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达国家税制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税制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学术报告学生姓名孙凡珺学号133148302所在学院名称法政学院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年级2013级发达国家税制结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比较与借鉴发达国家税制结构的现状与改革情况,对于我国税制改革具有指导意义,可以避免出现一些可预料到的问题,同时对于我国现行税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找到类似解决的经验或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本文主要介绍美国、英国、法国、日本4个发达国家近年来税制改革的情况,从中找过对我国税改的启示。

关键词:税制结构;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一、西方国家税制结构的演变过程(一)以直接税为主早期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处于农业经济时代,商业属于从属地位,此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土地收益税为核心,主要对土地和人头征税,即人头税。

(二)以间接税为主西方国家采取了自由放任的自由贸易政策,其优点为:采取国内消费税的方式,改变了直接向产品产业征税的方式,从而减轻资本家的负担,收集财政收入;以关税来保护国内产业发展,削弱了封建势力。

(三)现代直接税或直接税为主这一阶段以关税为主的间接税逐渐不适应社会发展是因为:第一,保护贸易政策的关税壁垒阻碍了资产阶级全球性地对外扩张和侵占市场,同时提高了物价,容易引起人民的不满,甚至动摇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第二,重复性课税加重了生产者的负担,同时提高了物价,遭到消费者的抗议;第三,资本的原始积累结束,社会收入分配严重不公。

第二,由于战争的爆发,关税所能筹集到的财政收入,远远不能满足国家支出的需要。

因此,法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最先推行了增值税。

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了以间接税(增值税)为主的税制结构。

另一方面,一些西方国家认识到了直接税的可行性。

比如英国1798年抗击拿破仑侵略的“三部合成捐”后来成为所得税。

由于一战的契机,所得税取代了关税等间接税成为一个重要的主体税种。

(四)直接税与间接税并重的“双主体”结构20世纪70年代“滞胀”引发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

这时里根总统采取了稳定货币供给,减少税收负担的政策,改善了通货膨胀。

由于所得税抑制储蓄和投资,但是能够起到自动调节稳定器的作用;增值税可以收集财政收入,调节一国产业结构,各国纷纷效仿美国进行税制改革。

二、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税制改革情况(一)美国众所周知,美国是以直接税为主体的国家。

联邦政府是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和公司所得税为主,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所得税。

地方是以财产税为主。

近年来最受瞩目的当属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奥巴马政府一直采取的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那么对此美国政府在财税税收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受金融危机所导致的经济衰退的影响,美国联邦与各州税收收入大幅度下降,尽管美国面对庞大的财政赤字和税收收入减少的双重压力,然而美国政府承诺,不会通过增加中产阶级的税收负担来减少财政赤字的规模。

由此看出,美国国内税制改革仍然以恢复经济和刺激就业为主要目标,实施减税政策,尤其是向中低收入者和中小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是税制改革的主要基调。

除此之外,美国也通过开征新税种和适当提高部分税种税率,以增加国库收入,减轻财政压力。

在国际税收方面,美国为加强打击逃税行为的力度和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税制调整:加强国际防范避税的合作,严厉打击境内公民海外避税行为取消美国公民来自海外收入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本国就业。

频用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手段实施贸易保护主义。

(二)英国英国不管是从早期的国王依靠自己的收入生活,直到国王与议会争夺税收收入还是现代税制结构的形成,税负都不重。

值得关注的是英国现代税制结构。

从中古晚期到近代早期, 从英国税收结构来说, 经历了从封建性收入为主以向国税为主、从直接税为主向间接税为主的演变; 从征税原因来说, 经历了以战争和防御为由向维持国内秩序和政府日常开支为由的转变;从税收用途来说, 经历了主要用于王室消费和战争费用向用于政府机构日常运转和国家管理的转化。

从英国税制的演变可以看出, 税收说到底, 是为了满足国家公共开支的需要。

(三)法国法国是最早实行增值税的国家,并且增值税在法国也分阶段发展的最为深刻。

法国也是实行分税制的,这跟我国相同,法国一些大宗的、税源稳定的税种(如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等)都划归中央管理。

在整个税收体系中无共享税,也不搞同源分享。

但是法国分税制本着合理分权和适度集权的原则,在加大地方分权与维护中央权威并重的平衡中寻求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与改善。

法国在分权过程中,在中央政府之下建立大区,使大区拥有相当的行政权和财政权,这样使中央既下放一部分职权,又可以起到牵制省政府的作用。

我国从94年分税制之后,就存在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划分界限不分明,不恰当,导致土地财政等情况出现。

(四)日本日本在二战之后实行的是夏普税制,是由美国建议而设立的。

它曾经在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进入21 世纪后,日本税制面临着经济重振乏力、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沉重财政负担、经济活力趋弱等严峻挑战。

现行的日本税制经过“二战”后60 多年的演变,在税种结构上由所得税类、财产税类和消费营业税类等三类构成。

中央税以个人所得税、公司税和消费税为主体税种。

都道府县以都道府县居民税、事业税和地方消费税为主。

比较而言,中央和都道府县的主体税种尽管在名称上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以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消费税为主,甚至收入比重都相近。

