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军用头盔简介

军用头盔简介

军用头盔简介
头盔是用于使头部免受伤害的一种单兵防护装具,历来为各国军队所重视。

据有关资料分析,战场上的伤亡大多数由弹片所致,而防弹头盔可以有效地减少战场上的伤亡。

英国有关部门研究表明,戴防弹头盔可减少5%的受伤率和19%的阵亡率。

美军在二战的统计数字也表明,钢盔至少保护了美国7万名士兵的生命。

起源竟然是铁锅
现代头盔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的一天,法军一名炊事兵在遭到德军炮击时把铁锅顶在头上,因此只受了轻伤,而其他很多人都死于猛烈的炮火。

法国军队的亚德里安将军得知此事后,深受启发,他要求部队研制金属制成的头盔。

后来,人们将法军的制式头盔称作“亚德里安钢盔”。

一战后,许多国家的军队纷纷效仿法军,先后生产并列装制式钢盔。

材料从金属到纤维
现代军用头盔经历了从钢盔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发展过程。

在纤维增强复合非金属头盔种类中,主要有玻璃纤维头盔、锦纶(尼龙)
头盔、芳纶头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头盔等。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各国步兵装备的头盔主要是用高锰钢或其他特种钢冲压而成,这种头盔较重,防弹和隔热性能差,佩戴不舒适,还有二次破片伤人的危险。

玻璃纤维头盔和尼龙纤维增强复合头盔的总体防弹性能都不高。

于是,美军于1978年开始应用凯夫拉纤维研制防弹头盔,1983年开始装备部队,北约军队也广泛装备此类头盔。

凯夫拉头盔防弹能力强、重量轻,但价格较高。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头盔强度和模量均高于凯夫拉纤维,是目前力学性能最佳的纤维,最近几年开始用于防弹头盔领域,但价格高、复合粘接技术难度大。

我国军盔的研发史
在解放后很长时间,我国没有自己的军用头盔。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才研制成功了国产第一代军用头盔——GK80型防弹头盔。

该型头盔以232防弹钢为主要材料,重1.10~1.25千克,抗冲击能量大于392焦耳,V50值(国际防弹装备品评价标准)为366米/秒。

该型头盔研制成功后就应用到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

实战表明,该型号头盔具有结构简单、防弹性强、摘戴方便等优点,较好地保护了参战士兵。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GK80型钢盔在防护性能、防护面积、舒适性等方面已不适应。

我军于1994年研制成功了QGF02型凯夫拉纤维增强复合的新型非金属防弹头盔。

该盔的V50值优于美军装备的PASGT头盔,抗
弹能力比GK80钢盔提高了38.4%,有效防护面积达1266平方厘米,比GK80钢盔提高16%,与美军PASGT头盔基本相当。

盔体重心降低、佩戴稳定性提高,整盔重量也与美军PASGT头盔基本相当。

2006年1月15日我军研制成功步兵、空降兵、装甲兵及直升机飞行员头盔,实现了我军军用头盔的系列化,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注释--军盔抗弹力的V50值:
即以质量为1.1克的斜边圆柱体做弹丸,在规定距离内,以不同射速射击头盔10次,通过调整装药量,必须有5发击穿头盔,5发不击穿,10发子弹速度的平均值即为头盔的V50值。

目前各国头盔中V50值(米/秒)对比:
中国QGF02:630
美国PASGT:609
德国现役头盔:620
北约通用芳纶头盔:487
说明:以上资料均来自于网络,本人仅做了简单整理。

相关主题