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洪镇涛《天上的街市》课堂实录

(完整版)洪镇涛《天上的街市》课堂实录

洪镇涛《天上的街市》课堂实录授课时间:1996年12月13日授课地点:武汉职工医学院礼堂授课对象:武汉六中(重点中学)初一学生授课时数:1课时观摩人员:“洪镇涛语文教学思想及教学艺术研讨会”与会人员600余人(上课)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今天,我们来学习郭沫若的一首诗——《天上的街市》(板书课题及作者,边板书“沫”字,边说),注意,“沫”字右边上面一横长,下面一横短,不要写成了“未”字。

【评:正音正字,注重基础。

】下面,我把这首诗读一遍。

有一个要求,请同学们一边听我朗读,一边想象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一幅画面。

也就是要求同学们把诗歌语言变成散文语言,用散文语言来描述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

这个要求你们明白吗?【评:听读课文时,要求明确。

】生:(纷纷地)明白了。

师:好。

要注意用自己的话说。

不是背书,但是诗歌内容的基本意思要说出来,要呈现出画面;还要注意一点,用散文语言来复述内容的时候,不要把诗里面的“我”,就是诗人给丢掉了。

听明白了吗?生:(有的点头,有的说)听明白了。

师:好!下面我就朗读一遍。

大家不看书,看我就行了。

(以上号了2分10秒)[用柔和舒缓的语气,有激情地朗诵。

(朗诵全诗,用了1分30秒)]【评:示范朗读】(略顿,启示地)好,头脑里是不是有一幅画面啦!嗯——,想一想——,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内容用散文语言复述出来——,大胆举手——呵,这位同学举手了,请你说。

生:我觉得……师:莫慌,莫慌。

你不要“我觉得”,你就是描写一幅画面。

生:这首诗,联想和想象……师:(亲切地)哎,不要评价。

你现在就是用散文语言描述画面,就是讲故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诗人在于什么?诗人联想些什么?想象些什么?好,你再说。

生:(时而看书,不连贯)人间的街市,街灯已经明了,它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星星。

天上的明星也亮了,也好像是无数的街灯。

这时,我也在联想,我也联想到那缥缈的空中,也有美丽的城市,城市里的街灯,嗯——城市里陈列的许多物品,肯定是世界上没有的珍奇。

浅浅的天河,也是很宽广的,那里面有牛郎和织女骑着牛儿在天空来往,我想此刻肯定在天空中游逛。

如果你不信的话,你就请看那一颗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评:描绘画面,入情入境。

】师:不错,听我读了一遍,能说到这个程度就不错了,谁再说.说得更连贯,谁来?——胆子大一点,说错了也没关系。

答错了是正常的,如果每个同学答得十分圆满,那就不正常了。

哦,后面的同学举手了,请说。

生:嗯——,夜幕降临了,嗯——,人间的街市上……路灯……容的时候,不要把诗里面的“我”,就是诗人给丢掉了。

听明白了吗?生:(有的点头,有的说)听明白了。

师:好!下面我就朗读一遍。

大家不看书,看我就行了。

(以上用了2分10秒)[用柔和舒缓的语气,有激情地朗诵。

(朗诵全诗,用了1分30秒_]【评:示范朗读】(略顿,启示地)好,头脑里是不是有一幅画面啦!嗯——,想一想——,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内容用散文语言复述出来——,大担举手——呵,这位同学举手了,请你说。

生:我觉得……师:莫慌,莫慌。

你不要“我觉得”,你就是描写一幅画面。

生:这首诗,联想和想象……师:(亲切地)哎,不要评价。

你现在就是用散文语言描述画面.就是讲故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诗人在于什么?诗人联想些一些?想象些什么?好,你再说。

生:(时而看书,不连贯)人间的街市,街灯已经明了,它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星星。

