课税理论,是假定政府在建立税收 制度和制定税收政策时,对纳税人的信息(包 括纳税能力、偏好结构等)是无所不知的,而 且政府具有无限的征管能力。但是,在现实生 活中,政府对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等的了解并不 完全,同时征管能力也有限。所以,在这种信 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最适课税论主要对以下三 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一是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搭 配问题。二是寻求一组特定效率和公平基础上 的最适商品税。三是假定收入体系是以所得课 税而非商品课税为基础的,如何确定最适累进 (或累退)程度,以便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兼顾。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4-9-12
二、最优税收理论(最适课税论)
最适课税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约翰·斯图 亚特·穆勒首次提出的“牺牲”学说。穆勒(Mill, 1817)认为,税收公正要求每个纳税人都要承担同等的 牺牲。在埃奇沃斯和庇古之后,现代福利经济学将牺牲 解释为效用的损失,并提出边际效用相等适宜作为使税 收引起的总牺牲最小化的原则。弗兰克·拉姆斯 (Ramsey,1927,pp.47~61)、詹姆斯·米尔利斯 (Mirrlees,1971,pp.175~208)、彼得·戴尔蒙德和 米尔利斯(Diamond and Mirrlees,)等建立起来的当代 最适课税论,也认为税制结构造成的总牺牲应当最小, 但他们所界定的牺牲比较宽泛,把牺牲看做是社会福利 的减少,而不仅仅是个人效用的损失。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4-9-12
1.最优商品课税理论
•(1)一般税与选择税的权衡
• 从效率角度,在税收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课征一般商品 税,比课征选择税更符合经济效率的要求。因为用相同税率 对商品(包括闲暇)普遍课税,只会产生收入效应,因而不 会扭曲消费者选择,不会造成税收超额负担。而对商品课征 选择税,不仅会产生收入效应,还会产生替代效应,其结果 必然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并且造成税收的超额负担。 • 从社会公平角度,由于一般商品税很容易课及一般生活必 需品,而对生活必需品的课税具有明显的累退性,这与公平 目标是相悖的。所以,从公平与效率兼顾的要求出发,最优 商品课税应首先尽可能广泛课征,同时对一些基本生活必需 品减征或免征。
2014-9-12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 拉姆齐法则(The Ramsey Rule)——反 弹性法则及其修正
拉姆齐法则指出:“为了使总体超额负担最小化,税 率的制定应当使各种商品在需求量上按相同的比例减少”。 将拉姆齐法则进一步引伸,可得出:只要商品在消费上互 不相关,对各种商品课征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需 求价格弹性成反比。 反弹性法则的含义是显而易见的,一种商品的需求弹性 越大,潜在的扭曲影响也就越大。因此,有效率课税要求 对需求弹性相对小的商品,课征相对高税率的税收;对需 求弹性相对大的商品,课征相对低税率的税收。但基于公 平的考虑,政府应对生活必需品制定较低的税率,而对高 收入阶层偏重消费的奢侈品课征较高的税率,以增加商品 税的累进性,即使会因此产生一定的效率损失。
2014-9-12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最优所得课税理论
(1)所得税的边际税率不能过高
在政府目标是使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的前提下,社会 完全可以采用较低累进程度的所得税来实现收入再分配。 过高的边际税率不仅会导致效率损失,而且对公平分配目 标的实现也无益。边际税率越高,替代效应越大,超额负 担也越大。就标准的累进税制而言,边际税率递增的累进 税制,要比单一税率的累进税制造成的超额负担更大。
2464.8 1792.03 894.06 3169.02
3.4 2.4 1.2 4.3
证券交易印花税
税收总收入 财政收入
2014-9-12
544.17
73202 83080.32 88.11%
0.74
增速23% 增速21.3%
税收占比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二、税收制度的发展
1、古老的直接税(人头税,灶税,窗户 税)
第十章 税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税收制度及其历史演变 税制改革理论 世界税制改革实践 我国税制改革
2014-9-12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掌握新一轮税制改 革的目标、原则和内容以及农村税费改革 的基本情况。 教学重点:新一轮工商税制改革的思路及 内容 教学难点:新一轮工商税制改革的思路及 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与自学 教学时数:2课时
2014-9-12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公平课税论下的理想税制,主要是根据综合所得概念对 宽所得税基课征累进的个人直接税。“毛所得”可能包 括工资和薪金、经营所得(如合伙经营所得、独资经营 所得以及农业所得等)、资本所得、租金、特许权使用 费、附加福利、耐用消费品的估算租金、转让所得、养 老金所得以及赠与和遗产所得等。这种宽所得税基能在 不同的所得类型之间、不同的部门之间和不同的活动之 间实现税收中性。同时,宽税基也有助于降低名义税率, 从而使税收的超额负担或福利成本最小化。 总之,公平课税论认为,以宽税基、低名义税率实现公 平和效率目标,这种见解被20世纪80年代的很多工业化 国家的税制改革所采用和证实。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4-9-12
3.关于所得税与商品税的搭配理论
(1)所得税与商品税应当相互补充,都有其存在 的必然性。
一般认为所得税是一种良税,而差别商品税在 资源配臵方面也是所得税所不能取代的。
(2) 税制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政府的政策目标。
所得税有利于实现分配公平目标,商品税有利于 实现经济效率目标。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以分配公 平为主,就应选择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模式; 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以经济效率为主,就应选择以商 品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模式。 一国的税收制度最终实行何种税制模式,要取决 于公平与效率目标间的权衡。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4-9-12
最适课税论与公平课税论的主要差别至少表现在以下两 方面。第一,公平课税论主要强调横向公平目标,而最 适课税论则主要强调纵向公平。第二,按照公平课税论, 追求公平原则的效率成本是次要的问题;而按照最适课 税论,公平目标和效率目标纳入到一个福利函数中综合 考虑,设计出最优的公平一效率组合的税制结构。由于 最适课税论在一个标准下把公平目标和效率目标统一起 来,故它能分析累进性或纵向公平与激励或效率之间的 取舍对税率结构设计的影响。所以,最适课税论相对于 公平课税论表现出来的一个优点是,经济分析可以用来 分析合理的税率结构。总之,最适课税论自20世纪70年 代初以来,支配着税制设计与政策问题的学术讨论。但 是,由于最适课税论需要有大量的信息和管理条件,故 对现实税收政策和税制改革方案的影响非常小。
2014-9-12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第一节 税收制度及其历史演变
一、税收制度概述
1、税制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 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税收 管理) 2、税制是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 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 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 搭配问题(税收理论) (1)单一税制; (2)复合税制。
2014-9-12
(2) 最优所得税率结构应当呈倒“U”型
从社会公平与效率的总体角度来看,中等收入者的边 际税率可适当高些,而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应适用相对较 低的税率,拥有最高所得的个人适用的边际税率甚至应当 为零。倒“U”型税率结构的分析结论,是在完全竞争的 假定前提下得出的,现实中完全竞争几乎不存在,因此不 能完全按照倒“U”型税率结构设计所得税率。
21091.95 6017.54
占税收总收入比重(%)
29 8.3
营业税
流转三税合计 进口税收 流转税合计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所得税合计 契税 车购税 房产税 土地税(三税)
11157.64
15.2
52.5
10487.46+2027.45
17 69.5
12842.79 4837.17
17.5 6.6 24.1
美国 加拿大 日本 韩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西班牙 瑞典 丹麦 芬兰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