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租赁行业介绍一:基本概念:航空租赁是租赁的重要领域之一,是航空公司(承租人)从租赁公司/制造厂家(出租人)选择一定型号、数量的航空器(一般指飞机)并与租赁公司签订有关租赁航空器的协议。
在租期,航空器的法定所有者(出租人)将航空器的使用权转让给承租人,承租人以按期支付租金为代价,取得航空器的使用权。
航空租赁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营性租赁,另一种是融资性租赁。
经营性租赁:这和我们通常遇到的租赁形式相同,出租人拥有飞机,租用人在一定的财务或保证金保证下,按期交付租金以换取对飞机的使用权。
这种租赁的租金比较高,租期比较短,通常不超过几年,租金一般按月或按季交付。
此外飞机的日常运行、维护费和保险费也是由承租人支付的,租赁到期时退还飞机。
这种租赁主要用于临时性的满足运输需要,或是航空公司在经验不足时来获得对某型飞机或设备的使用经验,并不是航空公司租赁飞机的主要方式。
经营性租赁中又可分为湿租和干租。
干租是指任何通过协议,由出租人向承租人仅提供航空器而不提供飞行机组的租赁。
干租通常由承租人承担运行控制。
湿租是指任何通过协议,由出租人向承租人提供航空器并且至少提供一名飞行机组的租赁。
湿租通常由出租人承担运行控制。
融资性租赁:这是航空公司使用的基本租机方式。
它的特点是承租人和供货方(一般是飞机制造厂)共同向出租人融通资金,签定长期租赁合同,以长期的融物方式代替融资。
承租人选定机型和供应厂商,谈判确定使用的飞机,由出租人出资来购买飞机,具有所有权。
飞机由承租人使用,出租人收取租金,对飞机的检验、交付及以后维护、使用以及经营中的风险不负责任。
飞机的租赁期一般为10-15年,接近飞机的使用寿命。
到期后,承租人可以购买飞机或把飞机退给出租人,融资租赁的交易至少涉及三方,签定两个以上的合同。
两个基本合同是出租方与供货方签定的购机合同,另一个是出租方和承租方的租赁合同,此外承租人要和供货商有相应的交货和供货协议。
在现代金融产业中,融资性租赁占据着与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同样重要的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航空租赁对租赁双方的好处航空租赁业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当归因于其对租赁双方(航空租赁公司和航空公司)均有巨大的好处,还能给所在国政府带来新的税源,其发展均得到各国的鼓励和支持。
一般认为,航空租赁对航空租赁公司(出租方)和航空公司(承租方)双方分别有以下好处:1.对航空公司的益处一是有利于航空公司降低负债率。
航空公司自身以融资购买或融资租赁方式引进飞机,将直接导致资产负债率的上升,影响企业的整体财务形象,如果是上市公司,过高的负债率将面临来自公众投资者和证券市场监管方的双重压力,从而影响企业的进一步资本操作和融资能力,如增发。
解决的办法只能采取经营租赁的方式引进飞机,节省流动资金并维护航空现有的信用额度,避免一次性支付对财务带来的不良影响,大大改善航空公司在新的租期中的现金流,从而改善航空公司的财务状况,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二是有利于航空公司以较低成本快速扩业务。
一方面,不断增长的航空市场要求航空公司需要不断提升运力以满足市场需求,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现代飞机性能和舒适度的日益提升,其价格也不断飙升,动辄以亿美元计,如果单纯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飞机,航空公司将不堪重负,也往往会错过市场发展机遇,而航空租赁为航空公司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飞机、提升运力提供了快捷的渠道,帮助其抓住市场机遇。
三是有利于航空公司快速更新机型,提升市场竞争力。
现代航空业竞争激烈,机型的新旧程度和舒适度对于吸引乘客至关重要,由于租赁业务的灵活性,航空公司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快速更新机型,提高服务吸引力。
而淘汰的相对较旧的机型又非常受发展中国家和廉价航空公司的欢迎,又能帮助这些航空公司降低经营成本。
2.对航空租赁公司自身的好处一是租赁公司享有稳定的投资回报。
首先,飞机租赁的利润与收益,如果只作租赁中介服务,从租赁安排中获得的收益通常为1.5~4%;如果提供整套融资服务,考虑到财务杠杆和投资税收抵免的作用,有深厚金融背景的租赁公司往往可以赚取更高的利润。
其次,一架飞机的正常使用年限通常为20-30年,而我国现今从国外租赁引进的飞机,其租期基本为12年,租期期满时,尚留有成本价30%的残值(尾款),可以续租、留购或退租。
目前中国到期或即将到期的飞机约200多架,这些飞机的实质价值远比一般租赁公司计算的所谓“残值”大得多,对这些飞机进行“尾款”租赁,照现在的支付能力,最长4年可以收回租赁投资。
飞机残值租赁业务一方面可以节省航空公司的资金流量,另一方面可以为租赁公司带来巨大的效益。
再次,飞机租赁业务不仅利润较高,而且租赁公司批量定购飞机时可以享受折扣和优惠,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率。
二是租赁公司易于控制风险。
通过航空租赁公司引进飞机,租赁公司直接享有飞机的产权、保险权益、抵押权、留置权,在租赁过程中,一旦租赁业务产生纠纷或租赁协议出现争议,租赁公司可将飞机和相关资产收回,如果租赁公司的股东或者投资方中有航空公司或有其他相关的航空公司背景,可以迅速将飞机或航空资产投入到航空公司运营,避免资产闲置造成的损失,有利于境相关机构控制风险和提高其资产质量。
三:全球航空租赁业概况全球航空租赁业发展迅速,租赁逐渐成为了航空公司获得航空器的主要方式,请见下页图表:从该表格可以至少可以看出下述两个事实:1)航空公司通过租赁获得的飞机的比重不断上升,2000年的时候已经突破50%,到2010年更达到了57%,航空租赁行业发展速度较快;2)全球航空业发展迅速,航空公司飞机需求量不断增加,航空租赁市场不断增长,行业前景较好。