天上的明星也亮了,也好像是无数的街灯。

这对,我也在联想,我也联想到那缥缈的空中,也有美丽的城市,城市里的街灯,嗯——城市里陈列的许多物品,肯定是世界上没有的珍奇:浅浅的天河,也是很宽广的,那里面有牛郎和织女骑着牛儿在天至来往,我想此刻肯定在天空中游逛。

如果你不信的话,你就请看那一颗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评:描绘画面,入情入境。

】师:不错,听我读了一遍,能说到这个程度就不错了,谁再说,爱得更连贯,谁来?——胆子大一点,说错了也没关系。

答错了是正青的,如果每个同学答得十分圆满,那就不正常了。

哦,后面的同学举手了,请说。

生:嗯——,夜幕降临了,嗯——,人间的街市上……路灯……嗯——师:不要慌,你这样说:(流畅而有感情地)夜幕降临了……生:夜幕降临了,人间的街市上路灯已经亮起来了,嗯——生:(齐笑)师:哦,有个“嗯”的习惯。

好,你接着说,没关系。

生:(不很流畅,但努力克服着不说“嗯”)这时候天上的星星十分明亮,它也出现了,好像是天上街市上的路灯。

这时候,我看着天上的星星,我想在这缥缈的空中,一定也有个比人间更繁华的街市。

在这个街市上,可能陈列着世界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银河似乎很浅,而且不很宽广,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可能骑着牛儿在天河里面来来往往。

我想他们这个时候一定在天街上面闲游。

不信,你就看一看天空中那朵流星,我想那可能就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师:不错,还很流畅。

(指着另一名举手的学生)你说。

生:青色的天空像一块黑色的瀑布,人间街市上的灯亮了。

天厖天空上的……师:好,你等一下。

你想象作者这时候站在什么地方?在街上吗?(有感情地提示)“远远的街灯明了……”生:作者这时候不在街市上。

师:在哪里呢?好,你说。

生:我觉得作者站在自家楼房的阳台上,(生齐笑)看着远远的街,看着天上。

师:他说是站在阳台上,是不是?(生纷纷摇头)不站在那儿,他究竟站在哪儿?好,你说。

生:我觉得是在大海中的一个船上。

(生齐笑)师:哦,船上。

(见另一名同学举手)好,你说。

生:我觉得作者是站在一个小镇的山坡上,俯视着城市的街道,仰望着天上的明星。

师:我想至少是在一个市郊的旷野上,或者是在一个海滩上,反正应该是离市区比较远吧。

基本意思已经说出来了。

(以上用了10分钟)你们刚才听我朗读,觉得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什么样的节奏?语调是——[板书:语调]激昂还是柔和的呢?生:(有的,小声)柔和。

师:哦,柔和的。

[板书:柔和]节奏呢?生:(有的,小声)缓慢。

师:好,舒缓吧。

[板书:节奏——舒缓]【评:授以方法点拨精当】现在请同学们各自用柔和的语调、舒缓的节奏把它读一遍,不要齐读,各人放声读,大胆读。

[生各自读,声音很小,师大声鼓励:“大声读!”(以上用了12分20秒)]【评:大声朗读整体感受。

】【评:以上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感受语言,触发语感。

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学生整体感受了这首诗的语脉、语气、语调,了解了待歌的整体思路和基本感恃。

】师:好,大家读了一遍。

现在我们来深入学习这首诗。

你看这首诗不长,语句也通俗易懂,一看就明白。

但是,我们深入进去,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品味,值得我们揣摩,值得我们学习。

下面,我们采用这个方法好不好?我先提出两个问题,然后你们仿照我提问的角度和方法,你们自己来提出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好不好?(生有的点头,有的说“好”)我们看第一节,[师读第一节后]我现在把“天上的明星现了”,这“现了”两个字换一换,换成“亮了”。

“天上的明星亮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行不行啦?好,好多人举手了,你说。

【评:示范引路,含英咀华】生: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如果用“亮了”就体现不出来,用“现了”就能体现出来。

