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通论试卷及答案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通论试卷及答案

江西财经大学10-11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试卷代码:37012A 授课课时:32课时考试用时:110分钟课程名称:法学通论适用对象:本科挂牌班试卷命题人王柱国试卷审核人易有禄第一部分案例分析案例一(20分)原告王XX的公公郭X于1957年在集宁桥西建国四路自建平房一间半。

现该房屋登记在第三人李XX名下,房产证号为18610号。

原告王XX系郭X的四儿媳(其夫郭X已去世),第三人李XX系郭X的孙女(其父已去世)。

原告诉称郭X去世前将该房屋房契交给原告丈夫郭X,并由原告一家和原告的婆婆一起居住。

在此期间,第三人母亲黄XX以没房为由抢占此房居住,后又租给他人。

2010年该片区域房屋开始拆迁,原告持房契手续申请房屋补偿款时,发现第三人竟擅自将房产证办在自己名下。

被告未对该房产进行实地调查,在第三人手续不全的情况下为其颁发了18610号房屋产权证书。

被告的颁证行为依法不当,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请求撤销给第三人颁发的房屋所有权证。

XX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提供的证据不能佐证其是本案争议房屋的所有人,被告为第三人颁发房屋所有权证未侵犯原告的合法权益,原告主体资格不适格,裁定驳回原告起诉。

原告王XX不服,上诉于乌兰察布市中级人民法院。

乌兰察布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王XX可以作为郭X的近亲属提起诉讼,原审认为原告主体资格不适格错误,判决撤销集宁区人民法院(2010)集行初字第20号行政判决,本案由集宁区人民法院继续审理。

请问:王XX是否具有原告主体资格?为什么?请针对上述案例,制作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包括简述案例,指出案例争议焦点及其法律适用,并从案例所涉及的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案例二(20分)李某乘车到县城看病时将自己20000元的定期邮政储蓄存折与个人身份证一起丢失,当天中午李某到某镇邮政储蓄所挂失,但该款已被人提取。

经公安机关侦查,该日上午,出租车驾驶员刘某在县人民医院门前经过时,有两人称其父住院急需用钱,要求刘某驾车到镇邮政储蓄所取款,因储蓄所要求另提供一份身份证明方能取款,两人以自己没带身份证为由,请求刘某提供证件,刘某遂提供自己驾驶证,并按储蓄所工作人员要求在取款的利息清单上签字确认,该款由储蓄所交付两取款人。

事发后,经相关部门调解,邮政储蓄所赔付李某10000元,现李某以刘某为被告,认为他侵犯了自己的民事权利,请求判令其赔偿10000元的损失。

刘某辩解其出于救死扶伤的目的,善意提供帮助,不应承担法律责任。

请问:刘某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为什么?。

请针对上述案例,制作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包括简述案例,指出案例争议焦点及其法律适用,并从案例所涉及的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案例三(20分)被告人胡某,男,1976年出生,安徽省利辛县人。

今年5月1日中午,胡某和朋友一起在瑞安市塘下镇一饭馆饮酒,酒后向他人借得牌号为浙C6082A的轿车。

15时30分许,胡某驾车途经瑞安市塘下镇罗凤大道与高东一路交叉路口时,轿车前部碰撞刘某驾驶的无牌证三轮摩托车,造成刘某及其车上乘客夏某等4人受伤。

瑞安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胡某违反交通安全法,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其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危险驾驶罪。

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

鉴于胡某认罪态度较好,发生事故后立即送伤者去医院治疗,事后积极赔偿,可酌情从轻处罚。

据此,瑞安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胡某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请问:胡某的行为是危险驾驶罪还是交通肇事罪?请针对上述案例,制作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包括简述案例,指出案例争议焦点及其法律适用,并从案例所涉及的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课程小论文《刑法》颁布之前,一本1950年代起草的“刑法草案”,就是办案参考。

没有经过任何法律训练的人,照样可以做法官、办大案。

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定罪量刑的随意性很大,尤其体现在罪名认定上。

为了争取政治正确,任何罪名之前都得冠以“反革命”三字,如杀人就是反革命杀人罪,强奸就是反革命强奸罪……请依据上述材料,从法学的角度写一篇课程小论文(要求:1、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的观点和理由; 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3、字数不少于1500字)。

(40分)第一部分案例分析报告案例一:一、案例简介:原告王XX的公公郭X于1957年在集宁桥西建国四路自建平房一间半。

现该房屋登记在第三人李XX名下。

原告王XX系郭X的四儿媳(其夫郭X已去世),第三人李XX系郭X的孙女(其父已去世)。

原告诉称郭X去世前将该房屋房契交给原告丈夫郭X,并由原告一家和原告的婆婆一起居住。

在此期间,第三人母亲黄XX以没房为由抢占此房居住,后又租给他人。

2010年该片区域房屋开始拆迁,原告持房契手续申请房屋补偿款时,发现第三人竟擅自将房产证办在自己名下。

被告未对该房产进行实地调查,在第三人手续不全的情况下为其颁发房屋产权证书。

XX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提供的证据不能佐证其是本案争议房屋的所有人,原告主体资格不适格,裁定驳回原告起诉。

