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新的建筑形象不断涌现。

同时,对旧建筑加以改造也引起广泛的关注,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其予以改造和再利用,可以使得旧建筑重新发挥其价值,成为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对旧建筑进行改造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设计方法的创新和实践,打造出集个性化和实用性于一身的旧建筑新形象。

【关键词】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法创新
一、旧建筑的类型及其改造策略
旧建筑是城市化推进的产物,是指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那些被废弃的、与新建筑风格迥异但仍具有某些价值的建筑。

旧建筑包括两大类,一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遗址,比如故宫、颐和园等著名旧建筑;二是大量非历史保护性的一般旧建筑,这些建筑尚处于设计寿命期,但是功能、设施和外观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要,而且没有对其进行保护的专项法规条例,[1]其中包括工厂厂房、仓库、学校旧公寓楼、私人住宅等。

在改造策略上,对前一类旧建筑一般采用保护为主,适当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或是增加新的使用功能为辅的策略,以此来达到带动建筑保护行动的目的。

一般可分为改建、扩建和新建三种类型,其中改建是指保留原建筑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对其他部分则根据新的功能要求进行不同程度的更新,包括设备、材料及空间的重新组合;扩建是指在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或与之密切相关的空间范围内,对原有建筑的功能进行补充或扩建,包括垂直扩建和水平扩建等多种扩建方式;新建与扩建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新建的部分跟原有建筑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扩建与原建筑是属于一个整体的。

[2]对后一类建筑的改造,则一般处于经济和生态价值的考虑,充分挖掘其再利用的价值,其中现实中大量的旧工业建筑被改造成娱乐休闲场地、艺术创作空间等,较好地运用了其空间优势,而学校旧公寓楼的改造倾向于增加其新功能使其更具人性化。

目前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进行的旧建筑改造项目,集中在历史遗产保护性建筑和旧工业建筑部分,国内外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工程实例。

本文将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旧建筑改造的宝贵经验,侧重于对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方法的创新进行探究。

二、国内外旧建筑改造的发展历程
对旧建筑特别是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一直是国外建筑业关注的热点。

随着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步入后工业时代,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传统工业逐渐衰退,而第三产业迅速和发展起来,与此同时,大量的旧工业建筑闲置下来,在随后的30多年里,各国都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进行规定,1979年澳大利亚编制的《保护具有文化意义的地方的宪
章》,简称《巴拉简章》,明确提出了“改造性再利用”的概念,其他国家也相继加入到为旧建筑改造制定长期计划的队伍中来。

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城市中旧工业建筑的改造的模式和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并且累积了丰富的经验。

其中比较典型的案例有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旧建筑改造,瓦斯槽经结构加固变成了浅水训练基地,焦煤存放室被改造成攀岩训练场,集体浴室被保留下来改造成舞蹈中心,还有很多旧厂房成为了可供租赁的电影拍摄场地,这样整体性的改造和开发使得鲁尔区从衰落的废弃工业区转变为魅力无穷的创意产业、公共休闲和艺术活动场所,赋予了它新的功能,为各国旧建筑改造树立了杰出的典范。

我国旧建筑改造项目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起步。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出台,成为我国现行建筑保护体系的法律基础。

随后,各地纷纷出台了一批相关法规。

2006年4月,在无锡召开的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会上,通过和发布了一个重要公告——《无锡建议》,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

5月,该论坛会的会议草案经国家文物局修改并正式颁布,同时还下发了《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保护工业遗产的标准和任务。

至此,我国旧工业建筑的保护和改造正式进入规范性阶段。

[4]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前一阶段中的就工业建筑改造项目以北京手表厂改造成双安商场为代表,后一阶段的代表作品是台湾建筑师登琨艳先生及他的工作室,是由杜月笙的粮仓改造而成,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技术、方法、规模、价值观念等各方面逐渐取得阶段性的革新。

到了21世纪,新需求和新技术使得旧工业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手段更加多样化,从改造对象到改造后的建筑类型都有了扩展,其中典型的改造项目有“八号桥”、北京798艺术区、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和中山岐江公园等。

三、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法创新与实践
近20年来,我国在对旧工业建筑保护和改造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并且完成了大量的优秀改造作品,成就颇丰。

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政策法规、观念、价值理念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理论研究还不够,缺乏理性的设计指导,亟需在改造设计方法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进行创新,探索和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旧工业建筑改造之路。

总的来说,旧建筑改造主要包括外部形象设计、内部空间重塑两个部分,在设计方法上应当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具体如下:
3.1外部形象设计方法
在对旧建筑进行形象改造时,应当首先考虑环境因素,极力营造出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的氛围,以此为基础进行改造。

同时,也可对周围环境予以改进,如绿化、道路、围墙等,中铁十六局集团办公楼改造就注重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对旧建筑的外立面的改造,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现代建筑装饰材料,如花岗岩、大理石等,即能达到加固旧建筑的目的,也使得旧建筑的形象更加美观和具有时代性,比如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改造。

另外在保留原建筑风格的前提下,适当进行个性化创造,塑造出具有标志性作用的独立景观。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旧建筑视为一种抽象的雕塑,采用玲珑剔透、体块夸张的抽象组合,使之成为
该环境的视觉中心,[5]比如长春市公交公司某调度站旧形象的改造。

3.2内部空间重塑方法
旧建筑内部空间重塑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空间大小和形状的调整、局部空间关系重组、空间形态表层重构、空间内涵再扩展等。

常用的内部空间重塑的方式有插入夹层、中庭、空间扩充等。

[8]其中,夹层是指在原有空间中通过增加楼板竖向划分空间,以充分利用空间高度、丰富空间层次,这方面的成功案例是春明创意园区的改造,加入中庭的方式是为了创造比较灵活的使用空间,整合周边不同的功能空间和改善采光条件,上海环中商厦的改造就很好地运用了加入中庭的方式,而空间扩充是指根据新功能的需要,在旧建筑内部增加新空间的做法,包括垂直加层、水平扩建和发展地下空间等。

此外,还需要对照明、采暖、空调、电气等设备进行更换或增设,以增加旧建筑的舒适度和利用效益。

四、小结
总的来说,我国对历史保护性建筑的保护和改造早已经达成了共识,而对一般性旧建筑的保护和改造意识还不够,范围也往往受到局限,还存在很多废弃的工厂厂房、仓库等,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在这种情形下,亟需创新和实践旧工业建筑的改造设计方法,发掘旧工业建筑的新功能和效用,可以预见这将是未来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卢菁,梁晶.功能与价值的重铸-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J],四川建筑,2003,23(3):16.
[2]徐天羽.历史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J],中外建筑,2004(2):28-30.
[3]刘伟惠,张健.我国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初探[J],华中建筑,2007,25(3):168.
[4]张成龙,齐绍东.城市旧建筑形象改造设计问题初探[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1):27.
[5]王烨,程宏.改造、整合与共生——浅析上海旧工业建筑更新再利用的设计手法[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5):9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