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动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动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篇一:动植物学野外实习心得一、实习目的该教学实习是生物科学专业在学习了普通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和动物生物学)后在动物学方面进行的一次教学实习。

目的在于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观察海洋生物、了解生物生活习性并进行实物标本制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野外动手能力。

主要目的是:l.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不同海岸生物的观察和描述,巩固课堂上讲的基本内容,掌握不同海岸生物的特征及其与环境间的关系。

加深学生专业所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

2.通过实习路线的讲解、室内标本的制作及实习报告的编写,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进行专业论文撰写规范的训练,为学生今后阅读、撰写生物科学方面的专业文献、收集相关专业资料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实事求是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开阔眼界,激发专业兴趣。

同时增强体质,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

二、实习要求实习要求学生掌握野外生物调查工作的基本方法、海洋动植物标本的基本制作过程和方法、生物种类是别和签定、海洋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调查的基本方法等。

三.实习心得一直很欣赏“理论结合实践”的作风,所以两个星期的野外实习时间是短暂的。

不过,体会相对深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的同学说动物学学习不如植物学实习,两个星期就这么转了一圈,却什么也没学到。

不过在我看来,这次野外实习更多的是注重自主和体会。

实习之前老师的讲解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关键是想让我们提前了解。

然而,不管是昆虫、水生动物的捕捉或标本的制作,还是哺乳动物、鱼类、螺类、两栖类的观察或识别或者是剥制标本的制作等等,都需要我们主动去了解每一个步骤,并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学习,而不应该怀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

只要用心去干每一件事,又何谈“无得”?起码我们学会了如何去捕捉制作标本,学会如何利用工具书对动物不同的种类去鉴别分类,学会如何进行破之标本的制作。

其实,若善于实习后去总结、去体会,这些就是数不尽的收获!“团结就是力量!”分组实习是明智的。

由此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不单单学到了课本的知识,还感受到知识以外一种精神和力量。

组员之间要是积极配合,实习的整个过程就会显得轻松而愉快并顺利,实习的收获就大,实习的效果就高。

一举多得,划算之举,何乐而不为。

本次野外实习,我们组员积极分工合作,互相帮助,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一份珍贵的财富!四,收获与建议野外实习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加上老师在旁边的讲解,学习起来更轻松,对学过知识的印象也更深刻。

经过这次实习,与自然有了比较深入的接触,既激发了对动物学的兴趣,让我对生物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收获颇丰。

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更让对我今后学习方向的制定和学习方法的改进都大有帮助。

总之,这次实习让我既难忘又受益匪浅。

通过十多天的实习,让我们由肤浅的认识昆虫生物到实地亲自观察了解了缙云山昆虫及其他生物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亲自采集并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标本并制作标本;通过查数据进行物种的辨识,这些过程,让我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一切都很重要,我们在实习中实现了将理论转化为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这也将成为我们的一种能力。

实习期间学会了很多,也懂得了些许艰辛。

实习正是重庆的雨季,在采集标本时,我们都本雨大湿了。

我们用的是福尔马林来固定标本,那种味道不仅刺激着我的鼻子还刺激着我的眼睛,但坚持是唯一的解决方法。

这让我体会到了搞科研的不容易。

道路难走,唯有坚持。

3.在此提两点建议:1、希望以后的实习,每位同学都能认真地采集标本。

2、希望学校能给配备雨靴.实习过程中的参考书籍资料有些不足,有些问题不能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

此外,实习工具也应再充分些,无法保障每人都亲自动手参与。

建议今后对资料和工具做相应补充。

总之,这次的实习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更是一次愉快的经历!(心得体会)姓名:李安琴学号:299XX篇二: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目的:1.熟悉植物野外的生存环境,正确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巩固和加强课堂知识内容,观察、比较、分析植物各大类群的典型代表植物,探讨各大类群植物的形态特征。

3.学会使用植物检索表,掌握一般的的植物分类的理论基础。

能通过检索表认识查找植物,并掌握常见植物的科、属类别。

4.通过野外实习,学会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自己动手做标本,初步学会和掌握做标本的方法、步骤,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

意义:1.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2.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

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野外实习的内容及要求野外实习是一项综合性实习,它是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植物世界的一项重要的科学实践活动。

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是这次实习的重要内容。

标本的采集要讲究技巧,必须要有花或有果的、叶子较完整的、长势相对较好的植物才有价值,还必须注意雌雄是否异株,雌雄异株的必须两种都要采。

标本采集回来必须及时进行压制。

压制时最好全小组都参与,这样有利于大家都掌握压制方法。

压制时除了要注意叶子要翻平之外,还要注意叶子应该要有正、反两面。

压制完之后的头三天要每天都换纸,之后可以隔一、两天再换,直到压干为止。

我们分别对常见观赏植物、山地植物、树木的植物形态特征、种类及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分析和鉴定。

对不认识或不清楚的植物我们就通过查阅植物志、检索表等进行鉴定。

三、实习地点我们本次实习的具体地理位置是: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地处吕梁山脉中段、位于山西省交城县西北部和方山县东北部交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47′45″~37°55′50″,东经111°22′33″~111°32′22″之间,属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主要保护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禽褐马鸡及其栖息地。