原告王XX不服,上诉于乌兰察布市中级人民法院。

乌兰察布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王XX可以作为郭X的近亲属提起诉讼,原审认为原告主体资格不适格错误,判决撤销集宁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

二、法律争议与适用:法律争议:王XX是否具有原告主体资格法律适用:概括地讲,行政诉讼原告的主体资格,是指哪些人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审查被诉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并作出相应裁判。

在审查中,认定原告主体资格时,除考虑全面理解有法律上利害关系,正确掌握原告资格的实质标准;审查标准与案件阶段性相配套;受侵或影响的合法权益分属不同的权利对原告主体资格的影响;法律上利害关系的间接影响与可能的影响等因素外,还要对影响原告诉讼主体资格的相关因素作深入的探讨。

三、评析与结论(可加附页):我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讼人民法院管辖。

在本案例中,第一:原告有认为第三人侵犯其利益,而且第三人及其母亲都是明确的被告。

第二:第三人的房屋产权证只是相关部门未确实明白的条件下颁发的,还有调查的必要性。

第三:原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撤销给第三人颁发的房屋所有权证。

起诉者认为被侵犯或者影响的合法权益是客观存在的,。

侵犯者或者影响真的已经发生,侵害或者影响与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之间存在有利害关系。

故王XX具有原告的主体资格。

案例二:一、案例简介:李某乘车到县城看病时将自己20000元的定期邮政储蓄存折与个人身份证一起丢失,当天中午李某到某镇邮政储蓄所挂失,但该款已被人提取。

经公安机关侦查,该日上午,出租车驾驶员刘某在县人民医院门前经过时,有两人称其父住院急需用钱,要求刘某驾车到镇邮政储蓄所取款,因储蓄所要求另提供一份身份证明方能取款,两人以自己没带身份证为由,请求刘某提供证件,刘某遂提供自己驾驶证,并按储蓄所工作人员要求在取款的利息清单上签字确认,该款由储蓄所交付两取款人。

事发后,经相关部门调解,邮政储蓄所赔付李某10000元,现李某以刘某为被告,认为他侵犯了自己的民事权利,请求判令其赔偿10000元的损失。

刘某辩解其出于救死扶伤的目的,善意提供帮助,不应承担法律责任。

二、法律争议与适用:法律争议:刘某是否应该赔偿李某的10000元的损失法律适用:见义勇为指公民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

构成见义勇为有三个要件,缺一不可。

一是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二是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三是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

三、评析与结论(可加附页):对于本案例来讲,刘某的行为并不符合见义勇为的三个条件。

、《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三条:因防止、制止他人民事权益被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

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被侵权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而且在本案例中刘某的行为在见义勇为的客观条件上存在缺陷:所谓实施了危难救助行为,是指国家、集体、他人的财产安全或公民的人身安全正处于危难境地,行为人为使其利益免受危害或减少其损害而主动进行的救助行为。

包括勇于同正在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对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或援救,使之免遭或减轻损失;主动抓获,扭送在逃或者被通缉的犯罪嫌疑人、脱逃的罪犯,或者协助侦破重大犯罪案件,等等。

而在案例中并未有如此情况,只是那两人的口头话语而已。

故刘某应当赔偿李某的10000元的损失。

案例三:一、案例简介:被告人胡某,男,1976年出生,安徽省利辛县人。

今年5月1日中午,胡某酒后向他人借得牌号为浙C6082A的轿车。

15时30分许,胡某驾车途经瑞安市塘下镇罗凤大道与高东一路交叉路口时,碰撞刘某驾驶的无牌证三轮摩托车,造成刘某及其车上乘客夏某等4人受伤。

瑞安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胡某违反交通安全法,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其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危险驾驶罪。

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

鉴于胡某认罪态度较好,可酌情从轻处罚。

据此,瑞安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胡某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二、法律争议与适用:法律争议:胡某的行为是危险驾驶罪还是交通肇事罪法律适用:危险驾驶罪:原指的是司机处于欠佳的状态行驶汽车,且没有造成事故,现在追加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三、评析与结论(可加附页):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行为,而且是增加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后,作为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在本案例中胡某是属于醉酒驾驶汽车,比着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危险驾驶罪是一种较轻的犯罪,因为毕竟没有发生严重的危害后果,只是让人受伤,且事后积极送伤者进医院,认罪态度良好。

而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都要求造成严重的后果,由此带来量刑上的差别。

故胡某的行为是危险驾驶罪。

第二部分课程小论文去政治化的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新世纪我国的治国方略和宪政目标。

但对于“法治”的理解,古往今来中外历史上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解释。

在众多的解释中,古希腊哲人亚里斯多德对法治的诠释突出了法治的精髓并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亚氏认为,所谓的法治应当包含两层含义,即“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