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论述题集锦强化训练题(名校优化)(18分)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2007物价走势图﹡CPI:居民消费品物价指数,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附:针对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市场引导和调控,建设部等九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以加强市场引导和调控。
材料三: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经济快速增长中出现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及时调整发展策略,保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过热风险和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此次会议适时提出,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明年将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我国中央银行上调“相关利率”有何积极作用?(4分)(3)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某校高中学生,对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上涨深为担忧,遂组织起来展开探究。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如何依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向市场各方提出自己的建议。
(8分)(潮州二模)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省城镇居民收入主要来源及其增长材料二:我国经济总量与财政收入、职工工资收入对比表材料三:公民财产性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富裕程度的重要尺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辰。
老百姓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
但中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在其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小,仅有2%左右,拥有股票、基金等有价证券的人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0%。
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问题:(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什么经济现象?(4分)(2)为什么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6分)(3)分析政府如何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8分)(深圳二模)(18分)运用《经济生活》课程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78年以来广东省GDP增长情况(单位:亿元)注:广东经济总量继1998年超过新加坡、2003年超过香港之后,2007年超越台湾。
材料2:2000-2007年广东省各区域GDP 占全省的比例(%)材料3:2008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好今后五年工作,必须围绕一个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省实现宽裕型小康,山区和东西两翼实现跨越式发展,珠三角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1和材料2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2)若想详细了解材料2反映的问题,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方式?(3分)(3)请你就材料3“山区和东西两翼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9分)(执信三模)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表1 :2002-2007年全国和广东经济发展部分指标注:广东省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1350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0606亿元.占全国比重由2002的1/9提高5000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1978年1990年2000年2003年2007年材料1: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初步估算,在2007年全国11.4%的GDP增长中,有27个百分点是由出口贡献的,43个百分点是由投资贡献的,剩余44个百分点都是由消费贡献的。
消费对GDP增长的拉动7年来首次高于投资.成为“三驾马车”中的老大。
材料2:综合国民经济16个主要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到2006年时广东的增幅已连续六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也从2000的的44%,一路下降到2006年的38.7%。
为此,广东省已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增倍计划”以实现富民,该计划预计在五年内实现,,问:(1)请分析表l反映的经济现象。
(2)表1和材料1有什么内在联系?材料1中的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结合材料,联系当前我国实际谈谈广东应如何让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广雅三模)材料一:2003年—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增长10.4%,我国的经济增速不仅大大超过了世界经济平均增长4.9%的水平,在世界各国(地区)中也是少有的较快增速。
材料二:目前我国四大经济区域实力及发展水平(人均GDP)情况材料三:我国与世界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三大产业比重等情况比较注:第一产业指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信息业、金融服务等。
结合上述材料和图标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7分)(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现实,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的科学发《经济生活》论述题集锦强化训练题答案(名校优化)参考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今年物价持续上涨,房价10月以来有所回落。
但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很大。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政府运用了相应的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对市场进行调节,表明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6分)(2)①有利于抑制市场价格过快上涨,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②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③有利于防止企业过多占压资金,缓解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减少资金体外循环。
④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⑤有利于增加居民利息收入。
(4分)(3)①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缓解居民住房困难。
引导居民的消费行为,提倡理性消费。
②企业:积极落实中央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依据市场的需要调整生产,控制投资规模,优化生产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自觉接受政府的监管,。
③消费者:去掉从众、攀比等不良消费心理。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做理智的消费者。
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式,避免盲目投资,控制投资风险。
(8分。
若考生从其它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题意,也可酌情给分。
)(潮州二模)参考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近年来该省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收入来源多样化,但工薪收入仍然是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居民财产性收入有所增加,但比例较小。
(2分)材料二反映了近年来我国GDP总量逐年增长,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增长,职工工资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
(2分)(2)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符合我国的分配制度中生产要算索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是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6分)(3)①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继续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刨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拓宽投资渠道,稳定物价,创造有利于使公民财富保值、增值的政策环境,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公民的合法财产。
④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做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⑤大力发展股票、债券、基金和商业保险等金融市场,拓宽投资渠道,完善投资体制,并加强市场秩序的监管,鼓励公民投资在分散风险的同时,努力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每个答案点2分,考生能答对其中4点可得8分)(深圳二模)答:(1)材料1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GDP持续增长,尤其是2003年—2007年增幅较大,2007年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说明广东省坚持改革开放,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当好全国经济发展排头兵。
(3分)材料2反映了2000-2006年珠三角地区GDP占全省比例最高,且呈持续增长趋势;而东西两翼及山区GDP所占比例极低,且总体呈减少趋势。
说明了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且差距在扩大。
(3分)(2)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查、座谈会、访问。
只要考生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每种方式1分,但得分不能超过该问的总分。
(3)①政府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②政府要加大对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的财政投入。
③山区和东西两翼要发挥区域经济优势,优化产业结构。
④山区和东西两翼要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⑤山区和东西两翼要推进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⑥要完善和创新珠三角地区与山区和东西两翼的区域合作机制学生只要言之有理、逻辑清晰便可酌情给分,但得分不得超过该问的总分。
(执信三模)答:(1)表1反映了过去五年全国和广东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广东经济快速增长,领先全国,对全国的经济贡献大。
但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低于城镇,广东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低于全国,说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存在城乡差距,广东GDP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长相比,两者之间显得不够协调。
(4分)(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城镇居民收入迅速增长有力地支撑了消费扩张,使消费对GDP增长的拉动首超投资。
(2分)消费崛起的主要原因除了收入增长之外,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抑制投资过快增长、扩大内需的政策逐渐开始产生效应。
(2分)(3)广东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建共享。
.(2分)①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2分)②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2分)③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和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2分)④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2分)(注:若考生其他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若考生从“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增长指导线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可加分,但不能超过该题总分)(广雅三模)答:(1)材料一反映了2003--2007年我国加强和改善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分)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彖部地区经济实力、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均高于中部、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