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解剖课件
中央沟 顶枕沟
外侧沟
外侧面
顶枕沟
内侧面
下面
端脑
外形和分叶
分叶:
额叶(运动、发音、 语言、高级思维)
颞叶(听觉、语言、 记忆)
额叶
枕叶(视觉、整合)
顶叶(躯体感觉、 味觉、语言)
中央沟
顶叶
顶枕沟
颞叶
外侧沟
外侧面
枕前切迹
端脑
内部结构
侧脑室
左右各一,对称的不 规则腔隙,内含脑脊 液。
前角
中央部
室间孔 下角
室间孔
下丘脑沟
视旁核 视上核
中脑
视交叉 漏斗
乳头体
垂体 灰结节
乳头体核 漏斗核
下丘脑功能:
①神经内分泌中心 ②皮质下自主神经活动高级中枢,对机体体温、摄食、生
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等进行广泛的调节。 ③直接通过血液接受有关信息,如体温、血液成份的变化等。 ④下丘脑与边缘系统有密切联系,参与情绪行为的调节 ⑤调节机体昼夜节律的功能。
碍出现在同侧
(3)小脑损伤的典型体征: 共济失调。运动时,有控制速度、力量和距离上的障碍; 眼球震颤; 意向性震颤。
2.原小脑综合症 因前庭小脑损伤所致。 表现为:
平衡失调,走路时两腿间距过宽,东摇西摆; 眼球震颤,表现为眼球非自主地有节奏地摆动。
3.新小脑综合症 患侧肢体出现: 肌张力低下 共济失调 意向性震颤。
(原小脑、古小脑、前庭小脑) (旧小脑、脊髓小脑) (新小脑、大脑小脑)
维持身体的平衡,协调眼球运动 主要调节肌张力 协调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半球 原裂
前
叶
小
半球
脑
蚓
后
叶
后外 侧裂
绒球小结叶
前
叶
小结
后
叶
绒球
上面
下面
小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1.小脑损伤的典型表现
(1)不会引起随意运动丧失(瘫痪)。 (2)一侧小脑半球和小脑丘脑纤维在交叉前损伤时,运动障
内侧核群 前核群 外侧核群
背侧核群 腹侧核群
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
三叉丘系核孤束核发出的味觉纤维 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
丘脑前结节 板内核
间脑
后丘脑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
是听觉传导 通路的中继 核
外侧膝状体
是视觉传导 通路的中继 核
间脑
上丘脑
丘脑髓纹
缰三角 缰联合
松果体
上丘脑
间脑
下丘脑 参与构成第三脑室的底和下壁 是神经内分泌的中心
延髓
脑桥小脑三角
(前庭蜗神经、面神经)
脑干
外形 2.脑桥 背侧观
中脑 脑桥
小脑 延髓
中脑 Ⅳ
上髓帆
延髓
脑干
外形 3.第四脑室
前部: 小脑上脚和上髓帆管
后部:
第四脑室脉络组织 和下髓帆
脑干
外形 4.中脑 腹侧观
中脑 脑桥
延髓
小脑
大脑脚 Ⅲ
Ⅳ
脑桥
大脑脚
脑干
外形 4.中脑 背侧观
中枢神经系统
武汉市普仁医院 张红艳
脑
脑概述
位于颅腔内,向下经枕骨大孔与脊髓相续
枕骨大孔
脊髓
脑概述
可分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髓5个部分
端脑 前 脑
间脑
小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后脑 菱脑
脑干
自上而下由中脑、脑桥和延髓构成
中脑
间脑
脑桥
中脑水管 中脑
第4脑室 小脑
延髓
中央管 脊髓
脑干
外形 1.延髓 腹侧观
1)与大脑的联系及上行激动系统 2)与脊髓的联系及调节躯体运动 3)脑干内部的联系及调节内脏活动 4)参与睡眠发生,抑制痛觉传递
小脑
位于颅后窝,借三对脚与脑干相连,上借小脑幕与大脑相隔