保护区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公里,总面积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

1980年12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实习地点自然概况保护区内植物资源丰富,森林保存完好,有林地面积为7709公顷,占总面积的73.8%,灌木林地面积1166公顷,占总面积的11.2%。

森林依建群种大致可分为5种类型。

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纯林分布于核心区、八水沟、神尾庙等地带,伴生着云杉、白桦、山杨、油松、辽东栎、红桦等树种;云杉林多分布于八水沟、西塔沟、大背等地;油松林主要分布于阳圪台实验区;杨-桦阔叶林是构成阳坡、山脊线附近和半阴半阳山坡森林植被的主要成份;辽东栎林主要分布于向阳山坡。

保护区有高等植物88科828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128种,裸子植物2科7种,被子植物78科809种,还有地衣、苔藓等部分低等植物。

区内动物种类和数量也很丰富,现已发现鸟类38科189种,兽类15科32种。

两栖爬行类8科17种,昆虫1000多种。

保护区内有褐马鸡、金雕、黑鹤、金钱豹、原麝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它们都在保护区内居留繁殖,是非常有保护价值的区域。

还有鸳鸯,鸢、红角鸮等23种猛禽及青鼬2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以及苍鹭、金眶鸻、小杜鹃、普通夜鹰等14种山西省省级重点保护动物。

五、实习结果分析和讨论1. 标本采集:采集标本要尽可能采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各个时期同时存在的植株。

应该选择生长正常、无病虫害的植物作为采集对象。

2.制作过程:通过植物检索表查找植物,将植物的种名、科名、采集地点、时间等详细记录在一个小标签上,用细线缠绕在植物的茎上。

适当修剪植物体上过于密集的枝叶及花果。

植株过大的草本植物可折成V形、N形、W形。

若采集的果实过大,可将果实切成片状后干燥。

将枝叶展开,反折平铺其中一小枝或部分叶片,使进行观察鉴定时能见到植物体两面的构造。

压制标本。

在夹板上铺5至10层报纸,把整理后的植株置于报纸上,再铺上几页报纸,再放上一株植株。

重复此动作直至标本都放入报纸中。

再铺上5至10层报纸,放上夹板。

对夹板进行对角线捆扎,捆扎后应使绳索在夹板正面呈X形。

由于标本的原因造成的凹凸不平要注意调整,使夹板内的全部枝叶花果受到同等的压力。

压制时应注意植物体的任何部分不要露出标本夹外,否则标本干燥时,伸出部分会皱缩,枯后也会易折断。

为使标本能迅速干燥,在最初的几天,特别要勤换纸,等标本基本上干燥了,则可以隔天换一次次纸,直到标本全部干燥为止。

这时,可以将已干燥的标本取出另放,未干者继续换纸。

换下的湿纸要及时晒干或烘干,备以后用,在换纸的同时,还应注意对标本进行继续修整,铺展枝叶,收藏脱落的花果和清除霉烂等。

3 .植物种类(名称、科、属、拉丁名、形态特征): 1)石竹(学名:Dianthus chinensis)是石竹科石竹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石竹花但因其茎具节,膨大似竹,故名。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但一般作一、二年生栽培。

北方秋播,来春开花;南方春播,夏秋开花。

株高30-40厘米,直立簇生。

茎直立,有节,多分枝,叶对生,条形或线状披针形。

花萼筒圆形,花单朵或数朵簇生于茎顶,形成聚伞花序,花径2-3cm,花色有大红、粉红、紫红、纯白、红色、杂色,单瓣5枚或重瓣,先端锯齿状,微具香气。

花瓣阳面中下部组成黑色美丽环纹,盛开时瓣面如碟闪着绒光,绚丽多彩。

花期4月至10月,集中于4月至5月。

蒴果矩圆形或长圆形,种子扁圆形,黑褐色。

其性耐寒、耐干旱,不耐酷暑,夏季多生长不良或枯萎,石竹花日开夜合,若上午日照,中午遮荫,晚上露夜,则可延长观赏期,并使之不断抽枝开花。

2)刺梨(学名:Rosa roxbunghii)为蔷薇科植物缫丝花的果实,又名茨梨、木梨子,是滋补健身的营养珍果。

是鄂西山区的天然野果。

刺梨的收获期不足30天。

刺梨为野生小灌木,四至六月开粉红色、红或深红色的花,夏花秋实。

果实多为扁圆球形,横径一般为二至四厘米,八至九月果实成熟,黄色,有时带红晕。

果肉脆,成熟后有浓芳香味。

果皮上密生小肉刺,俗称之为“刺梨”。

果实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每百克鲜果的可含部分一般含维生素C二千毫克,因此被称之为“维C之王”;单宁五百至一千毫克;含酸一至二克;总糖量一般四克左右。

3)茴茴蒜(学名:Ranunculus chinensis Bunge)为毛莨科毛莨属,是多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

茎直立,与叶柄均有伸展的淡黄色糙毛。

叶为三出复叶,基生叶和下部叶具长柄;叶片宽卵形,长厘米,中央小叶具长柄,3深裂,裂片狭长,上部生少数不规则锯齿,侧生小叶具短柄,不等地2或3裂;茎上部叶渐变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