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治理工作各项制度

综合治理工作各项制度

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各项制度
1)综合治理领导组职责
1、建立综合治理领导组。

2、负责学校周边环境安全,调解学校重大纠纷,排查学校重大安全隐患。

3、制定学校安全制度,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育秩序。

4、落实上级指示与要求,执行学校安全规章制度,维护学校安全。

5、协调各级领导工作。

2)综合治理办公室领导组职责
1、建立综合治理办公室领导组。

2、负责学校周边环境的检查。

3、进行学生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

4、调处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工作中的矛盾。

5、检查学校安全隐患。

6、上报学校安全情况与隐患情况。

7、及时处理学校紧急事件。

8、协调学校工作,以及上级工作。

9、落实上级规章制度,执行上级安排。

3)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
1、各班班主任是本班学生矛盾纠纷排查首要负责人,负责本班学生纠纷排查。

2、学校领导是本校矛盾排查负责人,负责调解较重大矛盾纠纷。

3、学生与学生间的小矛盾,由本班教师负责调解。

4、学生间较为大的矛盾,需要涉及家长的矛盾,由学校出面进行调解。

5、发生较为严重的矛盾,需要通知村委参与进行调解。

6、教师间的一些问题,由学校或联校进行调处排解。

7、涉及学生、学校安全的一些重大问题则通知派出所与教育局协助调解。

4)法制宣传教育制度
1、狠抓思想品德教育实效20多个道德品质纲。

2、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3、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原则。

4、充分发挥少先队作用
5、重视发展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6、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1)坚持五爱教育
(2)注重榜样教育
(3)开辟法制宣传
(4)净化成长环境
7、切实加强工作领导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和改善领导。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5)安全警示教育制度
1、建立健全安全教育机制,设立安全教育机构。

2、对于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进行安全批评教育,令其改正。

3、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写安全教育体会,并进行警告。

4、对于违反学校纪律,并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学生,进行公开教育批评,责令其改正。

5、安全教育本着教育的目的,希望全体学生安安全全到校,平平安安回家。

6)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制度
1、学校要加强未成年人的公民意识教育。

让青少年学生懂得公民是法律主体,是既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又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的主体,公民应该有强烈的守法意识。

2、学校要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和责任心教育。

3、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建立学校强化教育制度。

5、重视法制教育。

6、学校、家庭之间应建立沟通机制。

7、加强理论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

8、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成预防犯罪心理的形成。

9、学校要建立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得到贯彻落实的保障机制。

7)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
1、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涵盖师生人身、食品卫生、文化活动等方面,系综合性治理,应取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通力配合。

学校对周边环境应密切关注与监控。

2、学校在做好内保工作的同时,应重视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治理工作,应主动联系辖区的派出所、工商管理、文化监管等部门共同抓好治理工作。

3、值日人员除做好校内的巡视工作,还应注意对校园外附近环境的巡查,发现社会盲流、恶少对学生骚扰及各种事故,要针对不同情况及时报告“110”、“120”、“122”或附近派出所,保护学生的安全。

4、每天放学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交通等各项安全。

5、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以及各类法规,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敢于与坏人作斗争,并掌握正确的维护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

6、建立学校突发事件教师救护队,高度警觉,随时出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