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气安全技术要点复习课程

电气安全技术要点复习课程

电气安全技术电气事故种类电气事故是与电相关联的事故。

电气事故包括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都可能导致二次事故,而且二者很可能是同时发生的。

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1)触电事故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及其转换成的其他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触电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

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

电伤是电流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

(2)雷击事故雷击事故是由自然界中相对静止的正、负电荷形式的能量瞬间释放造成的事故。

(3)静电事故静电事故是工艺过程中或人们活动中产生的,由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4)电磁辐射危害电磁辐射危害是指电磁波形式的能量辐射造成的危害。

辐射电磁波指频率100kHz以上的电磁波。

高频电磁波除对人体有伤害外,还能造成感应放电和高频干扰。

(5)电气装置故障及事故电气装置故障引发的事故包括异常停电、异常带电、电气设备损坏、电气线路损坏、短路、断线、接地、电气火灾等。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主要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触电事故和电气装置故障及事故。

触电事故预防技术(1)绝缘绝缘是指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

电气设备的绝缘应符合其相应的电压等级、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

电气设备的绝缘不得受潮,表面不得有粉尘、纤维或其他污物,不得有裂纹或放电痕迹,表面光泽不得减退,不得有脆裂、破损,弹性不得消失,运行时不得有异味。

绝缘的电气指标主要是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用兆欧表测量。

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Ω,并应符合专业标准的规定。

(2)屏护屏护是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闸等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

屏护装置为了保证其有效性,须满足如下条件:1)屏护装置所用材料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耐火性能。

为防止因意外带电而造成触电事故,对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必须可靠连接保护线。

2)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与带电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遮栏高度不应低于1.7m,下部边缘离地不应超过0.1m。

栅遮栏的高度户内不应小于1.2m、户外不应小于1.5m,栏条间距离不应大于0.2m;网眼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低压设备不宜小于0.15m,10kV设备不宜小于0.35m。

户外变配电装置围墙的高度一般不应小于2.5m。

屏护装置应安装牢固,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应可靠接地(或接零)。

3)遮栏、栅栏应根据需要挂标示牌,遮栏出入口的门上应根据需要安装信号装置和联锁装置。

(3)间距间距是将可能触及的带电体置于可能触及的范围之外。

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树木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均需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的大小决定于电压高低、设备类型、环境条件和安装方式等因素。

架空线路的间距须考虑气温、风力、覆冰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在低压操作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1m。

(4)保护接地保护接地的做法是将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位经接地线、接地体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其安全原理是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

(5)保护接零保护接零的安全原理是当某相带电部分碰连设备外壳时,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短路保护元件迅速动作,从而把故障设备电源断开,消除电击危险。

虽然保护接零也能降低漏电设备上的故障电压,但一般不能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其第一位的安全作用是迅速切断电源。

(6)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双重绝缘指同时具备工作绝缘(基本绝缘)和保护绝缘(附加绝缘)的绝缘。

前者是带电体与不可触及的导体之间的绝缘,是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和防止电击的基本绝缘;后者是不可触及的导体与可触及的导体之间的绝缘,是当工作绝缘损坏后用于防止电击的绝缘。

加强绝缘是指相当于双重绝缘保护程度的单独绝缘结构。

具有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属于Ⅱ类设备,Ⅱ类设备的铭牌上应有“回”形标志,Ⅱ类设备的电源连接线应符合加强绝缘要求。

(7)安全电压安全电压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不危及生命安全的电压。

具有安全电压的设备属于Ⅲ类设备。

安全电压限值是指在任何情况下,任意两导体之间都不得超过的电压值。

工频安全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50V,安全电压额定值(工频有效值)的等级规定为42V、36V、24V、12V和6V。

特别危险环境使用的携带式电动工具应采用42V安全电压;在有电击危险环境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隧道内、水井内以及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等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的环境应采用12V安全电压;水上作业等特殊场所应采用6V安全电压。

(8)电气隔离电气隔离指工作回路与其他回路实现电气上的隔离。

电气隔离是通过采用一次边、二次边电压相等的隔离变压器来实现的。

电气隔离的安全实质是阻断二次边工作的人员单相触电时电流的通路。

电气隔离的电源变压器必须是隔离变压器,二次边必须保持独立,应保证电源电压U≤500V、线路长度L≤200m。

(9)漏电保护漏电保护装置主要用于防止接触电击,也用于防止漏电火灾和监测一相接地故障。

电流型漏电保护装置以漏电电流或触电电流为动作信号。

动作信号经处理后带动执行元件动作,促使线路迅速分断。

运行中的漏电保护装置应当定期检查和试验,具体要求如下:1)保护器外壳各部及其上部件、连接端子应保持清洁、完好无损。

2)胶木外壳不应变形、变色,不应有裂纹和烧伤痕迹。

3)制造厂名称(或商标)、型号、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动作电流等应标志清楚,并应与运行线路的条件和要求相符合。