日本现在面临的比较大的两个问题是:一是为老龄化社会提供充足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二是提高日本经济的活力,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所以,日本采取的相应的策略是有针对性的减税以促进经济,同时及时清理不合时宜的旧税收优惠政策。

三、对我国的启示(一)结构性减税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上述四个国家中三个都不约而同地将减税列为了最近的税收政策中,这与之前全球性的金融风暴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虽然中国08年受到的冲击没有发达国家那么大,但是危机的后遗症逐渐显现出来,中国GDP的数字也能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没有之前那么快了。

国家也提出符合时宜的结构性减税政策。

结果并不理想。

上海作为营转增的试点,效果并不是很好,运输业的税负并没有降下来,由运输业关联的各种产业受到的冲击也可想而知,但是地方政府还在纷纷申请营转增,因为这是大势所趋。

增值税链条不完善不止是将营业税并轨就能解决的,由于我国是凭发票抵扣制,抵扣的制度并不完善,许多需要抵扣的部分,现在还做不到,比如运输业加的油,没有增值税专用发票怎么做进项税额抵扣。

需要指出的是中央提出减税的大方向是好的,具体实行还需要时间和实践的不断磨合。

(二)在不影响财政支出的基础上公开财政预算从英国的经验上我们可以看出政府透明度的重要性,英国率先提出股份制银行时,国家十年没给分红,但是公众依然支持。

我国现在财税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质疑肯定是会有的,公开政府预算能够增强公民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信心。

温总理去年要求93个部位公开财政预算,民众把焦点集中了三公经费上,我设想如果能更具体地公布三公经费的用途能否可以止谣言于智者,当然前提是三公经费合理合法。

所以,要大力推行政府预算公开,增强政府透明度,有助于培养公民参与国家的监督意识,也有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

(三)预见老龄化趋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日本是前车之鉴,日本增值税税率过低,以直接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加之经济持续20年低靡,财政收入严重不足。

日本现已步入老龄化阶段,随之而来的,社会保障支出使日本政府不堪重负,国家负债逐年递增。

导致日本政坛比较动荡。

中国已出现老龄化的征兆,并且有学者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老龄化的国家了,不管中国现在是否已经步入老龄化,中国早期激增的出生率和独生子女制度,必然出现老龄化。

近日,人社部暗示推迟养老金领取年龄引发热议。

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三方缴纳,公民个人也有缴纳,还有不少人工资较高,愿意年轻时多缴纳养老保险。

据货币时间价值的观点来看,养老金未必交的越多公民晚年获得的收益越大。

如果推迟养老金领取年龄,以日本为鉴,考虑我国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就不再是预见性问题,而是现实存在的且日益严重的。

面对减税的趋势,虽然我国有间接税收入作为强大的财政收入后盾,难保不会出现日本政府巨额赤字的尴尬局面。

我认为,既然减税是必然选择,不能开源,但可以节流?公开政府部门预算,也许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净化管理结构使政府和公民的关系更加和谐。

(四)中央地方财权事权合理划分有人把房价飞涨归结为地方政府搞土地财政,有一定的道理。

造成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能满足支出的需求也是事实。

相对于中央,地方更了解自身的需求,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问题又不尽相同,需要灵活应变,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各自发展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长久。

但是不管是从税种上还是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的划分上,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实在有限。

地方政府需要重要的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也需要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目前,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划分不甚合理,地方政府在具体执行上扮演了过重的角色却没有更多的资金。

我认为,应该设置自动调节的机制,使得税收收入可以根据经济发展自动调节,同时,改善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收的比例,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地方。

一旦全面实行营转增,地方政府的收入又减少了,那么这个共享的比例就应该适当提高。

(五)重视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中小企业对于一国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就业有重大的作用。

日本在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对中小企业提供了比一般企业更优惠的税收待遇。

今天备受关注的吴英案,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才会产生地下钱庄。

税收作为政府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应该给予支持,做出表率。

在融资问题上给予帮助的同时,重视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

培养和扶植更多的中小企业有利于完善我国市场机制,增强市场机构,使得市场结构更加合理,也能共同抵御来自国外经济波动的风险。

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引用孔子的一句话“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国民经济发展起来了,国家也能获得比减少的税收收入多得多的收入。

(六)增强财产税等税种的实际作用去年财产税征收的呼声特别大,中国现行的财产税实际作用并不大,相比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国民财富还没有那么多,开征财产税,最坏的结果是没有减轻贫富差距,反而征得是中产阶级的税,适得其反了。

最优税制理论倒U 形曲线,对中等收入的人群提倡征收较高的税率,鼓励这部分人往高收入阶层发展。

衡量纳税能力的因素不止收入一项,还有财产和支出,对于财产,我国最大的问题是监管,曾经有报道一位副部级女官员拥有38套房产,她买第37套房产的时候还没人知道,这说明,不仅政府部门预算需要公开,政府工作人员也需要透明度,征收财产税,首先要弄清楚有多少财产才可以,这项制度就可以推行一段时间了,推行之后再谈财产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