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验和明确生活中的一些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2、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培养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难点:对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列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硬币。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不确定现象。
(教学例1)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抽签的游戏规则吗?抽签是什么意思?你在哪里见过?(生汇报:比如抓阄)
师:下面我们来看这4个同学将要去参加演讲比赛,演讲前他们需要通过抽签来决定演讲的顺序,同学们猜猜谁会
抽到第1个呢?有同学说小冬会抽到第1个,也有同学说小明会抽到第1个,也有同学说小芳会抽到第1个,还有同学说小梅会抽到第1个,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请4位同学代表4位演讲者上来抽签(多抽几次)
抽生上台。
师问:你能确定你抽到几号吗?猜想一下。
师引导生规范自己的语言,在数学上一般用:可能。
也可能。
”师板书:可能……也可能……….像这样说说。
师:在生活中,像这样用可能…….也可能……来描述的事很多,如:明天可能会下雨,也可能不会下雨。
你能说说吗?
二.教师:大家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抛硬币游戏怎么样?抛硬币之前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可能会出现几种结果?
(1)介绍硬币的正反面。
老师示范抛硬币,学生猜测落地后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学生加上“可能,也可能”准确地描述硬币落地后的情况。
(2)出示活动方案的提单: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注意记录和观察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
(3)活动后请学生用语言描述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得出这件事是不确定的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描述:用“可能……也可能……”(板书: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现象。
(5) 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学生分析,判断硬币落地后的情况。
师:从同学们抛硬币的情况来看,每次落地后一定是正面朝上或者一定是反面朝上吗?(不一定)结果能不能确定?有几种可能?
小结:像这样抛一枚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再次出示课题。
(板书:结果不止一种不确定)。
三.研究确定现象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了生活当中有不确定现象,那是不是很容易就会联想一个问题,生活中既然有不确定现象,那是不是就会有确定现象呢?我们来看一看这两只动物在干嘛吧,课件出示照的照片,小虎和小猫在盒子里面摸球。
师:一号盒子里装的全是红球,小虎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颜色?有几种结果,一定是什么颜色?(红色)可能是黄色吗?(不可能)
像这样结果只有一种,摸球之前确定好了,就是确定现
象,在数学上就用“一定”或“不可能这个词来说。
板书:一定。
请学生加上“一定”准确地描述小虎摸球的情况。
第二个盒子里装的全是蓝球,小猫任意摸一个,情况怎样?一定会摸到红球吗?(不可能)所以,小猫摸到的一定是蓝球,或者小猫不可能摸到红球。
也是确定现象。
生试说。
师:出现的结果只有一种,是确定的,一定发生的,是确定现象,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
四.议一议,说一说:讨论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师: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小树一定会长高,蚂蚁会搬家,明天可能会下雨………..你会说吗?
抽生汇报
五.反馈练习
1、巩固练习(大屏幕出示, 课本97页)
(1、)连线。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并连线。
2、说说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填空。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一定)
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一定)
人用左手手写字。
(可能)
地球上没有空气。
(不可能)
我的年龄比爸爸小。
(不可能)
明天会下雨。
(可能)
爸爸买彩票中奖。
(可能)
六.游戏活动,在游戏中体验不确定现象。
师: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对吧?其实,在我们的游戏中就含有许多不确定现象。
你们平时都玩些什么游戏呢?(猜中指,石头、剪刀、布,划拳,小蜜蜂等),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有趣的游戏,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在玩之前是不能确定的,属于数学上的“不确定现象”。
也正是因为结果的不确定,人们才可以反复玩,在可能出现的结果中去感受无穷的乐趣。
附:板书设计
不确定现象确定现象
结果不止一种结果只有一种
不一定一定
全课小结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