4)保护器外壳防护等级应与使用场所的环境条件相适应。

5)接线端子不应松动,连接部位不得变色;接线端子不应有明显腐蚀。

6)保护器工作时不应有杂音。

7)漏电保护开关的操作手柄应灵活、可靠,使用过程中也应定期用试验按钮检验其可靠性。

施工用电安全技术(1)基本要求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应依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编制施工临时用电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报监理单位审批后实施。

施工临时用电方案及方案变更时,必须履行“编制、审核、批准”程序。

2)临时用电线路、设施应按用电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并经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电工必须经过按国家现行标准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其他用电人员必须通过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采用“三相五线制”,即专用电源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分开设置的TN–S接零保护系统(如图1)。

图1 TN–S接零保护系统5)现场供用电应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和“一机一闸一漏”系统。

即设置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并在分配电箱和开关箱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每台用电设备应设置专用开关箱,箱内刀闸(开关)及漏电保护器只能控制一台设备,不能同时控制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设备。

6)变电所、配电房内设备和配电线路停电检修时,应执行工作票制度,设专人监护,挂接地线,并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标志牌。

7)电气在设备接地点应悬挂“已接地”标志牌;接地网所经工作场所、通道等部位,要分别设立或悬挂“接地线,注意保护”标志牌。

(2)施工用电线路架设与电缆敷设安全技术1)施工现场作业面用电线路应使用五芯电缆线,不得使用胶质线、麻皮线和花线。

2)施工供电线路架空敷设,其高度不得低于5m,并满足电压等级的安全要求。

需要进行大件运输的部位,其高度还应满足大件安全运输要求。

3)动力线与照明线应分开设置,不得随意爬地或绑扎成捆。

4)线路穿越道路或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时应设有套管防护。

管内不得有接头,其管口应密封。

5)在构筑物、脚手架上安装用电线路,必须设有专用的横担与绝缘子等。

6)作业面的用电线路高度不低于2.5m。

7)大型移动设备或设施的供电电缆必须设有电缆绞盘,拖拉电缆人员必须配戴绝缘手套、绝缘靴等个体防护用具。

8)井、洞内敷设的用电线路应采用横担与绝缘子沿井(洞)壁固定。

9)施工用电线路采用电杆架设时,电杆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杆、铁横担、铁包箍,钢筋混凝土电杆不得掉灰露筋,不得坏裂和弯曲,铁横担、铁包箍不得锈蚀或有裂缝。

严禁架设在树木、脚手架及其它设施上。

低压架空线路必须采用绝缘线。

10)架空线路应符合以下要求:电杆的拉线宜采用不少于3根Φ4.0mm的镀锌钢丝,拉线与电杆的夹角应在30°~45°之间。

拉线埋设深度不得小于1m,电杆拉线如从导线之间穿过,应在高于地面2.5m处装设拉线绝缘子。

因受地形环境限制不能装设拉线时,可采用撑杆代替拉线,撑杆埋设深度不得小于0.8m,其底部应垫底盘或石块,撑杆与电杆的夹角宜为30°。

架空线路必须有短路保护。

采用熔断器做短路保护时,其熔体额定电流不应大于明敷绝缘导线长期连续负荷允许载流量的1.5倍。

采用断路器做短路保护时,其瞬动过流脱扣器脱扣电流整定值应小于线路末端单相短路电流。

架空线路必须有过载保护。

采用熔断器或断路器做过载保护时,绝缘导线长期连续负荷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或断路长延时过流脱扣器脱扣电流整定值的1.25倍。

11)电缆应符合以下要求:电缆线路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

电缆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小于0.6m,并在电缆紧邻上、下、左、右侧均匀敷设不小于50mm 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或混凝土板等硬质保护层。

埋地电缆在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介质腐蚀场所及引出地面从2m高到地下0.2m处,必须加设防护套管,防护套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埋地电缆与其附近外电缆和管沟的平行间距不得小于2m,交叉间距不得小于1m。

埋地电缆的接头设在地面上的接线盒内,接线盒能防水、防尘、防机械损伤,并远离易燃、易爆、易腐蚀场所。

架空电缆沿电杆、支架或墙壁敷设,并采用绝缘子固定,绑扎线必须采用绝缘线,固定点间距应保证电缆能承受自重所带来的荷载,沿墙壁敷设时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m。

架空电缆严禁沿脚手架、树木或其他设施敷设。

为防止电缆受人为或意外破坏,电缆埋设部位设置指示方向与地埋电缆走向平行的标志牌,标明电缆埋设深度和走向。

12)地下工程施工电源线路用托架布置,并牢固地固定在建(构)筑物上,且排列整齐。

井、洞内敷设的用电线路采用横担与绝缘子沿井(洞)壁固定;禁止与其他外物直接接触和碰撞。

13)线路在跨越洞口、道路时,尽可能采取地下穿管埋设的方式,当确实需要架空时,其架空高度应满足洞内运输的要求。

(3)配电设施安全技术1)二级配电屏(盘)配电屏(盘)装设有功、无功电度表,并分路装设电流、电压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