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教案目录:说明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教育与小学教育第三章学校第四章学生第五章教师第六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第七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第八章课程第九章小学教学工作第十章课外活动说明一、《小学教育学》学科性质1、小学教育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也是专业必修课程及学位课程。
2、小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小学教育现象,揭示小学教育规律的科学。
3、小学教育学属于教育学科的范畴,相对于教育学一级学科而言,它是一门二级学科。
学好小学教育学,掌握小学教育规律,是合格的人民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教学目的要求1、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和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武装师范生,传授给学生有关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其掌握系统的教育科学基本原理,懂得教育规律;[理论素养]2、培养学生运用教育理论知识于教育工作实践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技巧;[实践能力]3、结合知识教学,对师范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受学生的思想以及研究教育的兴趣和能力。
[道德品质]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1、方向性原则。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体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精神,用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武装学生。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要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总结国内外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反映教育科学的新成就和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动向。
(2)要联系小学实际,充分反映现代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特点及其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质量要求。
3、实用性原则。
在传授给师范生有关教育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着眼于教师素质的培养,重视训练教师所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技巧,并加强教学中的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适度性原则。
从高师院校实际出发,照顾师范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论述教育理论时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把难点适当分散。
内容力求充实具体,理论阐述既要通俗易懂,又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5、系统性原则。
加强本课程与《心理学》、《教材法》的联系,本课程的教学要充分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并为教材法的教学提供理论依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根据高师教学计划规定,小学教育学课程一学期完成,教学时数共约为60学时,其中讲授时数为54学时,余6学时供见习、课堂讨论及自由伸缩之用。
在每章内容提要之前,对本章的教学目的要求作简要的说明,以帮助师生理解和掌握教材,抓住重点,突出关键,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五、主要教学参考书教材: 黄济等主编《小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参考书:1、南京师大教育系,《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王汉澜王道俊,《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3、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4、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5、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大出版社6、邱永渠,《教育基本理论》,福建教育出版社7、黄济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8、蔡勇强黄清李建辉,《基础教育学》,厦门大学出版社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要求]绪论由教育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怎样学好教育学三个问题贯穿起来。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发展情况,教育学的地位与作用,教育学的学习途径与方法。
从而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①教育的外部规律与内部规律②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代表作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一)教育现象(二)教育规律两条基本规律:1、(外部关系规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政治制度、文化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2、(内部关系规律):教育与教育对象的关系,其中最主要是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二、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传统的“万金油”式的教育学内容框架▲一般的研究内容:1、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的概念、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师生观,教育目的等)2、教育的基本途径(课程、教学工作及课外教育工作)3、关于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劳育等)4、关于学校管理和评价等。
▲我们的看法参见蔡勇强等编著:《基础教育学》蔡勇强:《论教育学的分化与高师公共课教育学的定位》,载《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第二节教育学产生和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从奴隶社会到欧州文艺复兴前)从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由于学校的产生和教育实践的发展,人们开始对教育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加以一定的概括和总结,这些论述反映在古代一些思想家的言论和著作之中,如中国古代的孔子(前551——前479)、孟子(前372——前289)、荀子(生卒年月不详)、朱熹(1130——1200)、王阳明(1472——1528)等人,西方古代的苏格拉底(前469——前399)、柏拉图(约前427——前347)、亚里斯多德(前384——前322)、昆体良(35——96)等人,他们在阐明各种社会现象的同时,也涉及到许多教育问题,并试图对它们作出各方面的说明。
但是他们的教育思想没有完整的科学体系,常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文学乃至宗教思想混杂在一起。
如孔子的弟子整理的反映孔子言论行为的《论语》、孟子的《孟子》、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的《政治论》等著作,它们都不是教育专著,但却都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
从思想史上,我们把这些先哲们称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从教育史上,我们称之为古代伟大的教育家。
他们在教育方面留下的珍贵遗产,为后来科学教育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我国教育专著的出现,大约在战国后期。
相传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著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比古罗马的昆体良所著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三百多年。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论著的光辉篇章,反映了二千多年前我国教育思想已经达到相当水平。
《学记》仅用1229个汉字,对于教育实践中所提出来的一些重大课题,如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制度,学校管理,教学内容、方法、原则,师生关系等,都作了概括性的精辟论述,揭示了教育教学活动的许多原理,如“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适时而教”、“循循善诱”、“长善救失”、“尊师重教”等等,这不仅是教育学科史上的创举,而且经过二千多年教育实践的检验,至今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指导意义。
尽管它在科学性和体系结构上存在局限性,但它在教育思想史上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里,也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教育著作,如韩愈的《师说》、朱熹的《朱子语录》、颜元的《存学篇》等,对师生关系、读书治学等都有许多精湛的论述,值得我们今天加以借鉴。
古代思想家的教育思想虽然十分丰富,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教育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一直没能形成自己的独立体系。
古代学者提出的教育思想,不少是他们长期从事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虽然有的达到了一定的理论化程度,客观上也符合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且对后世教育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总体看来,这些总结和概括往往停留在现象的描述、形象的比喻和简单的推理上,理论上的论证还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并且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主观臆测性。
因此这个阶段,只能看成是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阶段(欧州文艺复兴以后)[教育学科的创立阶段]在漫长的古代社会,教育学一直处于萌芽状态,迟迟未能形成独立的学科。
直到欧洲的文艺复兴以后,教育学终于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因为这个时候教育学学科的成型具备了充要条件。
首先,欧洲资本主义上升,生产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机器工业生产不仅要求少数管理者而且要求大多数劳动者都要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及教育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这个时期是教育大变革的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施普及教育,实行班级授课制,以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反对封建主义腐朽的教育,在改革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加之对古代教育经验的总结概括,教育自身的知识经验有了足够的材料构建起一门独立的学科;再次,文艺复兴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引发了科学和艺术的繁荣,与教育学有关的哲学、心理学、解剖学等学科的发展对教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17世纪夸美纽斯(1592——1670)的《大教学论》的问世。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写出的《大教学论》是欧洲教育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从理论上总结了当时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普及教育和班级授课制度,主张建立新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直观教学等教学原则,并论述了各种教学方法,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基础。
其后,英国洛克(1632——1704)的《教育漫话》、法国卢梭(1712——1778)的《爱弥尔》、瑞士裴斯泰洛齐(1746——1827)的《林哈德和葛笃德》等许多教育论著先后问世。
1776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1724——1804)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首次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在资产阶级教育家创建独立的教育学学科体系的过程中,明确提出构建独立的教育学体系且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德国的赫尔巴特(1776——1841),他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第一次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试图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强调要按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规定教学的过程和阶段,选择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他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和教学过程的阶段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
他的《普通教育学》被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家誉为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他本人也常常被视为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19世纪后,教育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开始借鉴其他一些实证学科的方法论去研究教育问题,使教育学朝科学化的道路不断迈进。
德国福禄倍尔(1782——1852)的《人的教育》、英国斯宾塞(1820——1903)的《教育论》、德国拉伊(1862——1926)的《实验教育学》、美国杜威(1859——1952)的《民本主义与教育》等教育著作相继出版。
其中杜威所提出的一套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完全不同于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体系,对20世纪教育实践和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教育学说被西方的一些学者标榜为“现代教育”或“新教育”。
资产阶级教育家经过三百多年的努力,把教育学构建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使之不断提高理论化和科学化水平,对教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应该看到,由于资产阶级教育家世界观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他们对教育的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和说明仍然是不科学的。
三、社会主义教育学建立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教育学的创立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