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教学任务得到最好的完成,换言之,也就是学生获得的知识最多,收获最大,而且接受知识的过程是愉快的,精神上得到了充分的享受。
教学的有效性不应该单纯用分数来衡量。
真正的有效教学应该贯穿于学生受教育的一整个阶段,应该融教育与教学为一体,关注于学生的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负责。
一、注重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
在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精神下,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而学习语言是非常枯燥的,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是学生能否学好英语的关键。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从兴趣入手,把真正的学习乐趣还给学生,使学生在兴趣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构建并丰富学习经验。
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并能最佳地接受。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语课堂教学中现存的问题之一是词汇教学。
如何更好地教授词汇是英语教师应该研究的一个课题,所以首先要过好单词关。
词汇是语言三大要素之一,它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成分。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没有一定量的词汇做基础,就无法同他人进行交际。
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词汇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教学之初,尽管每一位教师都曾反复强调过单词的重要性,但是面对新教材中涌现的大量词汇,要掌握这些词汇决非易事。
传统的记忆单词的方法比较枯燥乏味,大部分都是死记硬背。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妨来试一下这些方法:1、根据音标记忆单词,如:food/fud/,g发/ɡ/,oo发/u/,d发/d/,根据音标记忆food/fud/就很容易记住,对于很长的单词这种记忆法就更具实效性了。
2、分类法:把一些具体的有代表性的物品进行分类记忆,例如:piano、guitar、trumpet、violin,drum等都是乐器。
3、联系法,把一些结构相关的词联系起来,如:care、careful、carefully、careless等都有同一个词根。
4、进行及时的复习增强记忆,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同一类的词反复记忆,遵循心理学上的遗忘曲线,进行复习。
5、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在同学们中间开展单词记忆比赛、单词接力比赛等游戏项目,激起同学记单词的记忆热情。
二)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知电化教学是现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教育的产物,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电化教育的主体,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电教手段,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
利用电脑的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学习之母",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会调动起来。
如果运用电教手段,通过教师认真设计,把知识安排在一定的情景里,通过生动的情景进行语言操练来理解它的概念,效果就不一样
了。
上课前,我先根据该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与本课知识相关的情景来引导学生,让学生看到投影中的图片,让这些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激起他们在情感上的共鸣,然后我就抓住时机进行语言操练。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平等的情感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英语国家的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不断取得进步。
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因素,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努力营造自由、平等的课堂教学情感氛围。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
为避免长时间站立讲台前面与学生产生明显的距离感,我的习惯做法是穿行于学生之间,做到与每一个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让他们切实感到我就在他们之间。
为了提高课堂参与效率,我常采用配对练习、小组活动、连锁问答、即兴表演等形式。
在做个别问答时,力求延长等候时间,绝不自己操办或叫另一个学生作答,以保证提问效率。
这显然属于课堂提问技巧,但它却会让学生感到受到尊重及提问背后的平等气氛。
不要急于评价学生的回答,要学会耐心地等待、静静地聆听,用“心”去听,以达到共情式理解的境界。
我一向反对教师课堂上唱“独角戏”的做法。
在短文教学中,我先提出几个指导性的问题(guiding questions),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去读短文。
问题解决之后,不急于给学生疏通课文,而是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时他们会主动地讨论,当然,有时也会因意见不一致而发生争吵。
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者,我会主动地上前使他们化干戈为玉帛。
在自由讨论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放松、自然的状态,他们互学互助,从发现问题直到解决问题。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自由的,而自由的学习是有意义的。
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要使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把学习兴趣转化为一种自觉学习的行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并且是多变的。
而这些就需要教师宏观把握整个教材体系,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且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为目标,训练为主线”的精神。
力求使学生在认知与操练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吸收消化的目的。
如七年级的48个音素教学和音标拼读教学,它们虽没明确地编排在我们教材教学进度中,但却是学生拼读生词、记忆生词必不可少的基础与技能。
因此,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这48个音素及拼读规律,笔者联系了汉语的拼音教学,利用声母与韵母表,先找出与其读音相似的进行比较联系记忆,再强调不同之处。
这样既有效地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这些读音,又能很好地记住它们的形状。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方式,这种方式极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如在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过程中,起初采用“连词成句”训练方式,接着运用“遣词造句”训练,这两种方式主要让学生
明确英语句子的写法及与中文的不同。
然后再以“根据图片内容遣词造句”进行训练,再到“根据汉语提示写作文”和命题作文等训练,逐步推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当然这些试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而不是从某试卷或网上随便拿出来给学生做。
)在实践中我发现这个方法行之有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注重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学生学法的指导
英语学习除了要培养学习兴趣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及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
在英语学习起始阶段,教师要坚持从“严”字上狠下工夫且要明确要求,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大胆开口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朗读、熟读、快读和背诵的习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勤动笔做笔记的习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培养学生敢于、勤于提问的习惯等。
当然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会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英语教学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率。
达尔文曾说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象有了…金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大门,我们教师一定要把这…金钥匙‟教给学生。
”在教学中,我常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如在教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人称变化时,我归纳为七个字“一主,二宾,三不变”,并让学生通过练习理解什么是“一主,二宾,三不变”。
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有利于记忆。
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英语教学虽然经历了从传统的英语教育教学模式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深知新课改教育模式给我们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但在学习、思考和实践中,我们也分明地觉察到它的遗憾与不足。
上面是本人对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反思和见解供大家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