生:天上的星星一直都是亮着的,一直都发出亮光。

只是平时是太阳的光芒把它们的光芒掩饰住了,当黑夜来临太阳被地球挡了,这个时候才能看见其它恒星的光芒,所以应该是“现了”而不是“亮了”。

师:(高兴,喜悦地)好!他运用了科学知识。

因为星星没有由暗到亮的过程,只有由隐到现的过程,对不对。

回答得很好!而且既然称为明星,这儿用“亮了”好不好哇?(生齐答:“不好。

”)明星就是亮的嘛,那不是重复了吗?好,我现在提第二个问题。

第一节有两句话,我现在把这两句话颠倒一下,行不行。

(朗读)“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略顿)换了个位置,怎么样?哦,好多举手的呀,你说。

生:我觉得不行。

因为他首先是由人间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然后再由天上的明星,很自然地联想到天上的街市;又由天上的街市想到天上的人物。

所以不能颠倒。

[在生回答时,师板书:街灯]师:噢,他从作者联想的过程来看,说这样不妥当,是不是哇?(生纷纷答:“是。

”)他说得有没有道理呀?(生纷纷答:“有。

”)嗯,有道理。

(边讲边板书)作者先是看到了远远的街灯,于是联想到了天上的什么?明星。

然后由明星就想到了什么?想到了天上的街灯。

由街灯就想到了天上的街市。

哦,天上也有美丽的街市。

那么这个街市上面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然后想到什么?还有人啦,就想到什么人呢?哦,牛郎织女,牛郎织女在天街闲游。

这里哪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东西呢?“街灯”是不是?生:是的。

师:还有什么?生:(齐)明星。

师:这是实。

先看到的是实景。

然后由街灯就联想到明星。

由明星就想象到天上的街灯,由街灯再想象到天上的街市,想象到天上的人物。

这实际上是由实到什么?对,到虚的过程。

首先是联想,然后是想象。

【评:由“实”到“虚”,理清思路。

】[附此处板书] (天上的)(天上的)明星——街灯——街市——牛郎织女、天街闲游街灯联想想象(实)——————————(虚)师:很好。

你看,由此看,这两句诗就不能改了,是不是?同学们答得那么,同学们发现没有,我刚才提的两个问题都是从作者怎么样运用语言的角度提的。

第一个问题涉及到用词的准确性,第二个问题裁涉及到这首诗构思的问题了。

请同学们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学习我提问的方法,我是运用了什么方法啦?【评:紧扣“语言”,指点门径】生:(有的)推敲。

比较。

师:对,我就是用的比较揣摩法。

现在请同学们也运用我提问的角度和方法,自己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下面,一桌子三个人,算一个小组,可以互相讨论,好不好?大声说话没关系。

怎么讨论不敢说话呢?(以上用了20分钟)[同学们先小声嘀咕,老师走向同学们中间,时而鼓励,时而参与讨论,既而学生讨论热烈起来]【评:鼓励质疑,合作探究】师:现在,请大家提问题。

生①:第3小节,“定然是不甚宽广”,为什么这个地方不直接写“那定然是很狭窄”,而用了否定句呢?师:哦,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很狭窄,好不好?生①:我想,如果用很狭窄,就太绝对了,语言就不灵活不自然。

而且“不甚宽广”和后面的“骑着牛儿来往”押韵。

师:对,她从押韵的角度考虑,很好。

她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了。

挺好!哪位同学再提?生②:这首诗的第2节,用了个“定然”。

这是诗人的联想和想象,那为什么要用“定然”呢?师:对,我怎么没想到这个问题呢?把“定然”换成“可能”不好吗?好,这位同学,请你自己解决问题。

生②:我想,这里用“定然”,是坚信这个美丽的街市是存在的。

师:哦,说得挺好。

作者坚信美丽的街市是存在的。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啊,是种肯定的语气,对不对。

如果说可能有美丽的街市,那就不可靠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