表一:全球飞机租赁情况表(数据来源:工银租赁公司资料)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民航和金融业在全球还将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十年、几十年期间,国际飞机租赁业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以下是2010年全球10大飞机租赁公司排名表(以飞机数量计)。
表二:2010年全球拥有飞机数量规模前十名飞机租赁公司(数据来源:《Airline Business 》杂志)四:中国航空租赁业发展概况航空产业是中国政府重点支持的产业,根据波音公司2004年10月发表的针对中国市场的2004年度《当前市场展望》,预测在未来20年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潜在市场。
到2023年,中国的航空公司将需要约2300架新飞机,这些新飞机总价值约为1830亿美元,而相应的国航空租赁市场规模将达到一万亿人民币以上,这将给我国航空租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商机,行业前景极为看好。
我国的航空租赁业务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在我国航空公司服役的飞机,尤其是波音和空客系列的飞机,约70%都是通过租赁的方式引进的。
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自己的航空租赁业发展非常缓慢,大量飞机都是通过国外租赁公司引进,航空租赁市场90%以上的业务曾经被外国公司垄断。
近年来,国多家有实力的企业纷纷进入该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绩,它们正在逐渐改变国外机构独占市场的格局,也给各地发展临空经济提供了新的行业机遇。
据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中国银行业、进出口公司、航空公司共计投资成立了16家飞机融资租赁公司,服务对象涉及中国、德国、阿联酋、美国等各国的航空公司。
目前国主要的航空租赁企业有:1.长江租赁:隶属于海航集团,于2000年6月在成立,是经国家商务部批准的首批融资租赁试点企业。
截止2011年12月底,企业的注册资本为33亿元人民币,合同机队规模达到56架,总资产为192.44亿人民币,净资产51.09亿(同比增长11.71%),成为国(注册地在中国)资产规模最大、资产质量最优的专业航空租赁企业。
长江租赁在中国航空租赁领域已形成了集资金融通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相结合的核心竞争优势。
2007年,长江租赁公司正式迁至天津东疆保税港区。
2.中国飞机租赁(简称“中租”):成立于2006年,总部设于,在、、天津、法国及爱尔兰等地设有办事处。
中租以提供专业的飞机租赁产品为起点,开展飞机经营性租赁、售后回租、融资租赁、新旧飞机买卖以及飞机管理等业务,后逐渐拓展到资产设备等动产、不动产租赁等业务。
目前中租已形成全面的租赁业务,公司规模快速扩大。
中租的股东实力雄厚,创始股东富泰资产持股比例45.43%,战略股东中国光大控股持股44.14%,战略股东航天投资控股持股8.05%。
光大控股为上市公司,其母公司中国光大集团是一家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航天投资为中央国有企业,其主要股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大型企业集团。
3.中银航空租赁私人(简称“中银租赁”):2006年,中国银行成功收购了亚洲领先的飞机租赁公司-新加坡飞机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标志着中国银行成为中国首家进入全球性飞机租赁业务的银行。
在收购后不久,该司更名为“中银航空租赁私人”。
中银租赁虽然是中国银行的全资子公司,但是其总部位于新加坡,主要客户也在国外,近几年正在尝试开展国业务。
中银租赁实力雄厚,2010年飞机拥有量已经突破160架,成为全球10大飞机租赁公司之一。
4. 工银金融租赁(简称“工银租赁”)。
由中国工商银行股份于2007年出资设立,注册资本80亿元人民币,注册地在天津滨海新区。
工银租赁是国务院确定试点并首家获中国银监会批准开业的由商业银行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也是国家确定滨海新区发展战略后落户新区的最大法人金融机构之一。
工银租赁定位为大型、专业化的飞机、船舶和设备租赁公司。
依托工行的客户、网络优势和市场美誉度,在市场营销能力、风险控制基础,人力资源水平方面,都具有领先同业的优势,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五:我国航空租赁业发展面临的几个障碍我国自主航空租赁业发展迅速,吸引了一批有实力的参与者,相关行业的政策也在不断完善之中,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以下几个大的障碍:一是我国对从国外购买引进飞机实行进口许可证制,目前只向航空公司颁发进口许可证,金融租赁公司没有引进飞机的资格。
即使能够获批,国金融租赁公司在大批量引进飞机时,多半也是一事一批,并没有出台针对金融租赁公司引进飞机业务的审批体系和流程。
二是设备融资租赁和设备购买的不同税收待遇,也限制了飞机租赁业务的开展。
根据《关于调整国航空公司进口飞机有关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04〕43号)的规定,2004年10月1日对国航空公司进口空载重量在25吨以上的客货运飞机,享受进口关税1%和增值税4%的税收优惠。
而金融租赁公司进口同样规格的飞机,则执行进口关税5%和增值税17%的税收政策。
虽然中国在天津东疆保税区开展了税收优惠试点工作,但这些试点远远不够支持国飞机租赁业的发展。
三是金融租赁公司在开展航空租赁时,在中国所享受的税收优惠也没有其他国家多,需要缴纳更高比例的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