小脑幕 小脑
小脑
外形
半球 原裂
小
半球
脑
蚓
上面
后外 侧裂
绒球
小结 蚓垂
蚓结节
小脑扁桃体
下面
小脑
分叶 绒球小结叶 小脑前叶 小脑后叶
舌下神经核(脑神经核) 舌下神经
非脑神经核 中继核 、网状核
下橄榄核(非脑神经核)
脑干
内构
白质
上行纤维束
内侧丘系 起自薄束核和 楔束核,传导对侧 躯干上下肢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脊髓丘系 传导对侧躯干上下肢浅感觉 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三叉丘系 发自三叉神经脊束核和脑桥核, 传导对侧头面部浅感觉 止于丘脑腹后内侧核
中脑 脑桥
延髓
小脑
Ⅷ Ⅶ
延髓脑桥沟 Ⅵ
中脑
橄椎 榄体
Ⅸ ⅫⅩ
Ⅺ
椎体交叉 前外侧沟 前正中裂
橄榄深面有下橄榄核 椎体:是椎体束集中膨大 形成 椎体交叉:椎体束纤维左右交叉形成
脑干
外形
1.延髓 背侧观
脑桥
髓纹
中脑 脑桥
小脑 延髓
脑干
外形 2.脑桥 腹侧观
中脑 脑桥
延髓
小脑
中脑
基底部
Ⅴ
基底沟
小脑 展N 面N 前庭蜗N
外侧丘系 传导双侧听觉至丘脑内侧膝状体
下行纤维束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脑干网状结构
在脑干中央区纤维 纵横交错,内有大量的 神经元胞体。共同组成 脑干网状结构。
1、脑干网状结构的主要核团
1)向小脑投射的核团 2)中缝核团 3)内侧(中央)核群 “反应区” 4)外侧核群 “感受区”
2、脑干网状结构的纤维联系及功能
脉络组织
前角
后角
胼胝体
前角
后角
下角
后角
脉络组织 下角 海马
端脑
内部结构
基底核
埋藏在大脑半球底部 髓质内的核团,包括 尾状核、豆状核、屏 状核和杏仁体。
壳 屏状核
岛叶
A
B
丘脑
豆状核
尾状核
苍白球
杏仁体
新纹状体 旧纹状体
尾状核和壳 苍白球
端脑
内部结构
白质
联络纤维: 是联系同侧大脑半球内叶与叶或回 与回之间的纤维
间脑
-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内有第三脑室。两侧和 背面被高度发展的大脑半球所掩盖,仅露出腹侧 的视交叉、视束、灰结节和漏斗、垂体、乳头体 -分为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和底 丘脑5部分
视交叉 垂体
视束 灰结节
乳头体
间脑
背侧丘脑(丘脑) 卵圆形的灰质团块 前为丘脑前结节 后为丘脑枕 内有“y”形白质 (内髓板)
连合纤维: 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
投射纤维: 是皮质与皮质下结构之间的上下行 纤维。形成内囊
端脑
内部结构
白质
膝 丘脑
丘脑
内囊
分部 前肢 豆状核、尾状核之间 膝 前、后肢之间 后肢 豆状核、背侧丘脑之间
中脑 脑桥
小脑 延髓
上丘臂 上丘(视觉) 下丘(听觉)
中脑四叠体
脑干
内构
由灰质、白质、网状结构 核室腔系统构成
与脊髓比较:
脑干灰质不像脊髓是连续的细胞柱,而是 机能相同的神经细胞聚集成团组成的机能 柱,断续于白质之中。 网状结构发达
脑干
内构 灰质
根据其纤维联系和功能可分为:
脑神经核 与脑神经(Ⅲ-Ⅻ)有关
间脑
第三脑室
位于两侧丘脑与下丘脑之间的矢 状间隙
侧脑室
丘脑 下丘脑
室间孔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端脑
是脑的最高级部位 位于颅腔内 由两侧大脑半球经胼 胝体相连而成
大脑半球
大脑横裂
大脑纵裂
胼胝体
端脑
内部结构 -皮质 -髓质 -基底核 -侧脑室
皮质 髓质 基底核
侧脑室
端脑
外形和分叶
表面: 隆起的脑回和深陷的 脑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