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促甲状腺抑制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促甲状腺抑制


内激素
外激素 (信息激素)
由昆虫体表腺体 分泌到体外的一 类挥发性的化学 物质
2.昆虫激素与动物生命活动的关系 (1)促进昆虫的变态发育 主要是内激素起作用,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主要通过脑激素、保幼激素、蜕皮激 素的共同调控来完成由受精卵→幼虫→蛹→成虫的发育。 (2)促进昆虫间的信息传递 主要是外激素起作用,常见激素有促进生殖的性外激素,躲避天敌的告警外激 素,利于营造社会性生活的聚集外激素等。 3.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1)催情激素提高鱼类受精率 目前使用的催情激素主要有鱼类脑垂体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 释放激素类似物等。 运用催情激素可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鱼类的受精率等。
(2009· 全国卷Ⅰ)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数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 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
请回答: (1)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调节方式完成的。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 ____________(下丘脑、垂体、性腺)。 (2)上面图解中的A、B、C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它们分 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C进入血液后,通过 ______________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________(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 验动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讲 激素调节
Step 1 基础导学
激素调节的概念和作用特点
体液 激素调节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特异性 传递信息 高效 放大 血液或组织液
名师点拨
(1)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 (2)激素的本质是有机分子,功能上是信息分子。 (3)激素只是改变细胞的代谢,并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 (4)激素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器官、细胞,但只有靶器官、靶细胞能识别并接 受信息改变代谢。
答案:不对。此人在24小时内体温一直处于恒定状态,为39℃,说明整个过程中产热量与散热 量是相等的。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体液 保幼激素 蜕皮激素 体表腺体 催情激素 昆虫外激素 体外 性外激素
瘦肉精
Step 2 核心突破
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1.列表比较动物激素 激素种类 促(甲状腺、性腺) 激素释放激素 抗利尿激素 促(甲状腺、性腺) 激素 生长激素 胰岛素 内分 泌腺 靶器官(或靶细胞) 均作用于垂体 下丘脑 肾小管、集合管 促甲状腺激素→性 腺;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较广泛,特别是骨 细胞 主要功能 促进垂体的生长、发育和相应促( 甲状腺、性腺)激素合成与分泌 促进肾脏(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 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 维持甲状腺(或性腺)的正常生长发 育,调节甲状腺(或性腺)合成相应 的激素 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 的生长
解析: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体内含量过高时,血糖过度降低,会出现低血 糖症状;生长激素具有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与骨的生长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 新陈代谢的作用,可以增加产热量。故此题选A。 答案:A
人体稳态调节的实例分析
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
2.体温恒定的调节过程
3.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
解析:由图可知,鸟类繁殖受光照影响,神经系统感受光变化,同时刺激下丘脑— 垂体—性腺调节系统,调节繁殖活动。下丘脑既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传导兴奋,也 是内分泌腺,分泌激素。题图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调节系统,故A、B、C分别是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性激素。性激素通过反馈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 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B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其作用是促进性腺的发育 和性激素的合成分泌。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 激素的生理作用。 答案:(1)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下丘脑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 性 激素 反馈 (3)不能 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 激素的生理作用
甲状腺
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 质 睾丸 卵巢
性 激 素
雄性激素 雌性激素
分别促进雌雄生殖器官的 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 激发和维持各自第二性征 ;雌性激素能激发和维持 雌性正常的性周期
①激素之间的反馈调节关系:如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 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之间的反馈调节 各激素之间的相互 ②协同关系:如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的协同作用;再如肾 关系 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都可以使血糖升高等 ③拮抗关系: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
A. 通过图中B→C→G途径增加产热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过程 B.D途径主要是骨骼肌通过有氧呼吸完成 C.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体内的散热机制主要为E和F D.人体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神经中枢只存在于下丘脑中 解析:体温调节中枢主要在下丘脑。 答案:D
(4)在寒冷的环境中,能通过丙方式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其反射弧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神经—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乙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3)胰岛 B 细胞 单向传递(和突触延搁) (4)冷觉(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甲状腺
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Ⅰ、Ⅱ、Ⅲ三种激素,下表表示的是注 射相应激素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生理反应:
注射的激素 Ⅰ Ⅱ Ⅲ
生理反应 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 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 呼吸、心率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
( )
据此判断Ⅰ、Ⅱ、Ⅲ三种激素的化学名称分别是 A.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D.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昆虫激素的种类 种类 概念 由昆虫的内分泌 器官或某些细胞 分泌到体液中的 具有特殊作用的 化学物质 分类 脑激素 蜕皮激素 保幼激素 性外激素 聚集外激素 告警外激素 追踪外激素 体表腺体 分泌部位 脑神经 分泌细胞 前胸腺 咽侧体 作用 调控蜕皮激素、保 幼激素的分泌 控制幼虫期的蜕皮 抑制幼虫变态,保 持幼虫性状 指示食源、确定领 地、吸引异性等, 有利于种群的生存 和发展
垂体
胰岛B 细胞
主要为肝脏及肌肉 、脂肪细胞
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 ,降低血糖浓度
胰高 血糖素 甲状腺激素
胰岛A细胞 主要为肝脏
较广泛、尤其作用 于中枢神经系统 主要是肝脏,也可 作用于其他组织细 胞 雄性生殖器官 雌性生殖器官
加速肝糖原分解,使血糖 浓度升高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 奋性,促进体内物质氧化 分解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提高 血糖浓度
(2010· 南通一模)(考查反馈调节的经典案例)下图表示人体血糖以反馈神经系 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若甲模式中,靶腺为甲状腺,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__激 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某激素的分泌,进而再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这种调节 方式称为________。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____________模式,其分泌量增加的适宜刺 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________,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 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兴奋在A处传递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
①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是机体稳态调节的非常普遍的调 节机制。 ②血糖、体温、水盐平衡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参与,又有激素调节参与。 ③下丘脑部分神经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
4.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关于血糖浓度的调节,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血糖平衡的调节主要靠激素调节 ②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只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 素 ③下丘脑的不同区域参与血糖浓度调节 ④胰岛细胞只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而 做出相应的激素分泌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血糖平衡的调节,一方面血糖浓度变化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或胰岛B细胞引起 胰高血糖素或胰岛素分泌,调节(升或降)血糖;另一方面下丘脑不同区域感受血糖 浓度变化,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效应器胰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使血糖浓度升 高)等,引起相关激素分泌而调节血糖浓度变化。可见,血糖浓度调节属神经—体液 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答案:D
2.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
(2)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3)脂质类激素:性激素 3.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却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 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 (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激素弥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能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 或靶细胞。 (4)激素在体内不断地发生代谢失活,激素一经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从而保证机 体调节适应多变的环境。
2.易混知识辨析:糖尿病、高血糖症和糖尿的关系 (1)高血糖并不一定会出现糖尿,因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具有重吸收功能,原尿流 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在血糖浓度不高于160 mg/dL时,其中的葡萄糖完全被重 吸收回到血液。 (2)出现糖尿也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因为一次食糖过多或肾小管病变都可引起糖 尿,引起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 ①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可直接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接受有关神经的控 制,分泌相应的激素;而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只接受有关神经的刺激(肾上 腺皮质也是内分泌腺,其分泌的醛固酮具有保钠、排钾、保水的作用)。 ②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以及肾上腺髓质都不受垂体分泌促激素的控制,即无 促胰岛素激素和促肾上腺素激素。 ③胰岛素的靶细胞是全身组织细胞,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靶细胞是肝细 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